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袋”裏裝滿幸福感
圖為(wei) 垃圾分類主題公園。
圖為(wei) 小澱體(ti) 育文化公園。本報記者 吳迪 攝
孩子們(men) 追逐嬉戲,老人們(men) 坐在亭子裏曬著太陽嘮家常……每逢周末,天津市和平區津中裏小區的花園都熱鬧非凡。時值隆冬,花園四周的萬(wan) 年青依舊葉色亮綠、鬱鬱蔥蔥,很難想象就在不久前,這裏還是一片綠地植物退化、堆滿雜物的空地。
“小口袋,大幸福”,隨著我市“口袋公園”建設不斷推進,包括津中裏小花園在內(nei) 的諸多城市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煥然一新,不僅(jin) 實現了城市土地資源的精細化利用,還創造了良好人居環境,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邊角地變身小公園
“以前這片空地又髒又亂(luan) ,不像現在這麽(me) 熱鬧,孩子可以玩,大人可以散步。”家住津中裏8號樓的劉桂華說,小花園建成後,她每天早晚飯後都會(hui) 在這裏慢跑20圈。
津中裏小區是個(ge) 老舊小區,為(wei) 全麵提升小區的景觀空間,和平區城管委聽取了小區居民的需求意見,對小區內(nei) 兩(liang) 處場地進行了重點打造,並補栽了地被及花灌木。“在小區入口旁的場地布置了廊架,安裝了健身器材,作為(wei) 小區的健身空間;以前又髒又亂(luan) 的帶狀場地,根據形狀設計為(wei) 慢跑道,並在中間設置了‘和平夜話’亭,滿足居民社交需求。同時,還設置了兒(er) 童活動區。”和平區城管委園林科科長黎強介紹,重新規劃後的兩(liang) 片空地,從(cong) 運動、社交、精神以及家庭四個(ge) 層麵全方位地滿足居民休閑遊憩的需求。
劉桂華一邊慢跑,一邊高興(xing) 地說:“地上鋪設了塑膠跑道,跑夠20圈後,我就去健身設施那裏活動,出出汗,全身感覺暖起來,舒舒服服一整天。”前方不遠處,是小區的健身空間,漫步機、扭腰器、腰背按摩器等健身器材應有盡有。
長條形、三角形、半圓形……如今,我市越來越多的形狀各異的邊角地、閑置地被打造成環境優(you) 美、設施齊全的“口袋公園”。據了解,2021年,我市建設提升社區公園、“口袋公園”16個(ge) ,實施綠化麵積約22萬(wan) 平方米。作為(wei) 城市公園的良好補充,這些見“縫”插綠的袖珍公園,不僅(jin) 拓展了城市生態空間,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建設時避免大拆大建,而是按照地塊本身的形狀、特點順勢而為(wei) 。”市城管委園林建設處處長曹勇說,盡力把這些邊邊角角充分運用起來,最大限度滿足居民需求,是建設“口袋公園”的一條重要原則。
多功能公園成民意匯集地
迎著朝陽健身跑步,和著音樂(le) 翩翩起舞,坐成一圈嘮嘮家常……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間中,小而美的“口袋公園”變成了集休閑、遊憩、娛樂(le) 、社交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第三活動空間,市民不僅(jin) 可以“開窗見綠”“出門健身”,也有了相互交流的社交空間。
在東(dong) 麗(li) 區華新街天欣花園社區公園,智能健身驛站格外引人注目。這個(ge) 一年前雜草叢(cong) 生的荒地,現在從(cong) 早到晚,歡聲笑語不斷。“這都是智能化健身設備,立柱的顯示屏上顯示卡路裏的消耗量和運動次數,手機掃碼還能查看運動排名。”居民王誌康興(xing) 奮地說,“這真是方便,下樓以後就能在院子裏頭做些運動,已經連續打卡兩(liang) 個(ge) 月了。”“離家近、能健身、能聊天,很方便。園內(nei) 還有‘議事廳’,更是社情民意的匯集地。”一旁的李大爺稱,不出小區健身、學習(xi) 兩(liang) 不誤。
李大爺所說的“議事廳”,就是智能健身驛站對麵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這是李大爺每天必到之地。“和幾個(ge) 老朋友在這裏聊聊天、下下棋,時不時地參加居委會(hui) 組織的活動,感覺自己融入了這座城市,像回到了老家,心裏也沒有了孤獨感。”一年前,李大爺從(cong) 山東(dong) 過來幫忙帶孩子,人生地不熟的他,每天都想著回老家,自從(cong) 社區公園建成後,他在這裏結識了幾個(ge) 誌同道合的朋友,笑稱“樂(le) 不思魯”了。
“我們(men) 從(cong) 研究選址到審批,從(cong) 建設到安裝體(ti) 育器材和休閑座椅,花了半年時間。”天欣花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師亞(ya) 榮說,特別是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社區經常會(hui) 在這裏開展“鄰裏匯”誌願服務日、垃圾分類宣傳(chuan) 等活動,激發了居民參與(yu) 社區治理的熱情。“對居委會(hui) 工作有什麽(me) 建議,治理小區‘頑疾’有什麽(me) 好辦法,聽了中央會(hui) 議有什麽(me) 心得,居民們(men) 在這裏都討論得熱火朝天。”
“大升級”提升生活品質
為(wei) 了豐(feng) 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居民學有學處、樂(le) 有樂(le) 處、玩有玩處,我市對許多“口袋公園”進行了提升改造,進一步增加了公園的文化底蘊和內(nei) 涵,為(wei) 居民生活帶來了更多精彩與(yu) 驚喜。
油桶變身惟妙惟肖的小動物,輪胎紮成別具一格的凳子,車筐做成獨具匠心的花盆……坐落於(yu) 營口道與(yu) 貴陽路交口的憩園,經過提升改造後成了我市首座垃圾分類主題公園,整體(ti) 上“大變樣”,讓人耳目一新。
“現在這裏的座椅都成了‘搶手貨’,想坐得提前‘占位’。”作為(wei) 公園的常客,家住和平區文善裏小區的郭大爺說話幽默風趣,“早晨鍛煉的時候,順便看看展牌,無意之中就加深了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理解。身體(ti) 練硬朗了,腦袋變豐(feng) 富了,生活品質也跟著提升了。”
除了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崇善園以楷模事跡為(wei) 主題,讓附近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環秀中裏“口袋公園”在充分滿足居民休閑娛樂(le) 和文化活動需求的基礎上,展示了廉政、黨(dang) 建和康體(ti) 運動主題;另外還有消防主題公園、法治主題公園……在“口袋公園”提升改造中,我市堅持一園一特色打造理念,在實現與(yu) 周邊環境相融合的同時,探索實用性和城市功能性更好融合。
眾(zhong) 多“口袋公園”顏值、功能不斷刷新,內(nei) 涵不斷延伸,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隨之攀升。(記者 曲晴 劉國棟 吳迪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