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握曆史規律,認清世界大勢,順應時代潮流,從(cong) 理論和實踐結合上深刻闡述和係統回答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過程中為(wei) 什麽(me) 要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深化改革改什麽(me) 、怎樣全麵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改革與(yu) 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新時代的集中體(ti) 現,折射出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方法論的智慧光芒。
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人民觀
從(cong) 根本上說,馬克思主義(yi) 是關(guan) 於(yu) 人的學說,是為(wei) 人類謀幸福、實現人類解放的學說。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社會(hui) 的發展最終就是為(wei) 了實現人的全麵發展,整個(ge) 世界曆史也是為(wei) “人作為(wei) 人”做準備的曆史,離開這個(ge) 目標,所有發展都會(hui) 失去價(jia) 值和意義(yi) 。回顧4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偉(wei) 大實踐,一條重要的寶貴經驗就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發揮群眾(zhong) 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以改革來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改革的“人民”屬性,把“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作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價(jia) 值遵循,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一切為(wei) 了人民”的立黨(dang) 初心,充分體(ti) 現了人民利益高於(yu) 一切的馬克思主義(yi) 價(jia) 值觀,也充分體(ti) 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
1.以“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改革的使命。為(wei) 誰立命、為(wei) 誰謀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立場性、根本性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告誡全黨(dang) :“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men) 黨(dang) 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並反複強調:“不斷提高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體(ti) 現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個(ge) 環節,做到老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改革就要抓住什麽(me) 、推進什麽(me) ,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更多獲得感。”“讓人民群眾(zhong)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共同為(wei) 改革想招、一起為(wei) 改革發力。”這一係列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對人民負責的政治品格和深厚情懷,體(ti) 現了當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改革的“人民”本質一以貫之的堅守和擔當。
2.以人民群眾(zhong) 為(wei) 改革的力量源泉。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社會(hui) 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以及社會(hui) 變革的決(jue) 定性力量。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ti) 現,是集中人民群眾(zhong) 智慧、調動人民群眾(zhong) 積極性的必然要求。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人民群眾(zhong) 作為(wei) 改革主體(ti) 的曆史地位和社會(hui) 地位,突出強調“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立於(yu) 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提出“人民是改革的主體(ti) ”的思想,堅持依靠人民、為(wei) 了人民,讓人民群眾(zhong) 有更多獲得感,推進全麵深化改革;指出,改革開放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dang) 的領導下推進。他指出沒有人民支持和積極參與(yu)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隻要人民支持和參與(yu) ,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越不過的坎;改革任務越繁重,我們(men) 越要依靠人民群眾(zhong) 支持和參與(yu) 。這一係列重要論述,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全麵深化改革相信誰、依靠誰、為(wei) 了誰的問題,是改革問題上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改革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核心體(ti) 現。
3.以群眾(zhong) 獲得感為(wei) 改革成效的評價(jia) 標準。麵對改革發展新形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wei) 改革成效的評價(jia) 標準”,這一重要論斷與(yu) 鄧小平同誌提出的“三個(ge) 有利於(yu) ”一脈相承,在理論與(yu) 實踐的歸宿上也是一致的,都是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出發,提出的判斷標準和重要原則。基於(yu) 這一標準原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真摯的人民情懷反複強調,“要把改革舉(ju) 措放到實踐中去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zhong) 來打分,看改革是否促進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否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是否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獲得感”。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成效標準,“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尊重基層群眾(zhong) 實踐,解決(jue)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務必使改革的思路、決(jue) 策、措施都能更好滿足群眾(zhong) 訴求,做到改革為(wei) 了群眾(zhong) 、改革依靠群眾(zhong) 、改革讓群眾(zhong) 受益。”圍繞“三個(ge) 是否”評價(jia) 標準的一係列重要論述,從(cong) 理論上深刻回答了全麵深化改革進程中的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充分體(ti) 現了全麵深化改革的基本價(jia) 值取向,為(wei) 我國新時代的改革評價(jia) 提供了馬克思主義(yi) 的判斷標準。
二、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yi) 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也是整個(ge) 馬克思主義(yi) 的基礎。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核心是理論與(yu) 實踐相統一,即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wei) 實踐服務。全麵深化改革,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體(ti) 現,是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
1.堅持和尊重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主體(ti) 地位。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是實踐的主體(ti) ,是真正的曆史創造者,是推動社會(hui) 發展的決(jue) 定性力量。實踐以人為(wei) 主體(ti) ,人既是實踐活動的策劃者,又是實踐活動的踐行者,實踐的根本目的在於(yu) 滿足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全麵深化改革,強調要堅持和尊重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主體(ti) 地位,從(cong) 根本上回答了改革“依靠誰,為(wei) 了誰”的問題,突出了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主體(ti) 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基本觀點,使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關(guan) 於(yu) 人在實踐中的創造主體(ti) 、發展主體(ti) 和享有主體(ti) 的地位、作用以及實踐的根本目的的重要思想有了鮮活的時代氣息和當代中國發展實踐的具體(ti) 內(nei) 容,並在中國全麵深化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中得以體(ti) 現並發揮重要作用。
