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課後“空檔期”變“成長加油站”——重慶“雙減”帶來新變化
新華社重慶1月19日電 題:課後“空檔期”變“成長加油站”——重慶“雙減”帶來新變化
記者柯高陽
“這道麻婆豆腐色香味俱全!”“我覺得宮保雞丁更好吃……”學期末,重慶市沙坪壩區濱江小學的廚藝課迎來結課“廚藝秀”。同學們(men) 走進廚藝工作室,起鍋、下菜、擺盤,爭(zheng) 相展示一學期下來的“學習(xi) 成果”。
2021年秋季學期是“雙減”政策全麵落地後的第一個(ge) 學期。在重慶,許多中小學校增設美育、體(ti) 育和勞動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參加興(xing) 趣小組、社團活動,讓課後服務變得更加豐(feng) 富多彩。一學期的實踐下來,原本的課後“空檔期”變成“成長加油站”,幫助孩子們(men) 收獲更多成長和快樂(le) 。
在濱江小學,“6年學會(hui) 12道菜”是每個(ge) 孩子畢業(ye) 時要實現的目標。這12道家常菜由老師們(men) 精心挑選,從(cong) 易到難、循序漸進:一年級是水果沙拉、涼拌豇豆,二年級是清炒時蔬、番茄炒蛋,五年級則是宮保雞丁、水煮肉片……每學期結課時,同學們(men) 集中展示廚藝,邀請家長和老師品嚐,最後評選出最厲害的“廚藝小能手”。
“學習(xi) 廚藝不是目的,激發興(xing) 趣、享受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濱江小學校長包耘說,學校利用課後服務時間開設一係列實踐課程,希望孩子們(men) 在勞動中體(ti) 會(hui) 到樂(le) 趣,成長為(wei) 熱愛生活的人。
課後服務不僅(jin) 有“吃”,還能“穿”起來。重慶市璧山中學開設書(shu) 法、國畫、陶藝、茶藝等100多門選修課,還成立科普、文體(ti) 、藝術、勞動、閱讀等不同類別的50餘(yu) 個(ge) 興(xing) 趣社團,“衣衣不舍”服裝工作坊就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社團之一。在這裏,同學們(men) 將久置不用的衣服作為(wei) 原材料,搜集塑料瓶、碎布頭、鉚釘、紐扣等作為(wei) 裝飾材料,發揮奇思妙想動手改造,讓舊衣物煥發新光彩。
“做這件衣服時,我體(ti) 會(hui) 到小時候媽媽為(wei) 我一針一線縫補衣服的愛。”初一(3)班的學生張珈毓從(cong) 家裏帶來早已不穿的舊款羽絨服,設計裁剪出一件款式時尚的小馬甲。指導老師楊梅說,同學們(men) 不僅(jin) 能學到服裝設計、手繪圖畫、色彩搭配的知識,讓興(xing) 趣特長有了施展空間,還能用衣服表達情感,在動手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
趣味滑板車、動感轉轉盤、毛毛蟲競走……走進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學,下午3點過後的操場上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原來,學校在課後服務中安排了1小時的趣味體(ti) 育運動,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體(ti) 育鍛煉,培養(yang) 運動細胞。
“一學期下來,不少家長反映孩子變得更活潑了,體(ti) 質也有明顯提升。”朝陽小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鄧薇介紹,學校將空置的房間改造為(wei) 專(zhuan) 門的午休室,采購了上下鋪、抽屜床,讓每個(ge) 學生都能躺在床上美美地午休1小時,從(cong) 而有更充沛的精力參加下午的學習(xi) 和體(ti) 育鍛煉。這項午休服務受到家長們(men) 的歡迎。
“做好課後服務不僅(jin) 能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提升綜合素質,也切實為(wei) 家長減輕負擔。”重慶市教委主任黃政說,目前重慶市中小學課後服務已實現全覆蓋,學生參與(yu) 率超過98%,共有20多萬(wan) 名教師投入到課後延時服務中來,嗬護孩子們(men) 快樂(le) 成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