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紅色影片進課堂讓思政課燃起來

薑波 發布時間:2019-02-28 08:40:00 光明日報

  【高校黨(dang) 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guan) 係高校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如何培養(yang) 人以及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同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e) 發展新局麵。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創新“紅色教育”模式,可考慮積極開展“紅色影片進課堂”活動,使之成為(wei)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

  豐(feng) 富思政課的內(nei) 涵和活力

  近年來,作為(wei) 紅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紅色經典影片,如《亮劍》《革命家庭》《曆史的天空》《激情燃燒的歲月》等,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收視神話”。這些紅色影片對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形成的榮辱與(yu) 共、艱苦奮鬥、共渡難關(guan) 的革命精神,對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黨(dang) 領導人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光輝曆程作了精彩的演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尤其是在新時期,紅色影片更加注重闡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弘揚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紅色影片進入課堂、服務於(yu) 教學,不僅(jin) 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ang) 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更可以促使學生了解曆史、認識國情、開拓視野,激發愛國主義(yi) 情感和誌向,從(cong) 而實現深化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標。

  多層次、多渠道、經常化、係列化的教育機製,是確保思政課實效的有效保障。紅色影片進課堂能豐(feng) 富思政課的內(nei) 涵。紅色影片在弘揚革命先烈堅定革命信念的同時,也拓展了大學校園文化內(nei) 涵,成為(wei) 高校學生們(men) 陶冶情操和豐(feng) 富學校生活的重要載體(ti) 。讓豐(feng) 富多彩的紅色影片進入課堂,將克服過去純理論教學中存在的思政課缺乏活力、感染力、生動力現象,有效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三進活動”。

  課堂講授是對學生進行紅色基因教育的主要窗口。紅色影視作品是對曆史的藝術表現,更是對曆史的敬重。讓學生們(men) 通過看電影學知識、長見識,從(cong) 過去單一的理論教育,從(cong) “可聽”到“可視”,將進一步提高學生接受紅色教育的興(xing) 趣。

  把電影美學與(yu) 思政教育對接起來

  當前,紅色影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發揮作用,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誤區。比如,有的課堂教育中過度依賴影片,整堂課播放影片,忽視了相關(guan) 知識的講解,這種“放任”式的教育導致學生無目的觀看,看過後作用不大,使觀看紅色影片教育失去了意義(yi) 。

  在“互聯網+”時代,紅色經典依然是社會(hui) 發展的永動力,隨著社會(hui) 的不斷發展進步,高校學生對紅色影片的要求愈來愈高,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娛樂(le) 性,隻有內(nei) 容豐(feng) 厚、主題鮮明、時代感較強的紅色影片,才能獲得高校學生的認同。為(wei) 此,在課堂中運用紅色影片進行思政教育時,就必須對資源進行合理整合,突破固有模式的藩籬,探索大學生自身需要,運用契合學生心理的紅色影片,來展現電影美學,培育大學生對不良影視思想、文化的辨析能力。把曆史與(yu) 現實對接起來,讓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與(yu) 時代精神交融起來,使大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發展新中國的過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他們(men) 堅定信仰,將自身抱負與(yu) 國家命運相結合,成長為(wei) 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

  實現紅色教育成果的最大化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近年來,在國家對影視行業(ye) 進行重點推動的大背景下,我國每年推出的紅色影片數量不在少數,但作為(wei) 課堂思政教育的紅色影片,就必須精心選擇符合實際需求的電影內(nei) 容和形式,既要是主旋律故事,有積極向上、令人奮發進取的精神境界,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針對青年特點,吸引廣大學生觀看。學校不僅(jin) 可以選擇影視片,還可以選擇紀錄片,選擇的影片要“短”而“精”,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觀有所思、思有所得,與(yu) 教授的理論知識相配合,從(cong) 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影片的政治宣傳(chuan) 效果。

  利用紅色影片進行思政教育,更要注重做好“轉化”環節。首先,要根據政治曆史事件選取合理的電影資料,形成一條完整的“故事鏈”,使學生在“故事”中了解曆史與(yu) 政治,讓原先博大精深的理論,轉變成為(wei) 學生感興(xing) 趣和易於(yu) 理解的人物“史話”,層層深入,通俗易懂。其次,在影片播放前,要將影片內(nei) 容發生的背景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說明,告訴大家為(wei) 什麽(me) 要看這個(ge) 電影、電影能告訴我們(men) 什麽(me) 、電影裏的故事是在什麽(me) 樣的情況下發生的,讓學生在看之前,能弄清楚影片的來龍去脈;影片播放後,根據影片內(nei) 容,結合教學目標,對重點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有利於(yu) 消除錯誤認識,起到糾偏的作用。

  紅色影片與(yu)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後具有顯著的作用,但僅(jin) 靠課堂上的教育很難滿足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的需要,應當將其作為(wei) 一種係統工程進行推進,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抓好紅色影片的思政教育,要從(cong) 大學生入學開始起,充分利用好紅色影片這個(ge) “武器”,將其與(yu) 思想政治課程緊密融合,實現對大學生的全過程、全員覆蓋,在課堂課餘(yu) 時間,持續不斷地選擇合適的題材進行紅色教育,實現紅色教育成果的最大化。

  (作者:係山東(dong) 財經大學黨(dang) 委委員、紀委書(shu) 記)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