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在日前召開的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上,中國工程院為(wei) 2017年新當選的外籍院士頒發證書(shu) 。多位國際科技“大咖”接過院士證書(shu) 的情景,為(wei) 院士大會(hui) 增添了不少“國際範兒(er) ”。
近年來,微軟公司前董事長比爾·蓋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安道琳、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等一批具有較高國際聲望和影響力的外國專(zhuan) 家,相繼加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隊伍。他們(men) 有的為(wei) 我國工程科技的發展添磚加瓦,有的為(wei) 我國培養(yang) 了大批科技人才,有的則成為(wei) 我國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的使者。
外籍院士越來越多,是我國擴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斷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的一個(ge) 縮影。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逐漸成為(wei) 知名的國際科研合作平台,許多國際同行參與(yu) 其中,正在為(wei) 解決(jue) 世界性重大科學問題貢獻智慧和方案。與(yu) 此同時,國家科技計劃也向更多的外籍科學家敞開懷抱。2017年底發布的《科技部關(guan) 於(yu) 推進外籍科學家深入參與(yu) 國家科技計劃的指導意見》就提出,推進外籍科學家深入參與(yu) 國家科技計劃戰略谘詢、項目管理、研究開發、驗收評價(jia) 等工作。
另一方麵,隨著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走向世界科技舞台。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學院有50多位院士在70多個(ge) 國際科技組織中擔任主席、副主席、理事等重要職務。他們(men) 在為(wei) 國際科學事業(ye) 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擴大了中國科技的國際影響力。
不拒眾(zhong) 流,方為(wei) 江海。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科技合作越來越深入,全球範圍的科技創新合作已成為(wei) 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通過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僅(jin) 可以促進國際間科技創新資源的互補共享,更好地整合優(you) 化全球科技資源和要素,還可以充分利用各國的比較優(you) 勢,降低科技創新的成本和風險,提高創新效率和水平。從(cong) 世界上看,主要的科技創新高地,往往也是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學術交流活躍的地方。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上指出,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僅(jin) 在於(yu) 硬件投入、政策紅利,更有賴於(yu) 科研環境的優(you) 化和科技實力的提升。受邀擔任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維特裏希在回答“為(wei) 什麽(me) 選擇中國”時就表示,“中國科研環境越來越好,我沒有理由不選擇中國。”因此,隻有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才能更好對接國際創新資源、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讓中國科技創新的“國際範兒(er) ”更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在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建設網絡強國,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信息時代特征提出的戰略目標。近年來,我國網信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信息領域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這成為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重要製約。突破...[詳細] -
創新發展不能缺少科學精神的底色
不創新,無未來。不科學,無創新。一個創新的中國,必然是科學精神豐盈的中國。如果說創新發展鋪陳了新時代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壯麗畫卷,那麽科學精神就是這幅畫卷最為深沉的底色。千秋家國夢,求索科學魂。近代中國曆盡磨難...[詳細] -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創造輝煌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持續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的重要要求,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為建設世...[詳細] -
搞創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在兩院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講‘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說明創新之艱難。”聽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科院院士李林深有感觸:我們搞創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多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