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新知新覺: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

周小亮 發布時間:2018-08-20 09:04:00 人民日報

當今時代,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不少國家都希望依靠大數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可以說,誰掌握了大數據的主動權,誰就贏得了核心競爭(zheng) 力。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這對於(yu) 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y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與(yu) 國家大數據戰略相結合,用好大數據這一技術助推器,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

當前,在一些地方,大數據已經在“三農(nong) ”事業(ye) 發展的許多方麵發揮出助推功能。比如,國土資源管理與(yu) 土地有效利用、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生產(chan) 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高效流通、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提高農(nong) 民素質和農(nong) 業(ye) 經營效率、優(you) 化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環境、實現精準扶貧、提升鄉(xiang) 村綜合治理能力、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提供精準可靠的數據支持等。但也要看到,大數據技術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運用是初步的,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nong) 業(ye) 大數據運用方麵還缺乏具體(ti) 的戰略部署,農(nong) 業(ye) 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實際應用還比較難,農(nong) 村缺乏信息化人才,鄉(xiang) 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等。為(wei) 了讓大數據更好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著力。

做好現代農(nong) 業(ye) 大數據發展的頂層設計。從(cong) 國家層麵統籌和規劃大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將農(nong) 業(ye) 大數據發展納入國家農(nong) 業(ye) 信息化發展整體(ti) 戰略。密切跟蹤國際大數據前沿動態,分析大數據發展趨勢,積極研發農(nong) 業(ye) 大數據關(guan) 鍵技術。基於(yu) 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特點和需求,拓展和深化農(nong) 業(ye) 大數據重點發展領域。大力推動大數據、互聯網、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融合。促進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精細化和智能化,為(wei) 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創造現代化數據環境。

完善涉農(nong) 服務信息共享體(ti) 係。建立政府各職能部門信息資源目錄體(ti) 係,由相關(guan) 主管部門根據信息主動共享、協議共享以及不予共享來分類編製信息目錄清單。建立數據編碼、采集、分類、發布、共享和交換等相關(guan) 配套標準,出台涉農(nong) 服務大數據規範。出台電子證照關(guan) 鍵技術標準和跨地區互認共享標準。還可把數據信息共享列入績效考核,激發各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積極性。

提升農(nong) 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以數字農(nong) 業(ye) 為(wei) 抓手,重點培養(yang) 和支持一批農(nong) 業(ye) 大數據應用與(yu) 示範項目,推動農(nong) 業(ye) 大數據資源增長及農(nong) 業(ye) 大數據技術應用。完善農(nong) 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智慧園建設。大力推進數字政務向縣鄉(xiang) 兩(liang) 個(ge) 層麵延伸,完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係統、經營主體(ti) 信息共享係統、質量安全信息服務係統。將民政、人社、醫保、教育、住建等部門鄉(xiang) 村公共信息整合起來,探索建立鄉(xiang) 村文化、鄉(xiang) 村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救助信息共享平台。

運用大數據促進城鄉(xiang) 資源雙向流動。運用大數據優(you) 化鄉(xiang) 村土地、金融、人力等資源配置,完善資源價(jia) 格機製,提升農(nong) 村生產(chan) 要素收益水平。引導電商企業(ye) 支持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網上銷售,運用大數據推進鄉(xiang) 村科學種養(yang) ,培育地理標誌產(chan) 品。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溯源體(ti) 係建設,通過征信手段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可記錄、安全可預警、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著力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化經營中供需兩(liang) 端信息不對稱困境,有效提升時效性並降低物流成本。

建立農(nong) 業(ye) 大數據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育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高他們(men) 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打造一支“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隊伍。通過與(yu) 高校等科研單位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數據挖掘、分析、整合和管理知識的大數據人才,為(wei)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模式提供必要的人才儲(chu) 備,提高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

(作者單位:民建中央課題調研組、福州大學民建經濟研究院)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激活鄉村振興的人才活力

    當前,各類人才短缺成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麵臨的突出難點:一是人才總量不足,農業農村專業人才數量無法滿足需求。二是人才結構不合理,在生產經營、創新創業、社會服務、公共發展以及鄉村治理等領域的核心人才匱乏。[詳細]
  • 林誌鵬:以紅色文化資源為老區“塑形”“鑄魂”

    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推動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發利用紅色史跡、發展紅色文旅產業、打造紅色教育示範基地,實現紅色文化資源保育與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雙向互補、良性循環。[詳細]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決策,對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