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發現戰國早期墓葬群 出土戰國時期銅編鍾
新華社鄭州12月30日電(記者袁月明)記者從(cong) 河南省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日前,考古工作人員在配合當地基本建設中發現戰國早期墓葬群,墓葬數量達260餘(yu) 座,出土大量隨葬品。
“這些戰國時期墓葬排列較為(wei) 有序規整。”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業(ye) 務室主任、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燕飛說。
據悉,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已發掘近100座戰國墓葬,均為(wei) 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以北向和東(dong) 向為(wei) 主,幾乎都有葬具。
在已發掘的墓葬中,規格最高的一座為(wei) “五鼎墓”。墓主人為(wei) 女性,一槨重棺,隨葬有銅鼎5件,以及銅盤、銅匜、銅舟、玉珠、瑪瑙串飾、海貝等。
正在發掘的墓葬同樣為(wei) 一槨重棺,墓主人為(wei) 男性,出土大量青銅器,包括銅鼎、銅鬲等禮器;銅車軎、銅車轄等車馬器;銅戈、銅戟等兵器;銅編鍾等樂(le) 器。此外還出土有玉石器和骨器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墓出土有青銅編鍾,共9件,皆為(wei) 鈕鍾,還出土石編磬10件。
“從(cong) 隨葬器物來看,墓主人等級比較高,屬於(yu) 士大夫級別,可能是這個(ge) 區域的管理者之一。”燕飛說。
專(zhuan) 家表示,經初步研究,此類墓葬出土組合為(wei) 鼎、豆、壺、盤、匜、舟、鬲等,為(wei) 戰國早期中原文化風格。
除墓葬外,考古人員還發現4個(ge) 馬坑,均祔葬兩(liang) 馬。馬坑中是否有車仍需進一步清理確認。
根據史料記載,三門峽一帶在戰國時期被魏、秦、韓交替占領。此次發現的墓地或為(wei) 魏國早期公共墓地。
“該墓地的發現對研究豫西地區先秦時期曆史文化麵貌,探究當時人們(men) 物質生活資料,戰國早期墓地布局,魏、秦、韓三國勢力變化等提供重要考古資料。”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立超說。
目前,相關(guan) 發掘及整理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