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火山為何“性烈如火”?
劇烈噴發產(chan) 生的灰白色氣體(ti) 和火山灰,形成一朵超級巨大的蘑菇雲(yun) ,猶如一朵“死亡之花”在太空中慢慢盛開;清晰可見的環狀衝(chong) 擊波向四周擴散,激烈波動的海水引發跨洋海嘯——多國衛星拍攝到的湯加火山噴發場景,令人震撼而揪心。
湯加火山噴發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目前搜救工作舉(ju) 世關(guan) 心。這次火山噴發為(wei) 何如此猛烈?
湯加火山位於(yu) 環太平洋“火環”
環太平洋“火環”(Pacific Ring of Fire)又稱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一個(ge) 圍繞太平洋頻繁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約4萬(wan) 公裏,呈馬蹄形。全球90%的地震、81%的大地震以及75%的火山噴發都發生在環太平洋“火環”。
據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錦昌、邱強、楊曉東(dong) 、周誌遠等科研人員介紹,湯加火山位於(yu) 環太平洋“火環”的西南端。由於(yu) 活躍的板塊運動,導致該區的地質結構複雜,火山和地震災害頻發。但同樣位於(yu) 環太平洋“火環”上,為(wei) 什麽(me) 夏威夷火山平靜溫和,而湯加火山性烈如火?
張錦昌解釋說,這是因為(wei) 兩(liang) 種火山屬於(yu) 不同類型的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大致可以分成洋脊火山、海溝火山、洋盆火山三種類型。
洋脊火山形成於(yu) 大洋中脊,是大洋板塊擴張的邊界,也是海洋地殼增生的地方。這類型火山沿著大洋中脊走向噴發,構成一條條綿長的山脈。
海溝火山形成於(yu) 海溝,是板塊匯聚的邊界,也是海洋地殼俯衝(chong) 消亡的地方。這類型火山沿著海溝分布,呈現出弧狀的火山島弧,例如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
洋盆火山形成於(yu) 大洋盆地內(nei) ,屬於(yu) 大洋板塊內(nei) 部的火山,是地幔熱點噴發岩漿的地方,主要包括海底火山鏈、平頂海山、洋底高原等,例如美國夏威夷的冒納羅亞(ya) 火山。
“夏威夷火山和湯加火山都是活火山,時不時就噴發一次,但兩(liang) 座火山的類型不同。夏威夷是洋盆火山,湯加是海溝火山。由於(yu) 不同的地質成因,夏威夷火山動力學上較弱,物質能量相對小,所以溫和一些。”張錦昌說。
對全球影響尚待觀察和研究
湯加火山噴發時產(chan) 生的巨型“蘑菇雲(yun) ”令人觸目驚心。
據張錦昌介紹,這是因為(wei) 海底火山噴發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氣體(ti) ,主要是來自地球深部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一些揮發性物質,還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質及熾熱的熔岩噴出,在空中冷凝為(wei) 火山灰、火山彈以及火山碎屑。
海底火山噴發對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多圈層的環境,無疑都會(hui) 造成巨大影響。據悉,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多巴火山,在最近一次噴發中,硫化物與(yu) 空氣中的水分子結合後形成酸雨,導致植被遭到大量破壞。高溫、含有毒物質的火山灰大麵積降落在周邊地區,造成了大規模人和動物傷(shang) 亡。
另外,火山灰進入並停留在大氣圈中的平流層,火山灰中的物質會(hui) 反射陽光,導致進入地表的陽光減少,造成大範圍的降溫。同時,火山噴發的顆粒物落入廣闊的海洋,為(wei) 海洋藻類提供了肥料,促進了海藻的生長,增強了它們(men) 對二氧化碳這個(ge) 溫室氣體(ti) 的吸收,也可以給地球降溫。
“然而,火山噴發將原本埋藏在地球深部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是給地球升溫的。但火山噴發在時間和空間上究竟給全球帶來什麽(me) 樣的氣候變化,還有待持續的科學觀測和進一步的研究。”張錦昌說。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此次火山噴發的能量,相當於(yu) 5.8級地震,然而卻產(chan) 生了超乎想象的越洋海嘯。目前海嘯產(chan) 生的具體(ti) 機製不清晰,很可能是由於(yu) 火山噴發導致火山山體(ti) 大麵積垮塌,再加上激波的雙重效應,產(chan) 生了越洋海嘯。
“俯衝(chong) 帶加工廠”
