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作者:何誌偉(wei)
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古風”音樂(le) 發展肩負著傳(chuan) 承創新民族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讓古典文化迸發時代新生命的使命。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近年來隨著黨(dang) 和國家對複興(xing) 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堅定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積極倡導,我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音樂(le) 、舞蹈、美術、服飾等民族文化藝術再度引發全民關(guan) 注,“古風”小說、動漫、遊戲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古風”音樂(le) 也在這一趨勢推動下迎來了繁榮發展。作為(wei) 21世紀新出現的一種音樂(le) 風格,學術界對“古風”音樂(le) 的定義(yi) 尚有爭(zheng) 議。但綜合來看,“古風”音樂(le) 應當是傳(chuan) 統詩詞歌賦、文學習(xi) 俗和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在當代社會(hui) 的一種新的表征和發展形式,是一種在歌詞、曲調旋律、樂(le) 器、唱法等方麵極具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特色的現代流行音樂(le) 。
“古風”音樂(le) 一方麵能符合當代人的藝術文化審美需求和水平,另一方麵又對博大精深的傳(chuan) 統文化進行了延續和創新發展,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代社會(hui) 生命力的延續,“古風”音樂(le) 在當代社會(hui) 的存在發展價(jia) 值是毋庸置疑的。盡管當下市場上的“古風”音樂(le) 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整體(ti) 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是我們(men) 對“古風”音樂(le) 的評價(jia) 應當宏觀且客觀理性,要立足於(yu) 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長遠目標進行看待。
古韻今看:“古風”音樂(le) 的古典性和現代性
“古風”音樂(le) 是中國傳(chuan) 統民族音樂(le) 文化在當代的新形式,古典性與(yu) 現代性相結合,是“古風”音樂(le) 的顯著特征。“古風”音樂(le) 在歌詞創作、旋律曲調、演唱配器等方麵都具有古典傳(chuan) 統文化氣息,同時又與(yu) 現代網絡科技元素相結合。
首先,“古風”音樂(le) 的歌詞具有古典雅致、措辭整齊、意境唯美等特點,歌詞的取材來源大體(ti) 包括: “古風”仙俠(xia) 類網絡遊戲、“古風”小說故事、“古風”動漫影視作品、古典詩詞歌賦等,如遊戲《蜀山》中的“古風”歌曲《望月之城》、因小說《步步驚心》而創作的《步步皆觴》、據動畫《秦時明月》創作的《月賦情長》、由李商隱詩歌構成歌詞的《最是李商隱》等。“古風”音樂(le) 的歌詞習(xi) 慣用古典詩詞的腔調、古典雅致的“古風”意象、經典感人的曆史故事、戲腔悠揚的念白、充滿古典時代氣息的敘事文案,來表達歌曲背後細膩感人的情愫,使得歌曲整體(ti) 充滿濃鬱的古典韻味,同時又以現代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正是其獨特魅力所在。
其次,在曲調旋律上,“古風”音樂(le) 傾(qing) 向於(yu) 選擇我國傳(chuan) 統的五聲調式來創作符合當代審美的音樂(le) ,編曲上也較多地使用古箏、長笛、簫鼓、琵琶等傳(chuan) 統民族樂(le) 器,同時以少量的西方樂(le) 器輔之,表現為(wei) 旋律舒緩悠揚、節奏緩慢柔和、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元素相輔相成且相得益彰等特點。
最後,在演唱和音樂(le) 視頻視覺效果上,“古風”音樂(le) 在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舞美設計方麵,都進行相應的仿古設計,以現代化先進手段營造加工出古韻古香且超脫現實的“古風”景象。
可見,“古風”歌曲的歌詞、曲調、樂(le) 器、演唱、演奏等基本元素都是以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為(wei) 主,輔之以現代元素,從(cong) 而造就了“古風”音樂(le) 在意境情感和語言格調上的古典雅致,在藝術審美和表現上與(yu) 現代社會(hui) 的高度契合。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古風”音樂(le) 堪稱連接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社會(hui) 的橋梁。“古風”音樂(le) 自衍生以來,曆經數十年發展,成果愈發顯著,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元素在此類音樂(le) 中走向融合與(yu) 共存。
傳(chuan) 承發揚: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的當代延續
長期以來,由於(yu) “古風”音樂(le) 的創作水平參差不齊,缺乏有組織的規模化的專(zhuan) 門創作團隊以及明了統一的行業(ye) 規製,因而引發了社會(hui) 各界的諸多爭(zheng) 議。但對於(yu) 我國傳(chuan) 統文學語言、曆史文化知識、傳(chuan) 統習(xi) 俗的傳(chuan) 承發揚而言,“古風”音樂(le) 具有其他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繼承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you) 勢。一方麵,“古風”音樂(le) 的歌詞內(nei) 容涉及豐(feng) 富的詩詞歌賦改編,從(cong) 《詩經》《楚辭》到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的詩歌作品,在當下都是炙手可熱的“古風”歌曲內(nei) 容改編來源,如李白的《將進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古風”音樂(le) 對詩詞歌賦的另類表現形式在豐(feng) 富了大眾(zhong) 精神娛樂(le) 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學素養(yang) ,激發了當代大眾(zhong) 對我國詩詞文化的興(xing) 趣。