2.堅持以人為(wei) 本的實踐目的和價(jia) 值取向。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在當代中國的發展,最核心的體(ti) 現就是確立全麵深化改革以人為(wei) 本的實踐目的和價(jia) 值取向,即堅持以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為(wei) 改革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現人的全麵自由發展為(wei) 改革最高準則和根本目標。以民為(wei) 本、以人為(wei) 本是黨(dang) 的執政理念,不斷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wei) 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有大作為(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全麵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yi) 的社會(hui) 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yi) 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全麵深化改革,就是要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3.堅持實幹興(xing) 邦的實踐本質和實踐要求。馬克思曾指出:“勞動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任何一個(ge) 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ge) 星期也要滅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民族複興(xing) 事業(ye) 前途光明,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勝利在望,我們(men) 要埋頭苦幹、真抓實幹,不斷取得一個(ge) 個(ge) 豐(feng) 碩成果”,改革要“狠抓落實,確保各項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突出督查落實”,這一係列重要論述,體(ti) 現了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嚴(yan) 謹求實的政治本色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實踐證明,“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狠抓改革方案的落實工作,使各項改革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實踐創造中形成推動發展的新格局,在腳踏實地的不斷探索中開創全麵改革的新局麵,才能促使全麵深化改革真正取得實效。
4.堅持改革創新的實踐動力和發展理念。創新是一個(ge) 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ge) 國家興(xing) 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改革本質上是實踐的,也是創新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麵貌發生曆史性變化,靠的就是持續創新。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明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位居五大理念之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創新,總是從(cong) 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政治使命的戰略高度來把握創新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他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提出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ge) 環節”,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金融創新、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人才培養(yang) 創新、文化創新等等。這一係列重要思想和舉(ju) 措,深刻揭示了以創新把握時代精神,以創新推動實踐發展的改革理念。
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矛盾觀
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yi) 矛盾觀在方法論上的體(ti) 現,它是指善於(yu) 分析事物的矛盾本性,掌握事物的本質及規律,以便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全麵深化改革,堅持“兩(liang) 點論”與(yu) “重點論”的辯證統一,既強調在矛盾體(ti) 係中善於(yu) 抓住主要矛盾,又強調在同一事物的矛盾雙方中善於(yu) 抓矛盾的主要方麵。正是立足於(yu) 人類實踐的矛盾本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靈活運用矛盾觀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觀察、認識、處理和解決(jue) 全麵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一係列矛盾和問題,在直麵矛盾和破解矛盾中推動全麵深化改革實踐不斷發展。
1.突出重點,抓住改革的關(guan) 鍵問題和主要矛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改革要“扭住關(guan) 鍵”、“突出問題導向”,指出,全麵深化改革“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wei) 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guan) 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jue) 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突出矛盾和問題”。“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ti) 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改革“決(jue) 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這一係列重要論述,深刻地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對現實中國社會(hui) 矛盾分析基礎上注重抓中心、抓重點、抓關(guan) 鍵的矛盾思維方法,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對全麵深化改革進程中的矛盾運動規律的深刻認識與(yu) 科學把握,是唯物辯證方法在當代中國改革問題上的創造性運用。
2.統籌兼顧,堅持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和協同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麵深化改革,全麵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這項工程極為(wei) 宏大,零敲碎打的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麵的係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這些重要論述,也充分體(ti) 現了全麵深化改革的階段性特征和要求:一是要“統籌”,強調全麵深化改革不是單個(ge) 領域體(ti) 製的調整和修補,而是各個(ge) 方麵體(ti) 製與(yu) 製度的深度革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和改進。二是要“係統”,強調全麵深化改革不是各個(ge) 領域體(ti) 製改革的單向推進,而是各領域、各層次、各環節改革的係統推進。三是要“集成”,強調全麵深化改革不是止步於(yu) 改進體(ti) 製機製,而是要著眼於(yu) 製度聚合與(yu) 集成,形成總體(ti) 性的製度成果和製度文明。四是要“協調”,強調全麵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良性互動、協調推進,各項改革舉(ju) 措要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3.遵循規律,把握富有中國智慧的改革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在推進改革中,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證法,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ye) ,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前進。”“必須從(cong) 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麵深化改革的內(nei) 在規律”。“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yi) 認識論和實踐論的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改革方法論的論述十分豐(feng) 富,包括強調在總體(ti) 方法上注重改革“三性”,即“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強調在思想方法上要處理好“五個(ge) 關(guan) 係”,即“處理好思想解放與(yu) 實事求是的關(guan) 係、整體(ti) 推進與(yu) 重點突破的關(guan) 係、頂層設計與(yu) 摸著石頭過河的關(guan) 係、膽子大與(yu) 步子穩的關(guan) 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guan) 係”;強調在推進方法上要處理好政策“五大關(guan) 係”,即把握好“整體(ti) 政策安排與(yu) 某一具體(ti) 政策的關(guan) 係、係統政策鏈條與(yu) 某一政策的關(guan) 係、政策頂層設計與(yu) 政策分層對接的關(guan) 係、政策統一性與(yu) 政策差異性的關(guan) 係、長期性政策與(yu) 階段性政策的關(guan) 係”。這一係列重要論述,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遵循。
(作者:中共江蘇省委黨(dang) 校副校長,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真理力量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次全麵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是所有共產黨人都不能繞過的經典。[詳細] -
彰顯對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詳細]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
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