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文物 現代表達
利用新技術、推出新文創,河南博物院——
曆史文物 現代表達
本報記者 任勝利
每逢假期,河南博物院都會(hui) 成為(wei) 熱門“打卡地”。觀眾(zhong) 紛紛前來,一睹賈湖骨笛等國寶的風采。
作為(wei) 領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華夏文脈的重要窗口,河南博物院近年來與(yu) 時俱進、守正創新,在陳列展覽、信息化建設、社會(hui) 教育、對外交流、文創開發等方麵下足功夫,不斷出新出彩。
夜幕降臨(lin) ,賈湖骨笛被吹響,沉睡的唐俑相繼蘇醒,穿梭在蓮鶴方壺等國寶文物之間……這是2021年爆款節目《元宵奇妙夜》的場景,通過AR等現代科技,河南博物院裏的文物“醒了”。
科技賦能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表達方式,河南博物院持續打造特色文化IP,將互聯網的變量變成博物館發展的增量。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演繹新時代黃河文化大合唱;《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等節目,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出圈”;“考古盲盒”係列文創走紅,激發青少年探索熱情。創新,讓博物館更具魅力,讓文化更加自信。
同時,河南博物院利用5G、VR等新技術,將文化遺產(chan) 內(nei) 容可視化、曆史信息情景化。將基本陳列展覽延伸到舞台,重點打造的“華夏古樂(le) 團”成為(wei) 河南知名文化品牌,不僅(jin) “複活”了館藏文物,還重現了古代一幕幕鮮活的音樂(le) 歌舞場景。
2020年9月,河南博物院主體(ti) 建築以新的姿態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呈現,同時推出了“泱泱華夏擇中建都”基本陳列。以“中”道出河南數千年文明的核心特質,以“都”構成中國曆史的血脈筋骨,以新理念、新技術創新發揮博物館展示和教育職能。
在河南博物院一樓展館西側(ce) 的文創區,經常能看到年輕人在體(ti) 驗挖掘“考古盲盒”。截至目前,河南博物院開發的文創產(chan) 品已達720餘(yu) 款,先後推出了國寶係列冰淇淋、饕餮紋乳釘四方杯等文創產(chan) 品。
“傳(chuan) 統”與(yu) “新潮”的有機融合,讓厚重的曆史變得新奇有趣。河南博物院負責人說,河南博物院會(hui) 不斷找尋傳(chuan) 統文化和當代社會(hui) 生活之間的契合點,讓更多人看得懂、感興(xing) 趣、想參與(yu) 、有收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