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中新網上海1月18日電 (王笈)上海博物館聯袂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舉(ju) 辦的“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18日在上海博物館正式開幕。展覽共展出10件文物(含線上展品),包括上博本館甄選的6件精品文物,以及來自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的4件交流文物。
自古以來,中國便是虎的棲息地和文化故鄉(xiang) ,留下了與(yu) 虎相關(guan) 的豐(feng) 富考古遺存、文獻記錄和神話傳(chuan) 說。源遠流長的曆史傳(chuan) 承中,中國虎文化也傳(chuan) 播至日本。
正在上博一樓大廳展出的5件文物,包括上博館藏的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西漢鎏金虎鎮與(yu) 金代秋山玉飾,以及來自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的19世紀青花虎竹圖十二角形盤與(yu) 青花虎竹紋大盤。其中,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為(wei) 臥虎形,虎枕有著吉祥、辟邪的寓意,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種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金代秋山玉飾正麵采用透雕手法表現柞樹、山石、靈芝等山林景象,其間一老虎蹲坐回首,頭部及毛發刻畫仔細,充滿淳樸的山林野趣。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早就有崇虎習(xi) 俗,但其境內(nei) 並不產(chan) 虎,因此文物中的虎形象往往充滿著別樣的想象異趣,畫中老虎溫和可親(qin) 。此間展出的青花虎竹圖十二角形盤燒製於(yu) 日本有田窯(今佐賀縣有田町),內(nei) 壁繪有虎、竹、太湖石、祥雲(yun) 等紋樣,外壁畫牡丹和山茶花紋樣,圈足內(nei) 外各繪弦紋一道。16世紀末,武士家族在宴會(hui) 時盛行使用大盤擺放菜肴,起初用景德鎮等地生產(chan) 的中國瓷盤,直到17世紀初有田窯興(xing) 起後,本土製作生產(chan) 的大盤漸漸成為(wei) 日本上流社會(hui) 餐桌上的奢侈品,此類虎竹圖大盤受到了廣泛青睞而傳(chuan) 世最多。
與(yu) 此同時,一樓電子屏還線上展示了4件文物,包括上博館藏清代沈銓《花鳥走獸(shou) 冊(ce) 》、清代福建漳州《招財納福辟邪年畫》,以及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館藏日本寶曆十二年熊斐《虎圖》與(yu) 日本享和三年土方稻嶺《猛虎圖》。上博館藏元代佚名《白描群仙圖卷》則在三樓中國曆代繪畫館展出。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誌剛表示,虎在民間習(xi) 俗中亦寄托著消災辟邪等美好寓意。展覽以“虎笑寅年”為(wei) 題,希望傳(chuan) 遞中華民族的韌性——以笑意化解凜冬的寒冷,以笑容增強彼此的心手相連,以笑聲宣示對明天更美好的堅信。希望展覽能為(wei) 兩(liang) 國觀眾(zhong) 帶來溫暖向上的力量,在全球抗疫的不平凡歲月中比肩同行,迎接新的一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