大數據,貴在“融”和“用”
大數據是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hui) 的支撐。大數據產(chan) 業(ye) ,讓數據資源在貴州匯聚,也讓貴州有了在發展之路上彎道超車的可能。下一步,“中國數穀”如何打造?大數據的發展方向在哪裏?如何更好地實現大數據的“融”與(yu) “用”?我們(men) 請來貴州日報的評論員,從(cong)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現場,帶給我們(men) 新鮮的思考。
——編 者
5月29日,中國國際大數據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在貴州貴陽落下帷幕,普通市民的參與(yu) 熱情讓這一盛會(hui) 的親(qin) 和力倍增。“百家大數據優(you) 秀案例”的發布,讓民眾(zhong) 在領略“黑科技”魅力的同時,真切觸摸到大數據對生活的深度改變。
讓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在“鐵籠”中運行,覆蓋貴陽40個(ge) 市直單位,一項叫“數據鐵籠”的工程,方便了公眾(zhong) 對權力的監督;著力破解貨源信息不對稱、交易效率較低、貨車空駛率高等痛點,一家叫“貨車幫”的貴州本土企業(ye) ,3年多時間成長為(wei) “大數據+物流”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整合職能部門多項民生服務,一個(ge) 名為(wei) “築民生”的APP,依托大數據實現了民生供給和民生需求的精準對接。充分發掘大數據的政用、商用、民用價(jia) 值,大數據的應用場景才能不斷拓展。
在多維度的應用場景中,人們(men) 對大數據已不陌生,但要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強大驅動力,打破障礙的努力依然不可或缺。隻有在觀念認知、製度設計上實現大數據的“聚通用”,以大數據的“融”與(yu) “用”攪動一池春水,才能讓大數據真正成為(wei)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融”起來的大數據,激發的能量不可限量。大數據之“大”,正在於(yu) 數據的聯通,當前迫切需要打破部門間的“數據煙囪”、拆掉產(chan) 業(ye) 間的數據藩籬、推動大數據與(yu) 實體(ti) 經濟相融。作為(wei) 我國首個(ge)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近年來,貴州已把大數據的融合作為(wei) 推動經濟從(cong) 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之一。以精準扶貧為(wei) 例,扶貧、公安、交通、住建等多個(ge) 職能部門的數據融合,將對扶貧對象實現精準識別。國土資源雲(yun) 與(yu) 扶貧雲(yun) 的融合,將使易地扶貧搬遷調度更精準。扶貧雲(yun) 與(yu) 教育雲(yun) 的融合,將為(wei) 貧困學生享受學費減免開辟綠色通道,自動識別、自動辦理。
“用”起來的大數據,展示的前景前所未有。融合本身就是為(wei) 了應用。正如今年數博會(hui) 上百家大數據優(you) 秀案例所揭示的,從(cong) 交通物流到醫療健康,從(cong) 金融財稅到能源電力,從(cong) 資源環保到旅遊服務,傳(chuan) 統行業(ye) 的麵貌因大數據的介入而煥然一新。公眾(zhong) 、政府、企業(ye) 的高頻互動,更在不斷拓展大數據的生命力。普通用戶從(cong) 生活痛點出發,提出分眾(zhong) 化訴求,企業(ye) 的創新迎合用戶需求,同時也積累了海量數據資源;政府優(you) 化公共服務,越來越習(xi) 慣從(cong) “數據多跑腿”切入,也讓不少創新企業(ye) 找到了數據服務的廣闊藍海。
大數據不是用來做擺設的,更不是用來趕時髦的。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用好大數據已經成為(wei) 便民的優(you) 選。共享單車就是一個(ge) 典型案例。這一“互聯網+”出行方式,不僅(jin) 倒逼城市優(you) 化慢行係統,也為(wei) 公共交通治理提供了豐(feng) 富數據。此外,推動大數據與(yu) 政務服務的“聚通用”,“進一扇門辦全部事、進一張網辦全省事”,這樣的願景和行動,在大數據的助力下,正一步步化為(wei) 具體(ti) 可感的便民場景。
不管生產(chan) 要素發生怎樣的變遷,人永遠是生產(chan) 力中最活躍的要素。在“數化萬(wan) 物”的大數據時代,人依然是最核心的主體(ti) 。“融”起來的大數據,為(wei) 社會(hui) 的創新發展打開了無數扇門。“用”起來的大數據,為(wei) 民生福祉的改善帶來了諸多可能。開放、安全、高效的“聚通用”,將為(wei) 大數據的發展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數據為首都機場區域路況“解壓”
今年4月19日,滴滴出行與首都機場交通支隊發布消息稱,雙方已聯手對首都機場周邊信號燈配時進行優化,使交通高峰期的路口延誤時間降低了20%左右。隨著科技和智慧交通的發展,除了人們熟悉的滴滴專快車司機、代駕師傅,滴滴幕後的...[詳細] -
中國海裝大數據平台:捕捉風的蹤跡 了解風的想法
利用大數據抓住風的蹤跡、了解風的想法、更好地利用風。1日,記者從重慶市科委獲悉,在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智能健康風電機組管理係統”的支持下,經過2年時間的打造,中國海裝LiGa大數據平台基本建成,將實現對風電係統的遠程運...[詳細] -
大數據殺熟:無關技術關乎倫理
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這在互聯網行業被叫作“大數據殺熟”。調查發現,在機票、酒店、電影、電商、旅遊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網絡平台都存在類似情況,而在線旅遊平台更為普遍。同時,還存在...[詳細] -
大數據殺熟背後真相:每人都被100-1000個關鍵詞刻畫
王林劉興隆懷疑,自己可能遭遇了大數據“殺熟”。這位環境工程師經常在全國各地跑。2017年10月,在與幾位同事一起在杭州出差,使用某網約車平台服務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時他們約了兩輛專車從杭州西溪喜來登酒店同時出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