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自嘲、不自戀,也曾年輕氣盛……孔子還有這一麵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謙遜”“儒雅”……這是孔子留給人們(men) 的一些印象標簽。
實際上,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不光學問好,性格中還有非常有趣的一麵。曆史學者王長華在近期出版的新版《孔子答客問》中,也聊到了相關(guan) 話題。
日前,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孔子處理問題懂得變通,也很靈活,會(hui) 自嘲、不自戀,對待學生“有教無類”。
也曾年輕氣盛
從(cong) 畫像上看,孔子是個(ge) 非常和藹、氣度不凡的人,但也曾有過年輕氣盛的時候。
王長華說,《史記·孔子世家》裏提到,孔子17歲那年,魯國季孫氏宴請士人,孔子自認為(wei) 是士人之後,初生牛犢不怕虎,不顧親(qin) 友的勸阻而執意前往參加。
結果,孔子直接被季孫氏家臣陽虎攔在門外,被現實活生生地“上了一課”。
孔子耿直的性子後來也沒怎麽(me) 改。他周遊列國,到達宋國時,聽說司馬桓魋命令工匠為(wei) 自己製作一副大型石槨。由於(yu) 工程艱巨,工匠製作了三年還沒完成,人們(men) 對此議論紛紛。
孔子看不慣這件事,便直言不諱地批評桓魋奢侈浪費。沒想到禍從(cong) 口出,這句話傳(chuan) 到桓魋耳裏,麻煩事很快就來了。
在宋國的時候,孔子的住處旁邊有一棵大樹,孔子和弟子們(men) 常在樹下演習(xi) 禮儀(yi) 。桓魋派人把這棵大樹連根刨掉,威脅的意思十分明顯。於(yu) 是,孔子一行隻好連夜逃離宋國。
性格有趣,會(hui) 自嘲
從(cong)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以看出,孔子性格中其實包含著非常有趣的部分。麵對內(nei) 心反感卻必須登門拜謝的人,孔子也會(hui) 使用圓滑的“小技巧”。
比如,陽虎多次想見孔子,孔子對於(yu) 囂張跋扈的陽虎很反感,不想見他。於(yu) 是陽虎趁孔子不在家的時候,派人送給孔子一隻小蒸豬。
按禮,孔子必須回訪陽虎。於(yu) 是他便將計就計,也趁陽虎外出的時候前去回訪。沒想到事有湊巧,孔子與(yu) 陽虎兩(liang) 人竟然在半路上相遇了,場麵一度非常尷尬。
王長華說,從(cong) 現存文獻來看,孔子也有自己的精神偶像,他崇拜周文王、周武王,特別是周公。《論語·述而》裏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就是明證。
另外,孔子和現在的一些年輕人類似,也會(hui) 自嘲。
“孔子受桓魋迫害,從(cong) 宋國倉(cang) 促跑到了鄭國,那真是逃命啊!所以趕到鄭國時,模樣很狼狽,跟學生們(men) 也走散了。”王長華說,後來,孔子被鄭國路人描述為(wei) “累累若喪(sang) 家之狗”,這是一種真實描述,也是形象調侃。
當學生跟孔子複述路人的這種描述時,孔子哈哈大笑:“說我活像一隻喪(sang) 家狗,真是太像了!太像了!”敢於(yu) 自嘲,孔夫子一點都不自戀。
有教無類,不偏心
曾有人說,孔子也有自己偏愛的學生。在王長華看來,“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譯文:隻要自願獻上十條以上幹肉作學費,我就沒有不收他做學生的)。孔子對學生一向是“有教無類”。
由於(yu) 學生個(ge) 人品性、資質及好學程度的不同,孔子對某個(ge) 學生有所偏愛在所難免。顏回品性高潔、十分好學,對老師思想理解最深。孔子最喜歡這個(ge) 學生,對他評價(jia) 也高。
“其次是子路,子路學業(ye) 不如顏回,但為(wei) 人豪爽、忠誠,孔子當然也會(hui) 喜歡子路。”王長華認為(wei) ,孔子對學生是重其所長、用其所長,看人很準、很公平,不存在“偏心眼”的問題。
生活中,與(yu) 他人相處,孔子很少“吐槽”朋友。他交友的原則是“友直,友諒,友多聞”,比較多的是對朋友們(men) 的肯定和讚揚。
王長華認為(wei) ,我們(men) 在不知不覺中,都深受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影響。當下,孔子“仁”的思想,“德”的觀念,為(wei) 人、處世、為(wei) 學以及他的人格理想等都為(wei) 人們(men) 提供過優(you) 秀的示範。
“在現代化的今天,從(cong) 抽象繼承的角度看問題,孔子思想依然是我們(men) 民族優(you) 秀、有益的思想資源,我們(men) 有充分理由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鑒它。”王長華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