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藝創作和文藝活動提升文藝惠民效果
以文藝創作和文藝活動提升文藝惠民效果
——“北京·國際範兒(er) ”短視頻大賽帶來的啟示
2021年12月29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光明網承辦,北京市各區外事辦公室協辦的“北京 國際範兒(er) ”短視頻大賽頒獎儀(yi) 式隆重舉(ju) 行。
本次大賽共吸引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參與(yu) ,累計參與(yu) 創作拍攝人員超2000人,大賽作品在全網總瀏覽量超5000萬(wan) 次,給廣大網友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和精神食糧,以實際行動實現了文藝惠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1年12月14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講話時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五點希望”,並強調要“在文藝創作、文藝活動、文藝惠民等方麵作出積極貢獻、取得豐(feng) 碩成果”。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一次文代會(hui) 上的講話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將文藝創作、文藝活動與(yu) 文藝惠民並列起來的指導意義(yi) 。隻有通過文藝創作提高作品質量,通過文藝活動擴大傳(chuan) 播範圍,通過文藝惠民實現文藝價(jia) 值,才能將“五點希望”落到實地,也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果說中國文藝“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chuan) 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那麽(me) ,“文藝惠民”就應該是文藝創作的目的,也應該是文藝活動的歸宿。從(cong) 這一角度說,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與(yu) 光明網等單位聯合策劃組織“北京·國際範兒(er) ”短視頻大賽,是通過文藝創作和文藝活動實現文藝惠民的重要舉(ju) 措。
第一,文藝惠民,文藝創作是基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1年文代會(hui) 開幕式上多次提到了文藝創作。關(guan) 於(yu) 創作的選題,他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深入人民群眾(zhong) 、了解人民的辛勤勞動、感知人民的喜怒哀樂(le) ,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社會(hui) 生活是豐(feng) 富多彩的,作家藝術家選擇什麽(me) 樣的題目進行寫(xie) 作,決(jue) 定著作品講述什麽(me) 樣的故事,塑造什麽(me) 樣的人物,體(ti) 現什麽(me) 樣的主題,是否能受到人民群眾(zhong) 的歡迎及歡迎的程度。關(guan) 於(yu) 作品的角色與(yu) 情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重申,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jin) 要讓人民成為(wei) 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qing) 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wei) 一體(ti) ,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wei) 時代和人民放歌。文藝作品中的角色人物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情感的、有傾(qing) 向性的、有血有肉的,作家藝術家的創作立場和創作態度,決(jue) 定著作品中角色形象的情感、經曆、命運及是否體(ti) 現了人民性。關(guan) 於(yu) 作品的價(jia) 值導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發揚中國文藝追求向上向善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生動活潑體(ti) 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dong) 西表現出來,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審美傾(qing) 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you) 秀作品滋養(yang) 人民的審美觀價(jia) 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這樣才能使文藝創作既有數量又有質量、既有“高原”又有“高峰”。關(guan) 於(yu) 文藝創作技巧和手段,盡管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科技發展、技術革新可以帶來新的藝術表達和渲染方式,但藝術的豐(feng) 盈始終有賴於(yu) 生活。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nei) 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即使是文藝界近年出現的“物件劇”、“環境舞蹈”、“社會(hui) 表演”等新概念,但其創作也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zhong) 的火熱生活。
