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簋街》走進簋街實景排練
本報記者 牛春梅
“這是什麽(me) 啊?”“我拿鍋的姿勢對嗎?”昨天,話劇《簋街》的主演們(men) 走進簋街知名餐廳花家怡園、胡大總店的後廚,劇中人“李一刀”“常小玉”都按照衛生規定換上廚師裝束,把餐廳後廚當作排練場進行實景排練。
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製作、中國評劇院承辦的話劇《簋街》,通過描寫(xie) 住在簋街的李家、金家等三代人的平凡煙火人生,記錄這條街道在歲月變幻下呈現出的不同風貌,更以小見大折射北京幾十年來的文化發展與(yu) 曆史變遷。該劇將於(yu) 1月15日首演,此次獨具創意地進行實景排練,正是為(wei) 了在最後衝(chong) 刺階段,為(wei) 演員們(men) 營造更真實的戲劇情境,找到更真實的感覺。
侯岩鬆飾演的李一刀換上廚師服,現場切肉展示他“一刀準”的功夫,身旁的專(zhuan) 業(ye) 廚師對他切出的肉片大加讚賞;剛毅飾演的酒膩子金守業(ye) 坐在餐廳裏侃侃而談,老北京習(xi) 俗、俏皮話說得頭頭是道;王玉飾演的女企業(ye) 家“常小玉”來到胡大餐廳抄起大鍋爆炒小龍蝦,手法雖然生疏但那份熱情勁兒(er) 足以讓食客找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實景排練過後,《簋街》劇組又來到北新橋街道簋街管委會(hui) ,與(yu) 簋街的商會(hui) 代表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京演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簋街是北京的一個(ge) 美食地標,它所承載的不僅(jin) 是美食文化,更是京味兒(er) 文化,“我們(men) 著力把話劇《簋街》打造成一部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煙火氣,具有很強時代感的作品,凝聚北京人的情感與(yu) 記憶,與(yu) 老北京人、新北京人形成共鳴。”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編劇楊碩對簋街有著很深的情感,“我希望通過這部戲講好簋街,更講好簋街的事與(yu) 簋街的人。”在這條街上吃過很多次飯的侯岩鬆,這一次可以在舞台上詮釋這個(ge) 他既熟悉又陌生的角色很是激動,“我很榮幸能參與(yu) 到這部劇中,我們(men) 一定努力為(wei) 觀眾(zhong) 奉獻一台鮮活好看的作品,讓觀眾(zhong) 看到簋街的創業(ye) 精神,更能展現出北京人的精氣神兒(er) 。”
此次,簋街商會(hui) 還與(yu) 話劇《簋街》達成合作,在該劇首演期間,觀眾(zhong) 可在驗票時蓋章,憑借蓋章後的演出票,可在簋街指定商戶消費獲得減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