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電視劇:深刻反映偉大時代精神 生動描摹人民美好生活
【文藝觀潮】
作者:儲(chu) 鈺琦(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主任編輯)
2021年中國電視劇總體(ti) 呈現“減量增質”態勢,市場趨向理性、創作回歸初心,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力作閃耀熒屏。建黨(dang) 百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作品接地氣、破圈層,現實題材作品正能量、引共情,“平凡”與(yu) “偉(wei) 大”、“個(ge) 人”與(yu) “國家”、“小我”與(yu) “大我”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深刻反映偉(wei) 大時代的曆史巨變,描繪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圖譜,用偉(wei) 大精神激勵人心、凝聚力量、引領時代。
高質量主題演繹百年黨(dang) 史
自2021年初國家廣電總局組織開展“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活動以來,一大批重大主題電視劇接續熱播,以新的題材視角、思想意蘊和審美表達,受到了不同年齡圈層觀眾(zhong) 的熱追、熱捧、熱議。
2021年,黨(dang) 史主題電視劇創作實現了新的“登高”,從(cong) 曆史縱向維度深挖新鮮視角,發掘新題材、新人物和新故事,以創新性、多樣性、貼近性的主題書(shu) 寫(xie) 繪就出建黨(dang) 百年恢宏多彩的曆史畫卷。《功勳》取材於(yu) 首批“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人生故事,重點回溯國家功臣的平凡起點與(yu) 輝煌功績;《覺醒年代》聚焦1915至1921年間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之前的曆史,從(cong)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的關(guan) 係角度深刻揭示建黨(dang) 的曆史邏輯;《跨過鴨綠江》首次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的曆史,史詩般呈現這場戰爭(zheng) 從(cong) 最初決(jue) 策到最後簽訂停戰協議的全過程;《絕密使命》首度揭秘中央紅色交通線這一隱秘戰場,講述交通員們(men) 輸送物資、傳(chuan) 送情報、護送幹部的感人故事;《啊搖籃》創造性地將視角對準一群不拿槍、不帶兵的托兒(er) 所保育員,深情講述延安中央托兒(er) 所從(cong) 成立到成功大轉移的偉(wei) 大曆程。
新的題材角度和人物故事往往能賦予宏大主題新的思想和審美發現,那麽(me) ,獨特化的敘事邏輯和青春化的藝術表達則可讓作品更具有曆史詩意和時尚氣息。《功勳》《理想照耀中國》《百煉成鋼》這三部作品均采用單元劇的敘事結構,“短平快”的敘述方式如同“輕騎兵”,既有曆史書(shu) 寫(xie) 的一氣嗬成,也有段落分明的藝術節奏,猶如一部部可視化的“編年體(ti) ”史書(shu) ,鑄就起新時代的史詩敘事範式。讓當代年輕人了解、感悟黨(dang) 史是黨(dang) 史主題劇的共同追求,這些作品在百年黨(dang) 史中尋找時空激蕩的青春印記,詮釋青春主題、塑造青春形象。比如《大浪淘沙》架構了雙時空的敘事結構,以當代青年網絡博主陳啟航製作黨(dang) 史學習(xi) 視頻來展現第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心路曆程、人生選擇和命運走向,實現了當代青年與(yu) 革命年代青年的“對望”。還有,《光榮與(yu) 夢想》《中流擊水》等劇中的黨(dang) 史人物都頗具青春氣質,通過其生活與(yu) 情感的細膩描摹,讓曆史人物回歸“平凡”。“曆史青春”映照著“當代青春”,極大增強了年輕觀眾(zhong) 的認知共振和情感共鳴。
黨(dang) 史主題劇深情書(shu) 寫(xie) 了我們(men) 黨(dang) 百年波瀾壯闊的恢宏曆史,多維展示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是史詩創作的生動實踐。建黨(dang) 精神與(yu) 時代精神的跨時空鏈接,讓百年黨(dang) 史在熒屏上持續煥發新的思想光芒。
解題式敘事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順應時代呼喚,繼2020年扶貧題材電視劇掀起熒屏熱潮後,2021年以《山海情》《溫暖的味道》《江山如此多嬌》《經山曆海》《花開山鄉(xiang) 》《向往的生活》為(wei) 代表的一批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電視劇躍然熒屏,實現了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故事內(nei) 容、思想內(nei) 涵的有效銜接,以影像呈現描繪了黨(dang) 領導全國人民全麵奔向小康社會(hui) 的奮鬥曆程。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思路落實、美麗(li) 鄉(xiang) 村治理經驗以及新農(nong) 村發展模式等,成為(wei) 新時代農(nong) 村題材電視劇創作的新命題。
從(cong) 脫貧攻堅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轉型過渡,新農(nong) 村建設中湧現了新思想、新事件、新人物,伴隨而來的還有種種困難和矛盾。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劇的創作更著眼於(yu) 脫貧之後興(xing) 農(nong) 戰略的轉型、農(nong) 村現實矛盾的變化,這些作品從(cong) 具體(ti) 難題入手,以“解題式敘事”講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真實反映與(yu) 思考新農(nong) 村建設中的真困難、真矛盾、真問題。
