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
作者:劉偉(wei)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以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為(wei) 理論基礎,明確基本立場和價(jia) 值取向,凝練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既源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升華為(wei) 係統性的理論,又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麵臨(lin) 的新問題作出曆史回應,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發展,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時代意義(yi)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要研究的對象,乃是“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交換關(guan) 係”。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將其稱為(wei) “狹義(yi) 的政治經濟學”。與(yu) 這種狹義(yi) 的政治經濟學相對應,研究人類社會(hui) 中支配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chan) 和交換的規律的科學則被稱為(wei) “廣義(yi) 的政治經濟學”。不過由於(yu) 在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時代,超越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的新的社會(hui) 經濟形態還未產(chan) 生,因而在理論上不可能形成係統的政治經濟學,所以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指出,廣義(yi) 的政治經濟學還有待創造。“十月革命”之後伴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建立,需要並且逐漸形成了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廣義(yi) 的政治經濟學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實踐基礎。
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yi) 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men)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必修課,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指出,無產(chan) 階級政黨(dang) 的“全部理論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yi) 辯證唯物史觀最充分的運用和最深刻的證明。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1984年,鄧小平就指出,《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經濟體(ti) 製改革的決(jue) 定》“寫(xie) 出了一個(ge) 政治經濟學的初稿,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首次提出,“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等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既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又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可以說,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與(yu) 這一曆史實踐進程相一致,政治經濟學理論從(cong) “初稿”演進為(wei) “係統化的學說”,而這個(ge) “係統化的學說”的經典就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這既是基於(yu) 對中國經濟改革實踐的理論總結,又是對馬克思主義(yi) 廣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發展。
政治經濟學是曆史的科學。這種曆史性首先體(ti) 現在,政治經濟學需要回應不同曆史時代的問題才有生命力。時代是出卷人,我們(men) 黨(dang) 走過的百年曆史是努力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具體(ti) 實踐相結合的曆史,其中重要的便是運用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分析中國社會(hui) 、認識中國國情,尋求革命和建設的科學道路。這種探索的結晶集中體(ti) 現在各個(ge) 時期的理論與(yu) 實踐的創造性發展上,比如,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探索,都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運用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後關(guan) 於(yu) 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進一步貢獻了中國智慧。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要有生命力,就必須與(yu) 時俱進。實踐是理論的源泉。我們(men) 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曆程,我國經濟發展進程波瀾壯闊、成就舉(ju) 世矚目,蘊藏著理論創造的巨大動力、活力、潛力。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我們(men) 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們(men) 的發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wei) 係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進一步看,這些重大理論創新和發展的曆史邏輯前提,都在於(yu) 要回答不同曆史時代提出的不同發展命題,即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麵臨(lin) 的時代問題是實現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基礎上,乘勢而上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把我們(men) 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以馬克思主義(yi) 勞動價(jia) 值論為(wei) 基石。無論是古典經濟學還是當代經濟學,無論是資產(chan) 階級經濟學各種流派還是馬克思主義(yi) 經濟學,都要以一定的價(jia) 值理論奠定其經濟理論的曆史取向和根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yi) 勞動價(jia) 值論是在批判繼承資產(chan) 階級古典經濟學勞動價(jia) 值學說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把勞動歸結為(wei) 價(jia) 值的唯一源泉,從(cong) 而為(wei) 其剩餘(yu) 價(jia) 值論奠定了基礎。被恩格斯稱為(wei) “馬克思兩(liang) 大發現”之一的剩餘(yu) 價(jia) 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所在,鮮明體(ti) 現著無產(chan) 階級的曆史觀。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同樣具有價(jia) 值論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立場和方法,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們(men) 的發展實踐,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wei) 係統化的經濟學說,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說,堅持勞動價(jia) 值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闡釋,證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正義(yi) 性、進步性、優(you) 越性,進而證明社會(hui) 主義(yi) 必然代替資本主義(yi) 的曆史規律。這既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基石,也是價(jia) 值取向;既是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基本要求,也是認識和掌握我國經濟運行特點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工具,有利於(yu) 更好地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二)明確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凝練出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一方麵,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ti) 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目的,體(ti) 現了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追求。另一方麵,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的根本要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chan) 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wei) 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才能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隻有緊緊依靠人民,才能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將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wei) 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是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認識的深化,也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發展。
第二,堅持新發展理念。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消滅剝削,消除兩(liang) 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是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根本動因。發展是一個(ge) 不斷演進和變化的進程。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方麵發生深刻變化。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要樹立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ge) 係統的理論體(ti) 係,回答了關(guan) 於(yu) 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係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men) 黨(dang) 關(guan) 於(yu) 發展的政治立場、價(jia) 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集中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同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觀點是相通的。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完整、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的內(nei) 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全局,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麵,以適應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將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wei) 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升華,也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創新。
