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宮燈,映出傳統工藝精粹的華彩

發布時間:2022-01-04 15:09:00來源: 文匯報

 

  趙贏贏

  “燈搖虹彩張華堂,月散瑤光滿禁城。”中國宮燈曆史源遠流長,早在商周時期已有其相關(guan) 記述,現出土的宮燈實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乃至更早。漫漫數千年裏,宮燈伴隨著社會(hui) 的演進而不斷發展,至清代時達到曆史高峰,其選材豐(feng) 富、製作精巧、造型多變、富麗(li) 雍容,凝結著智慧巧思與(yu) 精絕技藝。

  正在北京光科技館展出的“張燈結彩——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燈具珍品展”上,九盞精心修複的宮燈首度亮相,以作為(wei) 中華民俗重要內(nei) 容的年、壽、婚三大節事為(wei) 切入口,帶領人們(men) 重溫宮燈承載的中華文明記憶。觀曆史中的宮燈,不僅(jin) 是在品味中國工藝精粹的華彩,亦可知其寄托著人們(men) 對光明幸福的希冀,表達著對歡慶盛事的祝頌,傳(chuan) 遞著對國運昌隆、物阜民安的祈願。這是一份沉甸甸的物質文化遺產(chan) 。

  ■通高十米餘(yu) 的萬(wan) 壽燈是明清宮廷新年時安設的,以紅漆髹飾的慶成燈則是清宮元宵節期間專(zhuan) 用於(yu) 祭祀祖先的

  辭舊迎新之際,自然少不了宮燈,部分宮燈也成為(wei) 年節儀(yi) 物,被賦予不同的吉祥寓意。儀(yi) 燈迎春,為(wei) 天家過年屢增高潮。

  萬(wan) 壽燈即為(wei) 明清宮廷新年時安設的一種大型儀(yi) 燈,也是皇宮裏所獨見的風景,每年臘月二十四至正月末期間使用。清宮萬(wan) 壽燈體(ti) 量高大,通高10米餘(yu) (三丈三尺),其由石座、燈柱、燈聯、燈串四部分組成。石座高1米餘(yu) (三尺五寸),由青白石製作。燈柱由巨型大木等製作,柱上漆金彩繪雲(yun) 龍紋,頂端安重簷亭、仙人風扇、雲(yun) 龍挑頭等。每座萬(wan) 壽燈配燈聯八幅,燈聯長約5米,刺繡製作,上為(wei) 萬(wan) 壽燈詞。每座萬(wan) 壽燈又配燈串八掛,每掛上八盞燈籠,上下首尾相連。

  安設萬(wan) 壽燈是清代天家過年重要的節慶儀(yi) 式。上萬(wan) 壽燈時,先得在乾清宮與(yu) 寧壽宮前的丹陛石座上樹立燈柱,僅(jin) 此步驟動輒需數十人完成。燈柱樹立完畢,先於(yu) 柱頂龍頭之下懸掛燈聯,燈聯分八個(ge) 方向懸掛,內(nei) 容各不相同。至除夕、元旦、正月十一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再行將燈聯換下,改掛燈串。燈串同分八個(ge) 方向懸掛,每掛八盞燈籠,由大小不同的六盞萬(wan) 壽燈、一盞葫蘆燈、一盞魚瓶燈上下串聯而成,燈籠均由羊角製作,五彩裝飾。

  從(cong) 此次展出的一件萬(wan) 壽燈及燈聯小樣中,人們(men) 即可窺見此類宮燈的神采。清代萬(wan) 壽燈製作時,需先製作小樣送皇帝呈覽,皇帝禦覽提出意見後,方可進行製作與(yu) 修改。燈聯小樣其形式與(yu) 內(nei) 容與(yu) 萬(wan) 壽燈燈聯無異,僅(jin) 尺寸等比例縮小。

  慶成燈則是清代宮廷中專(zhuan) 門於(yu) 元宵節期間用於(yu) 祭祀本朝祖先的一類宮燈,僅(jin) 在太廟、奉先殿及壽皇殿等三處供奉與(yu) 祭祀清朝祖先帝後的廟堂進行張掛。慶成燈寓意功德慶成、福祿終成,以慶成尊先祖功績之崇偉(wei) ,以掛燈奉曆代功業(ye) 之建成。這類燈以喜慶熱烈的紅漆髹飾,上以描金進行裝飾,燈身整體(ti) 為(wei) 吉利式(蒺藜),上嵌角片,角片內(nei) 彩繪描金龍紋。以慶成燈作為(wei) 祭祖用燈,並於(yu) 闔家團圓的元宵節前後行儀(yi) 張掛,表達出清代皇族謹記先輩創業(ye) 艱難、繼承祖輩豐(feng) 功偉(wei) 績、法祖敬天的精神,及慎終追遠、敬謹誠孝、垂範天下的態度。清廷十分重視慶成燈祭祀,關(guan) 於(yu) 慶成燈上燈數量、具體(ti) 位置等均作明確規定,並以《會(hui) 典》等形式記錄,成為(wei) 國家典製;不少君主還會(hui) 再在即位後對慶成燈祭祀細則作出重申或修改,以形成本朝的慶成燈祭祀方式。