環太平洋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一個(ge) “火環”?因為(wei) 這片區域位於(yu) 太平洋板塊與(yu) 歐亞(ya) 板塊、澳大利亞(ya) 板塊和美洲板塊匯聚的區域,是地球上的“俯衝(chong) 帶加工廠”。
俯衝(chong) 帶,是指大洋板塊俯衝(chong) 於(yu) 大陸板塊之下的構造帶,這裏是地球表麵物質和深部物質匯合、能量交換的地方。
據同濟大學海洋與(yu) 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院士在《地球係統與(yu) 演變》書(shu) 中介紹,當大洋板塊俯衝(chong) 的時候,就會(hui) 將沉積岩、玄武岩和海水一起帶進地幔深處。隨著俯衝(chong) 深度的增加,俯衝(chong) 板片不斷發生變質、脫水。最終,當俯衝(chong) 板片到了80公裏的深處,角閃石發生分解,釋放出水分和其他揮發性物質,降低了地幔固相線,使得地幔熔融、岩漿上湧,通過火山噴發和岩漿活動,沿著俯衝(chong) 帶形成火山弧。
具體(ti) 來說有兩(liang) 種情況:如果大洋板塊俯衝(chong) 到大陸板塊之下,形成的是大陸弧,比如北美西岸的卡斯凱迪亞(ya) 山脈、南美西岸的安第斯山脈;如果俯衝(chong) 帶發生在大洋內(nei) 部,大洋板塊向大洋板塊俯衝(chong) ,形成的是大洋弧,比如西太平洋綿延2800公裏的伊豆-小笠原-馬裏亞(ya) 納島弧。
在這裏,太平洋板塊殘存的古老洋殼,因為(wei) 溫度低、水深大,俯衝(chong) 到年輕的菲律賓板塊之下,形成了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水深近11000米的馬裏亞(ya) 納海溝。當太平洋板塊向西俯衝(chong) 到澳大利亞(ya) 板塊之下,就形成了地球上第二深淵——水深近10800米的湯加海溝。
如果把俯衝(chong) 帶比喻為(wei) 一個(ge) 工廠,原料就是洋殼和大洋沉積,產(chan) 品就是岩漿和陸殼,生產(chan) 過程產(chan) 生的廢品,就是經過脫水和熔融過程後俯衝(chong) 到地幔深處的板片。科學家通過深入分析火山噴發產(chan) 生的物質的地球化學指標,可以進一步了解“俯衝(chong) 帶加工廠”深部的生產(chan) 過程。
真切認識環太平洋“火環”
與(yu) 湯加一樣,位於(yu) 環太平洋“火環”上的太平洋島國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境內(nei) 也多火山。距離新不列顛海溝最近的城市拉包爾,附近就有多座活火山。
1994年,當地一座名為(wei) Tavurvur的活火山在沉寂了半個(ge) 多世紀後噴發,大量的火山灰和炙熱的氣體(ti) ,瞬間毀掉了拉包爾整座城市80%的建築。20年後,這座生命力旺盛的活火山再次噴發,大量的石頭和火山灰被噴到距離海平麵18公裏的高空,曾迫使多個(ge) 航班繞道。
2015年7月,記者曾跟隨上海“彩虹魚”項目科考團隊前往拉包爾,乘坐“蘭(lan) 金”號停泊在Tavurvur火山腳下的海麵上。遠遠看去,這座火山非常醒目。因為(wei) 周圍的山峰都是蔥翠的,隻有它是黑黢黢的,火山口不停地冒著白煙。晨昏之際,火山口還點綴了朵朵白雲(yun) 。
拉包爾設立了專(zhuan) 門的火山監測站。當地監測員詳細介紹了火山成因和監測設備。為(wei) 進一步了解火山,“蘭(lan) 金”號船長還帶領考察隊員爬到火山口實地察看。
從(cong) “蘭(lan) 金”號乘坐小艇來到火山腳下,黝黑細膩的火山泥鋪滿了海灘,有的地方還冒著熱氣,腳底仿佛踩在了“地熱墊”上,燙得不能在一個(ge) 地方久站,但海水卻是溫暖而清澈。
火山噴出的多種物質冷卻後,亂(luan) 七八糟地堆在了火山上。從(cong) 山腳向上攀登,仿佛在攀登一個(ge) 巨大的亂(luan) 石堆,沒有任何山路可走。剛剛噴發不久的火山,散發著濃烈的硫磺味。有的山體(ti) 縫隙裏還冒著熱氣,石頭摸上去還在發燙;有的岩漿噴出來後還沒有形成石頭,隻在外麵包裹了一層硬殼,裏麵是軟軟的一大坨物質;有的物質形成的石頭比鐵還堅硬,棱角比刀子還鋒利。海拔700多米的火山,我們(men) 迂回曲折地艱難攀登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終於(yu) 登上了火山口。
黑色的火山口好像一口凹下去的圓形大鍋。站在大鍋的邊緣往下看,鍋裏深不見底、熱氣騰騰。巨大的石頭裂縫裏都冒著白色的熱氣,時大時小,硫磺味撲鼻而來,裂縫周圍的石頭顏色明顯不同。親(qin) 眼目睹火山口,讓考察隊員對太平洋“火環”有了更真切的認識。
然而,地球自身的修複能力也令人驚歎。2016年8月,當記者乘坐“張謇”號科考船再次來到拉包爾,這座火山已經停止了冒煙,黝黑的身軀已變得柔和安靜,在周圍山脈之間已不再顯得那麽(me) 突兀。
目前,“性烈如火”的湯加火山噴發,表明該地火山口已經蘇醒,噴發活躍期可能持續數周甚至數年,尚不清楚是否達峰值,更不知何時才能安靜下來。如果再度噴發,湯加有可能遭到海嘯、暴雨、洪水和強風等“災害鏈”的破壞性侵襲。專(zhuan) 家呼籲國際社會(hui) 加強對湯加受災人民的援助,同時加強監測,做好迎戰更多“災害鏈”的準備。(張建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