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不少國家都希望依靠大數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可以說,誰掌握了大數據的主動權,誰就贏得了核心競爭(zheng) 力。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這對於(yu) 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y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與(yu) 國家大數據戰略相結合,用好大數據這一技術助推器,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
當前,在一些地方,大數據已經在“三農(nong) ”事業(ye) 發展的許多方麵發揮出助推功能。比如,國土資源管理與(yu) 土地有效利用、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生產(chan) 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高效流通、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提高農(nong) 民素質和農(nong) 業(ye) 經營效率、優(you) 化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環境、實現精準扶貧、提升鄉(xiang) 村綜合治理能力、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提供精準可靠的數據支持等。但也要看到,大數據技術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運用是初步的,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nong) 業(ye) 大數據運用方麵還缺乏具體(ti) 的戰略部署,農(nong) 業(ye) 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實際應用還比較難,農(nong) 村缺乏信息化人才,鄉(xiang) 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等。為(wei) 了讓大數據更好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著力。
做好現代農(nong) 業(ye) 大數據發展的頂層設計。從(cong) 國家層麵統籌和規劃大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將農(nong) 業(ye) 大數據發展納入國家農(nong) 業(ye) 信息化發展整體(ti) 戰略。密切跟蹤國際大數據前沿動態,分析大數據發展趨勢,積極研發農(nong) 業(ye) 大數據關(guan) 鍵技術。基於(yu) 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特點和需求,拓展和深化農(nong) 業(ye) 大數據重點發展領域。大力推動大數據、互聯網、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融合。促進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精細化和智能化,為(wei) 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創造現代化數據環境。
完善涉農(nong) 服務信息共享體(ti) 係。建立政府各職能部門信息資源目錄體(ti) 係,由相關(guan) 主管部門根據信息主動共享、協議共享以及不予共享來分類編製信息目錄清單。建立數據編碼、采集、分類、發布、共享和交換等相關(guan) 配套標準,出台涉農(nong) 服務大數據規範。出台電子證照關(guan) 鍵技術標準和跨地區互認共享標準。還可把數據信息共享列入績效考核,激發各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積極性。
提升農(nong) 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以數字農(nong) 業(ye) 為(wei) 抓手,重點培養(yang) 和支持一批農(nong) 業(ye) 大數據應用與(yu) 示範項目,推動農(nong) 業(ye) 大數據資源增長及農(nong) 業(ye) 大數據技術應用。完善農(nong) 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智慧園建設。大力推進數字政務向縣鄉(xiang) 兩(liang) 個(ge) 層麵延伸,完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係統、經營主體(ti) 信息共享係統、質量安全信息服務係統。將民政、人社、醫保、教育、住建等部門鄉(xiang) 村公共信息整合起來,探索建立鄉(xiang) 村文化、鄉(xiang) 村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救助信息共享平台。
運用大數據促進城鄉(xiang) 資源雙向流動。運用大數據優(you) 化鄉(xiang) 村土地、金融、人力等資源配置,完善資源價(jia) 格機製,提升農(nong) 村生產(chan) 要素收益水平。引導電商企業(ye) 支持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網上銷售,運用大數據推進鄉(xiang) 村科學種養(yang) ,培育地理標誌產(chan) 品。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溯源體(ti) 係建設,通過征信手段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可記錄、安全可預警、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著力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化經營中供需兩(liang) 端信息不對稱困境,有效提升時效性並降低物流成本。
建立農(nong) 業(ye) 大數據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育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高他們(men) 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打造一支“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隊伍。通過與(yu) 高校等科研單位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數據挖掘、分析、整合和管理知識的大數據人才,為(wei)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模式提供必要的人才儲(chu) 備,提高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作者單位:民建中央課題調研組、福州大學民建經濟研究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靠山吃山,做足綠色大文章
拒絕過度開發、竭澤而漁式的“坐吃山空”,在環境可承載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靠山吃山”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浙江麗水。[詳細] -
在改革開放中開拓發展的中國倫理學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詳細] -
望海樓:“一帶一路” 中馬合作重要平台
8月17日至21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其再次擔任總理後首次訪華,也是就任以來對東盟外國家的首次出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