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投放繼續保重點優結構
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信貸結構穩步優(you) 化,這是2021年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交出的一份答卷。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18.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6.4%;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14.7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7.9%,高於(yu) 各項貸款增速16.5個(ge) 百分點。2021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為(wei) 科技創新企業(ye) 量身定製服務方案,將科創產(chan) 業(ye) 作為(wei) 重點支持方向。
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機製創新。2021年,我國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長中短期供求平衡。其中,增加3000億(yi) 元支小再貸款額度,繼續落實並適當延期兩(liang) 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等。
日前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hui) 議提出,接下來,要精準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實施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ye) 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接續轉換工作;二是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ti) 係;三是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加強綠色金融工作的整體(ti) 協調、有序推進。
全力支持助企紓困
小微企業(ye) 的生存與(yu) 發展,備受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關(guan) 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市場主體(ti) 恢複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要進一步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題,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ye) 企業(ye) 給予定向支持。
2021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位於(yu)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的雄達白蓮公司突遇困難,銷路驟減、資金周轉緊張。“在中國郵儲(chu) 銀行的配合下,公司快速獲得了415萬(wan) 元授信,經營狀況逐漸改善,還陸續在福建、湖南、廣東(dong) 等地打開了新市場。”公司負責人曾繁林說。
增量、降價(jia) ,這是信貸紓困中小企業(ye) 的思路之一。為(wei) 此,2021年9月,按照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央行新增3000億(yi) 元支小再貸款額度,計劃在2021年剩餘(yu) 4個(ge) 月內(nei) ,以優(you) 惠利率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支持其增加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貸款,引導降低小微企業(ye) 融資成本。
此外,中國銀保監會(hui) 多次要求銀行業(ye) 助力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在授信審批、業(ye) 務受理、支用放款等方麵,為(wei) 外貿企業(ye) 等開通綠色通道,配置專(zhuan) 屬信貸資源。
目前,各項政策的引導效果已落地顯現。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18.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6.4%;2021年前10個(ge) 月,貸款成本持續下降,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年化利率5.7%,較年初下降0.17個(ge) 百分點。
“接下來,要在深入推進普惠金融係列措施落地見效的基礎上,持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水平,一是完善‘敢貸願貸’工作機製,二是增強‘能貸會(hui) 貸’服務能力。”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廖林說,把普惠金融作為(wei) “保就業(ye) 、保民生”的重要著力點,把數字普惠作為(wei) 主攻方向,加快產(chan) 品、流程、管理工具的創新與(yu) 應用,提升融資服務的便利性、精準性與(yu) 直達性。
靈活服務科技創新
當前,科技創新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2021年,多部門先後發文,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激發湧現一大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
為(wei) 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體(ti) 係,中國銀保監會(hui) 2021年印發《關(guan) 於(yu)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別從(cong) 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兩(liang) 方麵入手,提出多項創新舉(ju) 措。
一方麵,間接融資要探索科技信貸服務新模式,鼓勵采用更加靈活的利率定價(jia) 和利息還付方式。截至目前,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等均推出了“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專(zhuan) 屬信貸產(chan) 品,並表示將科創產(chan) 業(ye) 作為(wei) 重點支持方向。
“為(wei) 了解決(jue) 科創企業(ye) 研發投入支出大、融資活動頻繁等痛點,我們(men) 改進了信貸理念,拓寬了還款來源,不局限於(yu) 營收資金、抵押物等傳(chuan) 統還款來源,新增了以籌資性現金流作為(wei) 還款來源,讓信貸產(chan) 品更符合科創企業(ye) 的股權融資規律。”工行北京分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另一方麵,《意見》提出,統籌推動直接融資與(yu) 間接融資相互補充,積極支持科技企業(ye) 直接融資。例如,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ye) 自願的前提下,支持商業(ye) 銀行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保險機構、信托公司等出資創業(ye) 投資基金、政府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等,為(wei) 科技企業(ye) 發展提供股權融資。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這為(wei) “債(zhai) 權+股權”服務模式創新提供了契機。首批掛牌上市的11家北京企業(ye) 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等高精尖領域,“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占比超過70%。
在以上企業(ye) 中,三元基因是工行北京分行7年的“老朋友”,上市前,銀行早已為(wei) 其配置了專(zhuan) 家團隊,長期跟蹤、研究企業(ye) 融資需求。“金融服務科創企業(ye) ,要立足更早、服務更精,要有全周期思維。”該行上述負責人說,目前,工行總行已與(yu) 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工行北京分行將以此為(wei) 契機,繼續大力支持北交所上市儲(chu) 備企業(ye) 發展,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創新推動綠色發展
2021年,為(wei) 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決(jue) 策部署,金融係統持續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提升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服務水平。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達14.7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7.9%,高於(yu) 各項貸款增速16.5個(ge) 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wei) 6.98萬(wan) 億(yi) 元、2.91萬(wan) 億(yi) 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9%。
綠色信貸發展,離不開應用場景。2021年8月,浙江省衢州市出台《金融支持碳賬戶體(ti) 係建設指導意見》,基於(yu) 工業(ye) 、農(nong) 業(ye) 、能源、建築、交通及居民個(ge) 人等六大領域,首單“工業(ye) 碳賬戶企業(ye) 應用貸款”500萬(wan) 元現已落地,資金用於(yu) 企業(ye) “碳回收”項目建設。
“為(wei) 配合以上試點,豐(feng) 富工業(ye) 碳賬戶應用場景,浙商銀行專(zhuan) 項設計了‘碳易貸’業(ye) 務,為(wei) 企業(ye) 在節能、降碳、減排等技術改造、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麵提供專(zhuan) 項融資支持。”浙商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同時,該行在授信流程中嵌入碳排放信息,將其作為(wei) 決(jue) 策參考;在貸後管理中,把企業(ye) 的碳排放變化情況作為(wei) 重點關(guan) 注指標,據此對貸款進行差異化定價(jia) 、給予利率優(you) 惠,引導企業(ye) 更好地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綠色信貸發展,也離不開低成本資金的推動。需注意,不少綠色項目投資周期長、回報率存在不確定性,部分金融機構曾對其商業(ye) 可持續性表達擔憂。
為(wei) 了解決(jue) 以上顧慮、撬動更多社會(hui) 資金促進碳減排,央行於(yu) 2021年11月正式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作為(wei)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央行通過它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jue) 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nei) 的各類企業(ye) 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貸款利率應與(yu) 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大致持平。
央行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資金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cong) 而增加能源總體(ti) 供給能力。接下來,金融機構應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融資支持,助力國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郭子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