“北京·國際範兒(er) ”短視頻大賽的舉(ju) 辦,是為(wei) 了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北京聲音,生動形象展示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新進展新成效,真實、立體(ti) 、全麵展示北京城市國際形象,不斷提升北京國際影響力。從(cong) 創作的角度說,一是為(wei) 熱愛短視頻拍攝剪輯的所有人提供了創作選題,劃定了創作範圍。二是使主創人員有機會(hui) 體(ti) 驗“北京·國際範兒(er) ”作品的角色與(yu) 情感,置身於(yu) 特定的創作氛圍之中,感受“國際範兒(er) ”的藝術魅力。三是在大賽征集啟事“活動主題”中直接規定了作品的價(jia) 值導向,旨在征集一批角度新穎、內(nei) 容活潑的短視頻,以中外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群體(ti) 的視角,講述北京城市發展、國際交流往來、國際化人文環境、民間交流活動等北京故事,以小見大,展現北京城市的國際範兒(er) 。四是運用智能手機、虛擬現實等先進的文藝創作手段和各類視頻製作軟件,通過打卡快手平台等渠道,使北京的國際範兒(er) 以全新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並借助於(yu) 網絡傳(chuan) 播的迅速與(yu) 快捷,擴大了傳(chuan) 播空間和接受效果。
第二,文藝惠民,文藝活動是橋梁
文藝創作為(wei) 文藝惠民提供了作品,文藝活動為(wei) 文藝惠民提升了機會(hui) 和平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充分肯定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文藝界組織文藝活動在文藝惠民方麵做出的貢獻,先進行了全麵概述,“廣大文藝工作者與(yu) 黨(dang) 同心同德、與(yu) 人民同向同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真情傾(qing) 聽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再舉(ju) 例說明,“特別是圍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0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等黨(dang) 和國家重大活動,圍繞決(jue) 戰脫貧攻堅、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等重大主題,圍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風險挑戰”;然後突出重點,“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最後強調效果,“廣大文藝工作者傾(qing) 情投入、用心創作,推出大量優(you) 秀作品,開展係列文藝活動,發揮了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作用”。而那些發揮了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作用的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le) 、舞蹈、美術、攝影、書(shu) 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等體(ti) 裁的文藝作品,是隨著“文藝評論、群眾(zhong) 文藝、藝術教育等領域”開展的各項文藝活動推廣開來的。
通過本次“北京·國際範兒(er) ”短視頻大賽,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無論單項獎還是等級獎,無論情節片還是記錄片,題材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新穎,美食、醫藥、戲曲、街道、建築、行人、寵物等等,都被巧妙地融合到了各個(ge) 作品之中,成了能夠展現北京國際範兒(er) 的重要敘事元素。如果說,隻有各種體(ti) 裁文藝作品及各種領域的文藝活動都“取得長足進步”,我國文藝事業(ye) 才能“呈現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也才能真正實現“文藝惠民”的目的,那麽(me) ,我們(men) 完全可以說,本次短視頻大賽達到了預期。
第三,文藝惠民,作品質量與(yu) 活動平台是關(guan) 鍵
從(cong) 創作方麵說,一是內(nei) 容,講“好故事”,要引導人們(men) “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追求的優(you) 秀作品”,否則就不能稱為(wei) “好故事”。二是技術,要“講好”故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wei) 內(nei) 容服務的”,無論是紙筆寫(xie) 作還是電腦寫(xie) 作,是用純文字還是用多媒體(ti) ,是傳(chuan) 統的出版傳(chuan) 播還是互聯網傳(chuan) 播,都是為(wei) 內(nei) 容服務的,都要注意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三是敘事,講述“好故事”。首先要注意不同類作品的不同結構和特點,“北京·國際範兒(er) ”短視頻大賽不僅(jin) 對故事內(nei) 容有要求,而且對作品的分辨率、編碼、碼率、字幕等都有規定。從(cong) 活動平台方麵說,當前文藝活動的平台多種多樣,既有現場版的,也有網絡版的,還有各種APP。隨著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的普及,短視頻越來越受到人們(men) 歡迎和喜愛,但由於(yu) 作品眾(zhong) 多,魚龍混雜,主辦方是否權威、作品是否優(you) 質,平台是否可靠,直接決(jue) 定著文藝是否真正能夠惠民及其效果。這次“北京·國際範兒(er) ”短視頻大賽為(wei) 文藝工作者如何通過參與(yu) 創作、組織活動實現惠民目標樹立了榜樣。
總之,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對精神文化生活有更多需求,新媒體(ti) 給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大挑戰,在“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人都能發視頻”的當今社會(hui) ,必須切實提升創作質量,有效組織文藝活動,真正實現文藝惠民,才能真正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也才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作者為(wei)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王彥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