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逆勢而上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行業(ye) 統計數據,2021年1月至12月,納入統計的25家主機製造企業(ye) 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chan) 品34.28萬(wan) 台,其中,國內(nei) 市場銷量27.44萬(wan) 台,同比下降6.3%;出口銷量6.84萬(wan) 台,同比增長97.0%。
雖然連續多月銷量呈同比下降態勢,但2021年挖掘機總銷量仍較2020年實現了微增,並連續4年創下新高,海外銷量也創下新紀錄。對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挖掘機械分會(hui) 會(hui) 長黃敏總結說,2021年,挖掘機械行業(ye) 在克難奮進中交出逆勢而上的優(you) 異答卷。
“2021年前幾個(ge) 月,挖掘機銷量保持增長,但是下半年,銷量連續下滑,曾一度引發業(ye) 內(nei) 擔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呂瑩向記者表示,現在看,挖掘機2021年全年的銷售情況還不錯,總銷量基本符合預期。
挖掘機銷量被視為(wei) 工程機械行業(ye) 的風向標和經濟的晴雨表。呂瑩表示,工程機械行業(ye) 中不僅(jin) 挖掘機銷量增長,裝載機也實現增長,隻有汽車起重機和攤鋪機兩(liang) 個(ge) 品類下降。可以說,工程機械行業(ye) 整體(ti) 形勢不差,與(yu) 2012年至2016年那個(ge) 周期完全不同。
至於(yu) 形成新局麵的原因,呂瑩分析說,經過上一輪周期的洗禮,工程機械行業(ye) 更加成熟,適應能力更強。全行業(ye) 有一個(ge) 統一認識,就是規模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不可能出現劇烈變化,所以在擴大市場上,行業(ye) 企業(ye) 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確保了行業(ye) 沒有出現斷崖式下降,總體(ti) 還是曆史最高水平。
具體(ti) 來說,工程機械企業(ye) 紛紛提前做市場研判,降低預期、統一思想,在資金投放、投料、外購件采購工作等方麵做了相應調整。企業(ye) 經營狀況特別是庫存、應收賬款等指標都比往年要好,其增長幅度遠低於(yu) 營收增幅。
不僅(jin) 銷量穩中有升,工程機械的產(chan) 業(ye) 韌性還有效提升,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產(chan) 品質量顯著提升,智能化和綠色發展底色愈濃,抵禦風險、穩步發展的定力和能力不斷增強。
十幾年前,200噸以上超大型挖掘機必須從(cong) 國外采購;如今,從(cong) 200噸至700噸的超大型挖掘機,中國都能製造。徐工集團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700噸級超大型液壓挖掘機“四輪一帶”並進行試裝,徹底擺脫過去受製於(yu) 人的局麵,短短數年實現噸位“跳級”,締造了行業(ye) 發展奇跡。
憑借著領先的科技實力和優(you) 秀的產(chan) 品質量,2021年,工程機械出口增長接近翻倍。呂瑩表示,2021年工程機械出口預計達340億(yi) 美元,順差大約300億(yi) 美元。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工程機械行業(ye) 整機出口增長,而整機進口金額下降20%。
2022年,作為(wei) 典型的投資依賴型和周期性行業(ye) ,工程機械行業(ye) 麵臨(lin) 國際貿易關(guan) 係複雜競爭(zheng) 加劇、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供應鏈緊張、排放升級等諸多不確定因素。
中金公司預計,2022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銷量將同比小幅下滑。中期看,在海外市場拓展等因素支撐下,預計未來3年中國挖掘機年銷量有望穩定在30萬(wan) 台左右,不會(hui) 出現大幅滑坡,龍頭公司通過國內(nei) 份額提升和海外市場擴張,仍有望獲得長期增長。
黃敏表示,挖掘機行業(ye) 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專(zhuan) 精特新”,加速布局工業(ye) 互聯網,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力促挖掘機械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供應鏈自主可控,通過擴鏈、補鏈、強鏈,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鏈集群,快速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強化風險意識,營造良好競爭(zheng) 發展環境,實現中國挖掘機械行業(ye) 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對工程機械行業(ye) 整體(ti) 而言,呂瑩認為(wei) ,通過自身調節,工程機械行業(ye) 平穩度過了周期低穀,2022年會(hui) 轉入一個(ge) 比較好的局麵。盡管周期還在,但行業(ye) 會(hui) 順勢而為(wei) 。(劉 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