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
不實幹,半點馬克思主義(yi) 也沒有;同樣,不實幹,半點科學精神也沒有。
沒有一種思想、一種理論、一種精神是靠“喊”出來的,必須靠實踐,靠實幹,靠實實在在的奮鬥。如果有,那它一定不是一個(ge) 好的思想、好的理論、好的精神。科學精神有著鮮明的實踐特征,流淌著貫穿馬克思主義(yi) 的唯物精魂、實踐精魂,包含著科學的價(jia) 值取向,蘊含著科學的實踐方法。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閃耀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光芒,閃耀著科學精神的理性光輝,特別強調實踐、實幹的傳(chuan) 統和精神。新時代在中國社會(hui) 弘揚科學精神,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yu) 文件上,必須落實到決(jue) 策、執行、評估等所有實踐的環節上、流程上。
把科學精神體(ti) 現在實踐上,需要科學的決(jue) 策。決(jue) 策的科學性決(jue) 定實踐的有效性。科學的決(jue) 策來源於(yu) 周密的調查、廣泛的谘詢、理性的選擇,需要科學的思維作引領、科學的程序作支撐,應堅決(jue) 避免“拍腦袋”決(jue) 策。
這一段時間以來,國內(nei) 多個(ge) 城市爆發“搶人才大戰”,其決(jue) 心和力度不可謂不大。新時代條件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創新驅動必須依靠人才,“搶人才”無可厚非,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當然應該提倡和鼓勵。但是,在這些“硝煙彌漫的搶人才大戰”中,是否存在不科學不理性的現象,是否存在不合規律不切實際的情況?需要我們(men) 理性思考、科學校正。
把科學精神體(ti) 現在實踐上,需要科學的執行。通過執行實現決(jue) 策的落地,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需要統籌考慮決(jue) 策的一般性與(yu) 具體(ti) 實踐的特殊性,在維護決(jue) 策嚴(yan) 肅性的前提下,創造性抓好執行和落實。實現這一點,要求我們(men) 大力發揚專(zhuan) 業(ye) 主義(yi) 精神,提倡專(zhuan) 業(ye) 的人幹專(zhuan) 業(ye) 的事。
在政府和市場分工上更應倡導“專(zhuan) 業(ye) ”。以創新發展為(wei) 例,基礎性公共性的創新服務是政府的“專(zhuan) 業(ye) ”,也是政府的本職,需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創新資源配置上,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尤其是科技的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的科技化,需要充分調動市場和社會(hui) 的“專(zhuan) 業(ye) ”力量。
把科學精神體(ti) 現在實踐上,需要科學的評價(jia) 。評估評價(jia) 具有“指揮棒”功能,直接影響實踐方向和效果。評估評價(jia) 與(yu) 監管方式科學與(yu) 否,也直接影響實踐結果的信息反饋質量,進而影響新一輪決(jue) 策。
在具體(ti) 的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實踐中,科學的評估評價(jia) 和監管十分重要。我國經濟已從(cong) 高速度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從(cong) 根本上改變經濟發展的評價(jia) 方式,加快建立健全與(yu) 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評價(jia) 體(ti) 係。實現中國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的力量,必然要求產(chan) 業(ye) 和經濟的評價(jia) 導向要更有利於(yu) 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也必然要求我們(men) 科學理性地認識我國科技發展的成就以及短板,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在找準戰略方向、保持戰略定力、突破戰略重點中行穩致遠。
作為(wei) 新時代中國人,我們(men) 需要更精準地區分科學與(yu) 非科學,不信謠不傳(chuan) 謠,不為(wei) 社會(hui) 增負擔、多為(wei) 社會(hui) 添正氣;需要高度警惕、仔細鑒別、堅決(jue) 反對偽(wei) 科學,讓披著“科學”外衣的偽(wei) 科學無處藏身;需要把科學理性和人文溫度更好融合,讓新時代科學精神在實踐中閃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質疑缺位:科學精神的中國短板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剛剛回國時,非常不習慣——在學術上,沒有人和他“吵架”了。“不但如此,一旦給別人的學術觀點挑毛病,對方就覺得沒麵子、下不來台。”張雙南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從學術角度提出批...[詳細] -
科學精神是曆久彌新的發展要義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氣質。中國發展已進入新時代,改革創新是新時代中國至為鮮明的一個特質,而科學精神就是改革創新“皇冠”上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加快進步、創新和普及,科學...[詳細] -
求實、創新、愛國:科學精神的時代標簽
“當年搞‘兩彈一星’時,我們國家的物質基礎匱乏,工業基礎極差,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為了實現國家目標,克服重重困難,靠的就是一種精神。在任何時候,精神都是靈魂,是支撐事業發展的靈魂。”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近日在...[詳細] -
創新發展不能缺少科學精神的底色
不創新,無未來。不科學,無創新。一個創新的中國,必然是科學精神豐盈的中國。如果說創新發展鋪陳了新時代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壯麗畫卷,那麽科學精神就是這幅畫卷最為深沉的底色。千秋家國夢,求索科學魂。近代中國曆盡磨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