第三,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旨在通過對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的研究,揭示生產(chan) 關(guan) 係與(yu) 生產(chan) 力矛盾運動規律,推動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變革和完善,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把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概括為(wei) 三個(ge) 方麵:一是生產(chan) 資料所有製,包括所有製結構和實現形式,即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二是收入分配製度,包括由所有製決(jue) 定的分配方式和實現機製,即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三是資源配置機製,包括經濟運行機製和調控方式,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將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作為(wei) 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基於(yu) 對改革開放曆史實踐的深刻總結,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要結晶。
第四,堅持對外開放。實踐表明,改革、發展、開放是有機整體(ti) 。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的曆史規律,盡管其進程會(hui) 遇到挫折,出現逆全球化的浪潮,但曆史潮流是阻擋不住的。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一個(ge) 基本觀點和基本邏輯便是認為(wei) ,人類社會(hui) 最終將從(cong) 各民族的曆史走向世界曆史。現在,我國同世界的聯係空前緊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我們(men) 不可能關(guan) 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善於(yu) 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利用好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將堅持對外開放作為(wei) 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不僅(jin) 是基於(yu) 對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理論邏輯的科學理解,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邏輯的深刻把握。
上述基本原則,既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曆史觀和價(jia) 值觀的集中體(ti) 現,也是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要概括,為(wei) 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明確了宗旨要義(yi) 。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體(ti) 係
一方麵,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在學術範疇上的創新。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源於(yu) 發展實踐,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從(cong) 具體(ti) 上升為(wei) 抽象,從(cong) 實踐升華為(wei) 理論,形成了一係列政治經濟學新突破,開拓了一係列政治經濟學學術新範疇,進而係統性地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和完善。
這些思想理論和學術範疇的形成,是我們(men) 黨(dang) 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結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比如,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的理論,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的理論,關(guan) 於(yu) 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關(guan) 於(yu) 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guan) 於(yu)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guan) 於(yu) 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關(guan) 於(yu) 農(nong) 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屬性的理論,關(guan) 於(yu) 用好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理論,關(guan) 於(yu) 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等。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的實踐探索,進一步形成了許多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新成果,豐(feng) 富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思想內(nei) 容,比如,關(guan) 於(yu)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理論,關(guan) 於(yu)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理論,關(guan) 於(yu) 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理論,等等。
另一方麵,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在理論邏輯上的重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ti) 係作出了清晰的概括,即基本方法、核心問題、主要任務、根本目標等四個(ge) 方麵,進而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邏輯結構。
基本方法是遵循馬克思主義(yi) 辯證唯物史觀,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的根本標準和原則,在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分析中,闡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尤其是基本經濟製度的發展特征及運動規律,以適應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曆史要求。這種概括有三個(ge) 突出特點: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曆史觀和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與(yu) 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學說有機統一中展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分析;二是克服了學術分歧,從(cong) 方法論上將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研究統一起來,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於(yu) 指導社會(hui) 經濟發展更具建設性;三是把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促進共同富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作為(wei) 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此作為(wei) 檢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發展和完善的重要標準。
核心問題是如何在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中,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這一核心問題包括兩(liang) 個(ge) 基本方麵,一是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市場經濟的有機統一問題,二是怎樣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問題。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市場經濟能否統一?這在思想史上和經濟史上是長期爭(zheng) 論的問題。我們(men) 黨(dang) 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經曆了艱苦探索過程。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明確指出,市場經濟不等於(yu)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也有市場。黨(dang) 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這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在解決(jue) 公有製與(yu) 市場經濟能否結合、怎樣結合問題上邁出了決(jue) 定性步伐,逐漸搞清楚了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理論邏輯。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對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作出新概括,指出,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等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是黨(dang) 和人民的偉(wei) 大創造。如何處理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在曆史上和現實中都是各國普遍麵臨(lin) 的難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guan) 係,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jue) 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jue) 定性作用這個(ge) 問題。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指出,經濟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運用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闡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運行和調控機製的重要理論創新,是我們(men) 黨(dang) 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
主要任務是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是解放生產(chan) 力,發展生產(chan) 力,消滅剝削,消除兩(liang) 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cong) 現實看,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處理好多方麵的利益差異,調動各方麵積極性;從(cong) 理論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科學闡釋各種利益關(guan) 係的矛盾運動規律,最大程度地激勵社會(hui) 經濟發展,最廣泛地使人民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進而使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獲得最為(wei) 強勁的不竭動力。這種關(guan) 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發展動力的分析,既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注重克服空想社會(hui) 主義(yi) 超越發展階段的不切實際,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斷努力,把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與(yu) 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的要求曆史地統一起來,把貫徹共享發展理念與(yu) 充分調動積極性統一起來,把體(ti) 現公平正義(yi) 與(yu) 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統一起來。這是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要成果。
根本目標是推動經濟發展。發展是永恒的主題,但推動發展的曆史條件是不斷變化的,發展的目標函數和約束函數都具有鮮明時代性。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麵對新的發展主題,麵對新的約束條件變化,麵對新的挑戰,必須統籌“兩(liang) 個(ge) 大局”,把握曆史性機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統籌發展和安全,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li) 。
實踐證明,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具有強大生命力,既有鮮明的時代性,也是麵向未來的開放的理論體(ti) 係。伴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事業(ye) 的發展,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在實踐中必將不斷發展和完善,其科學性和創造性必將進一步為(wei) 我國現代化發展曆史所證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