另一方麵,“古風”歌曲還往往以經典的曆史愛情故事、英雄事跡和偉(wei) 大的人物為(wei) 創作背景,或者以網絡遊戲、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的情節為(wei) 背景進行創作,在展現了歌曲婉轉悠揚或激蕩人心的旋律美和歌詞古典雅致的詩意美的同時,也向大眾(zhong) 傳(chuan) 達了古人堅貞不移的愛情觀、為(wei) 國為(wei) 民的人間大義(yi) 、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等。“古風”歌曲通過對這些傳(chuan) 統美德的詮釋,向當代大眾(zhong) 傳(chuan) 遞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同時也幫助大眾(zhong) 在娛樂(le) 的同時增長了曆史文化常識。
“古風”音樂(le) 的迅速發展,也是我國民族音樂(le) 文化繁榮壯大的象征,是我國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崛起中的推動力量。國內(nei) 主流流行音樂(le) 長期以來都受到西方音樂(le) 文化的影響,比如搖滾、說唱等,但“古風”音樂(le) 的崛起在近年來也是有目共睹,《新貴妃醉酒》《我的一個(ge) 道姑朋友》等一係列“古風”戲腔音樂(le) 作品愈發頻繁地掀起一陣又一陣的“古風”歌曲熱潮。具有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風格的音樂(le) 作品,正在以新的、現代化的形式崛起,民眾(zhong) 文化自信的加強和對傳(chuan) 統文化價(jia) 值的正視,將不斷推動著中國風格的音樂(le) 走向世界。因此,“古風”音樂(le) 對內(nei) 能夠促進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的有效傳(chuan) 承和創新,對外能夠彰顯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的魅力,這就是“古風”音樂(le) 在當代的價(jia) 值表現。
繼往開來:“古風”音樂(le) 在當代的正確闡釋
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在當代的發展要追求新形式、新突破,但同時也要堅守文化本位,做好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和新舊事物的科學互融。當下正逢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複興(xing) 發展的大好階段,國人民族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大眾(zhong) 文化素養(yang) 普遍較高,文化藝術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古風”音樂(le) 市場環境良好,這一切都有利於(yu) 古風音樂(le) 的創作和發展。但挑戰和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目前“古風”音樂(le) 發展存在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版權問題和歌詞質量問題。一方麵是抄襲、無視版權翻唱和改編的問題長期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古風”音樂(le) 創作者的原創熱情;另一方麵就是歌詞創作整體(ti) 水平有限,“古風”音樂(le) 的創作需要創作者具有很高的傳(chuan) 統文化素養(yang) ,對古言古語、古代習(xi) 俗、曆史故事具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掌握,這樣其所創作的“古風”歌曲才能在辭藻和內(nei) 容情感上給予大眾(zhong) 正確的引導,實現“古風”音樂(le)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價(jia) 值,但實際上當下大部分“古風”音樂(le) 屬於(yu) 個(ge) 體(ti) 創作,創作者在傳(chuan) 統文化的鑽研上付出的精力往往相對較少,因而所創作的作品難免出現矯揉造作、文義(yi) 不通、附庸風雅、古言與(yu) 白話混為(wei) 一談等亂(luan) 象。
這些問題的解決(jue) ,首先需要創作者對自身傳(chuan) 統文化水平和知識素養(yang) 的嚴(yan) 格要求,合格的“古風”音樂(le) 人應當熟讀經典,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ang) ,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詞曲的創作。其次“古風”音樂(le) 市場和大眾(zhong) 消費者也要加強對作品的監督,嚴(yan) 厲打擊抄襲侵權之風,抵製粗製濫造,拒絕盲目跟風,倡導精益求精,正確詮釋“古風”音樂(le) 和傳(chuan) 統文化。此外,“古風”音樂(le) 的創作發展必須合理掌握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元素融合的尺度,過於(yu) 晦澀和過於(yu) 現代化,都無法促進其長遠發展。
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古風”音樂(le) 發展肩負著傳(chuan) 承創新民族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讓古典文化迸發時代新生命的使命。“古風”音樂(le) 的當代發展,必須保證對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的正確表達和闡釋,在此基礎上將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與(yu) 現代文化元素相結合,方能實現“古風”音樂(le) 在當代的持久繁榮。
(作者係梧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原標題: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有機融合——“古風”音樂(le) 的當代闡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