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寧夏非遺傳承人:刀耕不輟讓皮雕技藝煥發新生

發布時間:2022-01-17 18: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在皮雕匠人手中,一塊塊皮子在一次次敲擊下,被賦予了不同的情感和內(nei) 涵。1月16日,中新社記者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級皮雕項目非遺傳(chuan) 承人郭靖的工作室,感受皮雕的別樣魅力。

  走進郭靖的工作室,他正埋著頭,專(zhuan) 注地將深淺不一的線條刻在一米見方的堅硬牛皮上,逐漸組成一個(ge) 繁複的老虎圖案。郭靖告訴記者,皮雕作品不僅(jin) 具有觀賞性,還有很強的實用性,每年春節來臨(lin) 之際他都會(hui) 做一些生肖皮雕畫、皮雕紅包等和新年有關(guan) 的作品,既充滿濃鬱的複古情調,又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皮質可塑性強,線條肌理很美,百看不厭。”在郭靖的工作室裏,鑰匙包、錢包、腰帶等皮雕作品隨處可見。一塊塊牛皮在郭靖的精心製作下,變換了模樣,煥發出不一樣的神采。

  牛皮作畫,需要純手工製做,有著複雜的工藝流程。挑選皮張時,皮麵既要柔軟,又要有纖維韌性,還不能有劃痕。創作過程融合繪畫、雕刻、染色、拋光、定型等工藝手法,粗略算來,完成一件皮雕畫需幾十道工序。

  “製作皮雕時,要使上麵的花紋凸起來,有了立體(ti) 感,才更具藝術價(jia) 值。”郭靖表示,“牛皮想要塑型,最關(guan) 鍵的環節就是用水軟化。水多了皮子出水漬,軟塌塌的缺少立體(ti) 感;水少了則不成型,凸麵無法顯現,特別考驗人。”

  郭靖告訴中新社記者,皮雕藝術,起源於(yu) 文藝複興(xing) 時期的歐洲,近些年傳(chuan) 入中國。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藝細膩,在中國發展時間還比較短,是個(ge) 小眾(zhong) 的行業(ye) ,但皮雕的魅力在於(yu) 溫度和情感的表達。雕刻的深淺、刀法的運用、敲打的方法都會(hui) 給皮革造成不同的視覺圖像,從(cong) 而帶來不同的美感,使人產(chan) 生不同的情感效應,所以深受追求個(ge) 性化的年輕人喜愛。

  “皮雕畫有近千年曆史,文化內(nei) 涵十分豐(feng) 富,挖掘好就一定會(hui) 有廣闊發展前景。”郭靖說,“把這項技藝與(yu) 現代生活緊緊結合起來,以文化創意為(wei) 引領,探索產(chan) 業(ye) 化發展,對它的傳(chuan) 承弘揚很有裨益。”

  於(yu) 是郭靖借鑒西方皮雕技法,融合中式皮雕元素,不僅(jin) 傳(chuan) 承了中式皮雕,而且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他以刀為(wei) 筆,以皮作紙,一刀一錘,一針一線……一件件皮藝作品見證了藝人匠心。

  皮雕的定位原本是高端奢侈品,但郭靖卻不想隻做高端定製,他想量產(chan) 皮雕,加入寧夏元素,讓皮雕成為(wei) 寧夏旅遊文創一張新的名片。

  談及未來,郭靖表示,傳(chuan) 承非遺文化並不是死板地全盤保留舊有的工藝和圖案,而是要結合現代人的生活進行創新,才能帶給非遺技藝新的生命。他不僅(jin) 要傳(chuan) 承皮雕畫技藝,更要把它生活化,讓它在現代社會(hui) 擁有新價(jia) 值,煥發新生機。(中新網記者於(yu) 晶)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