《山海情》圍繞易地搬遷的艱難展開,將從(cong) 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到寸土寸金的“金沙灘”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難題貫穿始終;《花開山鄉(xiang) 》重點反映鄉(xiang) 村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yu) 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如生態保護、經濟建設、幹群關(guan) 係等問題;《溫暖的味道》聚焦和挖掘新農(nong) 村建設中的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和曆史文化的傳(chuan) 承問題;《經山曆海》探討如何解決(jue) 基層幹部工作家庭平衡、人地矛盾、陳風舊俗等問題。從(cong) 遭遇難題到解決(jue) 難題,層層剝繭式解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進而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駐村幹部、支教老師、返鄉(xiang) 青年、先進農(nong) 民等角色,他們(men) 有夢想、有情感,也有衝(chong) 突、有掙紮,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更是拉近了觀眾(zhong) 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宏大命題的距離。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劇以“遇難解難”的敘事邏輯探討新時代新農(nong) 村建設的不同模式與(yu) 路徑,致力於(yu) 構建“鄉(xiang) 村建設的樣板間”,展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景、傳(chuan) 遞鄉(xiang) 村文化的自信,激勵更多人積極投身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戰略中。
垂直化題材觀照現實生活
2021年的現實題材劇仍占據熒屏主流,紮根生活、反映現實、傳(chuan) 遞溫暖的精品力作不斷湧現。這些作品深入聚焦新領域、新群體(ti) ,探索新樣態、新語態,題材類型垂直細分,內(nei) 容創作精耕細作,創新表達迭代加速,受到觀眾(zhong) 和市場青睞,收視、熱度、口碑均可圈可點。
其中,行業(ye) 劇、涉案劇、都市劇的表現尤為(wei) 搶眼。紮實的故事、創新的視角、新穎的人設、溫暖的情感讓作品具有較好的觀賞性;不回避生活的殘酷、不質疑人性的善意、不喪(sang) 失奮鬥的堅守讓作品具有較高的話題度。
行業(ye) 劇方麵,以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勵誌奮鬥史展現行業(ye) 發展曆程,有聚焦機車工業(ye) 的《美好的日子》、關(guan) 注航空工業(ye) 的《逐夢藍天》;還有的作品立足於(yu) 行業(ye) 特點,展現特定工作人群的職場與(yu) 情感,比如《號手就位》展示火箭軍(jun) 風采,《裝台》將鏡頭對準演藝行業(ye) 中的舞台搭建者,《理想之城》以建築造價(jia) 師為(wei) 視角,《緊急公關(guan) 》關(guan) 注危機公關(guan) 專(zhuan) 家……既拓展行業(ye) 類型的深度與(yu) 廣度,又展現職場眾(zhong) 生相,傳(chuan) 遞職場理想與(yu) 信念,用專(zhuan) 業(ye) 和情感引發觀眾(zhong) 共情。
都市劇方麵,既有關(guan) 注新時代女性成長、自我意識覺醒的《流金歲月》《正青春》《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等;也有呈現代際關(guan) 係、聚焦贍養(yang) 老人的《八零九零》,聚焦中年重組家庭的《不惑之旅》《小敏家》,聚焦中國家庭教育故事的《小舍得》《陪你一起長大》等。這些作品憑借對現實話題的敏銳洞察和深度剖析,從(cong) 新的觀察視角表達新認知、新思考。
涉案劇方麵,故事情節大多取材於(yu) 真實案件或事件,戲劇衝(chong) 突強、敘事節奏快,同時結合青春、職場、勵誌等元素。有聚焦當下社會(hui) 新型犯罪現象、懲惡揚善、掃黑除惡,以及探討複雜人性的《刑警之海外行動》《掃黑風暴》《也平凡》,也有展現新時代檢察官形象的《巡回檢察組》《你好檢察官》等作品。
現實題材劇與(yu) 時代同頻共振,時刻把握時代脈搏,捕捉時代情緒,更加注重內(nei) 容垂直細分,深度挖掘社會(hui) 現實與(yu) 時代精神內(nei) 涵,以寫(xie) 實性之“鏡”與(yu) 批判性之“燈”,體(ti) 現現實主義(yi) 的冷峻和理想主義(yi) 的溫情,以此描繪當前火熱社會(hui) 生活和百姓奮鬥曆程。
麵對新的曆史方位、新的時代潮流,電視劇藝術更要高舉(ju) 精神之旗,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從(cong) 我們(men) 的偉(wei) 大創造中尋找創作靈感和精神力量,推出更多鐫刻中國精神、彰顯民族氣質、反映人民呼聲、回答時代課題的優(you) 秀劇作,實現中國精神內(nei) 核的共鳴,讓熒屏持續閃耀理想與(yu) 信仰的光芒。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5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