  ■萬(wan) 壽盛典期間,以花籃燈獻瑞,以葫蘆燈寓意福祿康寧,既傳(chuan) 遞對君主萬(wan) 壽的喜悅慶祝,又寄托對國運昌隆的美好祈願

  清代皇帝壽辰稱萬(wan) 壽節,它與(yu) 元旦、冬至並列為(wei) 一年中宮廷最為(wei) 重要的三大節日。萬(wan) 壽盛典期間,舉(ju) 國歡騰、普天同慶,京城各大街衢巷尾華燈密布、浩浩蕩蕩,呈現出一派恢弘華美的壯麗(li) 景色。隆辦萬(wan) 壽,既表示功德慶成、繼往開來,又實現與(yu) 民同歡、激聚民誌,亦能夠彰顯國力、敦睦世風。寶燈紛然,既傳(chuan) 遞對君主萬(wan) 壽的喜悅慶祝,又寄托對國運昌隆的美好祈願。

  花獻瑞是萬(wan) 壽節常用祝壽題材,在描繪記錄清帝萬(wan) 壽的《康熙萬(wan) 壽圖》《乾隆萬(wan) 壽圖》等中均有不少花籃燈出現。故宮現藏的一件花籃燈即采用插花花籃作為(wei) 燈體(ti) 造型,該燈分花籃燈身(內(nei) 部設蠟扡)、花卉及燈穗三部分。花籃燈身為(wei) 紫檀鏤雕製作,分六麵,每麵各鑲嵌一塊青白玉牌,上雕蝙蝠、葫蘆與(yu) 盤腸,寓意福祿綿長,玉牌周圍鑲嵌染色象牙瓜瓞綿綿紋,寓意子孫昌盛。花籃燈身的外側(ce) 口沿處,上部裝飾一圈楠木雕卷草龍紋,下部裝飾一圈象牙染(綠)色雕如意雲(yun) 頭紋,十分精巧,花籃內(nei) 側(ce) 口沿處嵌有銅鎏金花口,花枝插在此銅鎏金花口內(nei) 。花籃內(nei) 有以碧璽、珊瑚、玉、水晶等製作而成的梅花、茶花、芙蓉、菊花等。眾(zhong) 花之中,一朵青金石製作的藍菊頗為(wei) 引人注意。藍色菊花少見,選用藍菊作飾應並非匠師臆造,乾隆皇帝曾作詩:“蕚承露葉受風斜,那識東(dong) 籬處士家。雖是此花名冒菊,可知還有出藍花。”言及在避暑山莊中發現有藍色菊花,表示十分驚奇。

  在皇帝萬(wan) 壽慶典之中,葫蘆燈也是常用燈具之一,其燈作葫蘆式造型。葫蘆,諧音“福”“祿”,具有“大吉福祿”“福祿康寧”等吉祥寓意。此次展出的一件是銅胎畫琺琅嵌玻璃大吉葫蘆式掛燈,其寶蓋、燈身框架以及燈穗吊掛牌均以銅胎畫琺琅工藝製作。在康熙皇帝的主導之下,原本在歐洲地區僅(jin) 施加於(yu) 金屬胎上的畫琺琅,在中國與(yu) 陶瓷胎、紫砂胎相結合,發展出琺琅彩瓷器、紫砂胎畫琺琅等,形成獨具中國風格的畫琺琅藝術新發展。

  魚,寓意年年有餘(yu) 、吉慶有餘(yu) 、魚躍龍門等,也被廣泛使用於(yu) 萬(wan) 壽節慶活動與(yu) 日常陳設中。此次展出的一件角質紅雙魚掛燈,分寶蓋、燈身與(yu) 燈穗三部分,寶蓋為(wei) 樓門式,木胎髹金漆,簷角垂料珠穗子。燈身為(wei) 紅雙魚式,外部以花絲(si) 鑲嵌作框,內(nei) 部安角質燈罩,角質燈罩內(nei) 描金彩繪魚鱗、魚鰭紋。角燈製作工藝是中國的傳(chuan) 統手工製作技藝。角質燈罩透如薄紗、防風輕便,相較於(yu) 玻璃等材質,其質性更為(wei) 穩定、不易炸裂,相較於(yu) 紗、木等材質,其透明性更好,且不易燃燒。角燈製作工藝使用牛羊犄角為(wei) 原料,先將其進行分割、刨刮,再製薄、熱融、拚接、粘合、塑性並上色。此燈紅雙魚燈身下為(wei) 紫檀雕海水波浪紋,底座下垂絲(si) 絛圍子一圈,圍子下垂料珠穗子,設計巧妙,暗含魚躍龍門之意。

