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創造輝煌業績

發布時間:2018-05-31 09:22: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持續在社會(hui) 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科技創新的重要要求,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為(wei)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創造輝煌業(ye) 績。

講話對今後的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指出,“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建設”“矢誌不移自主創新,堅定創新信心,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麵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提升創新體(ti) 係效能,著力激發創新活力”“深度參與(yu) 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麵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

中國科學院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副院長侯建國院士認為(wei) ,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有著宏大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在科技創新方麵提出了重要要求、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對於(yu) 今後的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對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在關(guan) 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的論述表示非常讚同。他表示,一定要重視研發源頭技術、核心技術、支持產(chan) 業(ye) 升級的技術。“這些就是能卡脖子的技術。如果不掌握最核心、最基礎的技術,一味強調產(chan) 業(ye) 鏈下遊的產(chan) 品產(chan) 出,那麽(me) 我們(men) 的科技就不足以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科院院士楊衛對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改革科技評價(jia) 製度的論述印象深刻。“總書(shu) 記指出,‘要改革科技評價(jia) 製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wei) 導向的分類評價(jia) 體(ti) 係,正確評價(jia) 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jia) 值、技術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這將成為(wei) 全世界應當共同遵循的法則。”

切實將總書(shu) 記對科技創新的重要要求落到實處

如何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科技創新的重要要求落到實處?各界人士各抒己見。

楊衛認為(wei) ,總書(shu) 記對基礎研究提出了重要要求。目前不少國有大型企業(ye) 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不足,如何讓企業(ye) 更多投入到基礎研究中,是一個(ge) 非常重要、亟待破解的課題。

侯建國表示,總書(shu) 記對全麵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提出了重要要求。當前應當加快科研評價(jia) 和管理製度的改革。比如,對科技界普遍關(guan) 注的“帽子”問題,要有實質性的改革。“‘帽子’應該與(yu) 利益脫鉤,與(yu) 責任、科研效率掛鉤,並且應有時間的限製、有適用範圍的限定,不能搞終身製,從(cong) 而切實改變‘帽子’滿天飛的現象。”

總書(shu) 記要求矢誌不移自主創新。“現在國內(nei) 的設備、藥品、器械還有相當一部分依賴進口,這對我們(men) 自主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jun) 軍(jun) 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nei) 科主任李兆申說,“我們(men) 一定要做到世界最好,不但要發揚工匠精神,還要發揚團結精神,在自主創新方麵達到更高水平。”

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指出,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guan) 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dong) 深有感觸:“如果我們(men) 關(guan) 起門來搞創新,不交流,不合作,很難產(chan) 生新的火花、新的思想。科學是需要交流的,科技是人類共同的事業(ye) ,需要大家一起來推進。”

總書(shu) 記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浙江大學凝聚態物理專(zhuan) 業(ye) 博士生宋超表示,本科畢業(ye) 以來,自己一直從(cong) 事超導量子計算的實驗研究工作,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讓他倍感振奮。“量子計算自主研發任重道遠,需要極大的專(zhuan) 注和毅力。我們(men) 必須抱著‘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jue) 心和豪情,踏實而自信地前進!”

作為(wei) 一名年輕的深海潛航員,唐嘉陵在學習(xi) 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後深感責任重大。他說:“中國載人深潛工程處於(yu) 正在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關(guan) 鍵階段,作為(wei) 深海工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要崇尚和培養(yang) 工匠精神、擰好每一顆螺絲(si) 釘,也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樹立大格局、大目標,為(wei) 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貢獻自己的創新力量。”

充分認識兩(liang) 院院士肩負的責任,更好發揮院士群體(ti) 的作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指出,“兩(liang) 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希望廣大院士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chuan) 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於(yu) 創新、嚴(yan) 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ge) 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wei) 業(ye) ,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講話在兩(liang) 院院士中引起強烈反響。侯建國表示:“黨(dang) 和人民給了廣大院士極大的榮譽,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肩負的責任,要學習(xi) 老一輩科學家深厚的愛國情懷,把個(ge) 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wei) 業(ye) ,牢記科技報國的初心,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科院院士楊元喜說:“院士群體(ti) 要在人才培養(yang) 中下大力氣,用我們(men) 的品格影響年輕人,用我們(men) 的學識引導年輕人,用我們(men) 的行為(wei) 帶領年輕人,更好地發揮院士群體(ti) 的作用,為(wei) 科技人才的成長貢獻我們(men) 的一份力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腦科學專家:人類大腦認知功能或存在適應高海拔臨界點

    西藏大學高原腦科學研究中心29日披露,人類大腦認知功能或存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適應高原臨界點。華南師範大學與西藏大學去年合作在廣東和西藏建立高原腦科學研究中心,係統研究了長期暴露在西藏地區的世居者和移居者的認知功能變...[詳細]
  • 培養一名航天員到底有多難?

    0013729e42d21320fe7d0e.jpg
    加速度在航天城裏,航天員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學業,還要完成極具挑戰性的訓練任務,令陳冬記憶最為深刻的是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一般人隻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員卻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我當時第一次做8倍重力加速度訓...[詳細]
  • 大數據,貴在“融”和“用”

    大數據是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支撐。大數據產業,讓數據資源在貴州匯聚,也讓貴州有了在發展之路上彎道超車的可能。下一步,“中國數穀”如何打造?大數據的發展方向在哪裏?如何更好地實現大數據的“融”與“用”?我們請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