  ■在清帝大婚的重要場合,宮燈既被用作裝飾陳設,又出現於(yu) 皇後妝奩中,同時也是典禮中的儀(yi) 仗與(yu) 照明

  宮燈是清帝大婚典禮器用中不可缺少的內(nei) 容。清帝大婚,不僅(jin) 意味著個(ge) 人修、齊、治、平的成長,而且往往伴隨著國家政權中心的轉移,亦攸關(guan) 著王朝統治的傳(chuan) 續等,因此是清代最為(wei) 隆重的國家典禮之一。在這一重要場合,宮燈既被用作裝飾陳設,又出現於(yu) 皇後妝奩中,同時也是典禮中的儀(yi) 仗與(yu) 照明。

  現身此次展覽的一件雙喜字羊角手把燈,即為(wei) 同治帝大婚時婚成禮冊(ce) 立禮與(yu) 奉迎禮中使用。此燈由燈罩與(yu) 燈座兩(liang) 部分組成,燈罩羊角製作。冊(ce) 立禮為(wei) 迎皇後入宮之前,皇帝先至太和殿閱看冊(ce) 封皇後的金冊(ce) 、金寶並接受百官叩拜等儀(yi) 禮。同治大婚典禮此過程中,太和殿周圍後左門、後右門等七門處,均設這種羊角手把燈,每門一對,由專(zhuan) 人執拿。奉迎禮即迎皇後鳳輿入宮等儀(yi) 禮。同治皇後阿魯特氏鳳輿入宮經北京中軸線的大清門、端門等各門,均由執燈官持拿這種羊角手把燈於(yu) 道路兩(liang) 側(ce) 及城門內(nei) 部侍奉皇後駕到。大婚典禮結束之後,此種羊角手把燈還可作為(wei) 日常用品,陳設於(yu) 後宮各殿中用於(yu) 照明與(yu) 裝飾,據記載,它曾被陳設於(yu) 翊坤宮、體(ti) 和殿、儲(chu) 秀宮、慶雲(yun) 齋、道德堂、平康室、麗(li) 景軒等多處。

  展覽中的一件紫檀嵌玻璃龍鳳同合紋桌燈,為(wei) 同治大婚時皇後阿魯特氏的妝奩內(nei) 容。皇後妝奩即皇後大婚時的嫁妝。民間新娘嫁妝一般由女家籌備,而皇室則不同,清代皇後的嫁妝全權由皇家(男家)籌辦,方得集天下之精工物料。皇後妝奩準備好後,事先送至皇後府邸,大婚時再從(cong) 皇後母家抬入皇宮,走一個(ge) 嫁妝入宮的過場兒(er) 。因當時負責備辦的粵海關(guan) 未能如期將桌燈等備好、運送至京城,內(nei) 務府造辦處燈裁作趕製出了紫檀玻璃心畫五彩桌燈四對,並為(wei) 其並配杉木燈箱。此件展品即為(wei) 四對桌燈中的一件。直至光緒年間,這四對桌燈仍被陳設於(yu) 坤寧宮東(dong) 暖閣(即大婚婚房)之中。後至溥儀(yi) 時期,從(cong) 當時所攝照片中可見坤寧宮東(dong) 暖閣炕桌上仍然陳放著此燈。由上說明,桌燈很有可能經曆了兩(liang) 位皇帝、一位遜帝的大婚典禮。直到今天,故宮坤寧宮宮廷原狀日常陳設展覽中,此種燈依然如舊陳設。

  同治款金大元寶喜字燈也是同治皇後妝奩內(nei) 容。此次展出的一件為(wei) 蠟扡式,通體(ti) 鎏金,由元寶與(yu) 雙喜字上下組合而成,表麵鏨刻有團壽紋、流雲(yun) 紋、雙喜字等。由《光緒大婚典禮紅檔》以及《光緒大婚圖》中可見,光緒皇帝大婚時皇後葉赫那拉氏的妝奩中同樣有此類燭台,應為(wei) 仿照同治大婚皇後妝奩內(nei) 容所製。大元寶喜字燈外,光緒大婚皇後妝奩中還見有“金小元寶喜字燈成對”,其形製基本一致,唯體(ti) 量略微增大,可見清廷對此造型燈具頗為(wei) 推崇。

  (作者為(wei) 故宮博物院青年學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