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何以熱播?珍視那些降落在平凡人身上的能量
作者:蘇展
《開端》成為(wei) 2022年首個(ge) 爆款劇,開分就衝(chong) 上8.2,評分人數超過20萬(wan) 。全劇隻有15集,講述男女主角遭遇公交車爆炸,不斷進入時間循環反複遇險後,抽絲(si) 剝繭、找出真凶,試圖拯救全車乘客的故事,敘事嚴(yan) 謹,層層遞進,僅(jin) 第一集就發生了六次時間循環。
然而,說清楚《開端》是什麽(me) 劇,仿佛並不容易,我們(men) 無法將其歸納於(yu) 以往觀眾(zhong) 所熟知的類型。它脫胎於(yu) 網絡小說,想象充沛、包羅萬(wan) 象的“無限流”題材幾乎首次被中國觀眾(zhong) 看到和接受。同時,劇情和人物的動機又十分符合真實生活的情況和邏輯,乘客大爺行李箱中裝著給女兒(er) 的“散裝衛生巾”,二次元少年母親(qin) 令人窒息的關(guan) 愛,都回應著社會(hui) 熱點話題,展現了時代關(guan) 切。劇中設定和情節不僅(jin) 是對現實世界人與(yu) 物的各方麵逼真模仿、還原,而且每個(ge) 人物的遭遇、情感的生發、情與(yu) 理的掙紮都真切地出現在觀眾(zhong) 的現實生活中。因此,分析該劇為(wei) 什麽(me) 能夠成為(wei) 爆款,或許應該從(cong) 它如何引發了觀眾(zhong) 的廣泛共情、契合了大眾(zhong) 的情感結構入手。
生活解題:條件與(yu) 選擇
總體(ti) 而言,《開端》的敘事始終圍繞一個(ge) “選擇”的問題,或者說,在創作者眼中,在喜愛《開端》的觀眾(zhong) 心中,生活本身就時刻圍繞“選擇”展開。
兩(liang) 個(ge) 陷入循環的主角李詩情和肖鶴雲(yun) 所爭(zheng) 論的問題,不得不要作出的艱難選擇,都是觀眾(zhong)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經曆過的。比如,肖鶴雲(yun) 問李詩情,他們(men) 不是凶手,有沒有必要為(wei) 了一車人犧牲自己,這是個(ge) 人與(yu) 群體(ti) 、個(ge) 人命運與(yu) 公眾(zhong) 利益的問題。再如,盡管肖鶴雲(yun) 認為(wei) 二人逃離險境就好,無需當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是,促使他繼續行動的動機是不想“每天睜開眼睛看到你(李詩情)一副赴死的模樣”,這是生存與(yu) 情感的選擇。麵對選擇,有人堅定決(jue) 絕、義(yi) 無反顧,但是遲疑也會(hui) 獲得理解和包容,正如李詩情問肖鶴雲(yun) 的那樣:“如果循環一直提前,我一定還會(hui) 在大學城站上車。可是你呢?”做選擇的驅動力可以是生命、是利益,也可以是價(jia) 值實現和責任感,正像他們(men) 選中的“隊友”、二次元少年盧笛那樣,是因為(wei) “這是我二十三年來第一次覺得自己不可替代”。觀眾(zhong) 對劇集的好評和喜愛,正說明,這些問題也是觀眾(zhong) 自身正在麵對和思考的,觀眾(zhong) 能夠體(ti) 會(hui) 主人公的處境並認同他們(men) 的選擇。
敘事如同解數學題一樣展開,這是《開端》的敘事尤為(wei) 新穎之處。每次進入“循環”,主人公都掌握了更多的條件:完成任務的時間多了一分鍾,同時也獲知了更多信息。進入循環的實質是進入了另一重情境,因此,循環其實是向觀眾(zhong) 展示了不同生活情境下,如何做選擇、如何權衡利弊的問題。權衡利弊並不是一分為(wei) 二地比較,是置身於(yu) 生活的複雜性中的權衡,條件相互製衡,受正義(yi) 的價(jia) 值信仰引導,權衡利弊的人——包括主人公與(yu) 觀眾(zhong) 自己——是具有一定知識水平和分析能力的人,能夠抽絲(si) 剝繭、製定策略。在多重因素的編織中,循環、選擇變成了如同做數學題一樣的層層推理,或許距離結局和真理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通過信仰、價(jia) 值、知識、經驗的逐步加成,通過情感的浸潤實現自身的成長,主人公和觀眾(zhong) 終將撥雲(yun) 見霧、解開謎團。
告別“悲情”的“英雄”
在一次次循環中,主人公了解更多情況、掌握更多知識,這也讓他們(men) 更有能力施展謀略,更有底氣和獲勝的把握。這樣的模式似乎在文學範疇裏的成長小說中十分常見。但是,相比於(yu) 傳(chuan) 統的小說敘事,《開端》中主人公的知識積累、心智增長似乎更為(wei) 有跡可循。每次循環後的主人公都更強大也更接近真相、更接近達成拯救全體(ti) 乘客的目標,這與(yu) 網絡遊戲的機製高度相似。在文化工業(ye) 充分發展、高度成熟的當下,扁平化敘事成為(wei) 網絡遊戲與(yu) 網絡小說的慣用寫(xie) 法。跳脫出非常具體(ti) 的社會(hui) 曆史條件的限製,主人公通過加載技能,在既定的清晰程序下升級打怪,遊戲玩家、網絡小說讀者,以及觀看采用這種敘事模式的影視劇的觀眾(zhong) 們(men) 都能達到“爽感”,獲得審美愉悅。
在這樣的創作邏輯下,《開端》令觀眾(zhong) 欣喜的是,盡管兩(liang) 位主人公在爆炸中反複犧牲,“英雄”的底色卻不再是“悲情”的了。這無疑展現出了強大的鼓舞力量。在既往的文藝作品中,觀眾(zhong) 所熟悉的英雄往往要走向“舍小我為(wei) 大我”的犧牲,預設整體(ti) 的保全和個(ge) 體(ti) 的完整是不能兩(liang) 全的、有衝(chong) 突的,由此達到悲劇的審美效果。相對而言,二次元愛貓少年盧笛加入任務的初衷是“拯救世界”,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式的英雄動機。然而,與(yu) 美國式的“英雄”電影也不相同,《開端》中表現了更多的推理細節,細致展示了三個(ge) 少年如何權衡條件,由此進行全麵的價(jia) 值觀傳(chuan) 輸,而並不是集中在簡單的、不計後果的“勇氣”方麵。換言之,情感的張力不在英雄闖關(guan) 的情緒渲染上,而是寓於(yu) 大膽謹慎地對困難和問題各個(ge) 擊破的過程中。無論是情緒穩定的李詩情,還是因為(wei) “看上去有能力”而被選中的盧笛,這樣的新英雄設定也是當下站在新的經濟和國家發展階段的應運而生的產(chan) 物。新英雄是自信、強大且技能滿點的普通人。
規則與(yu) 道德、生存與(yu) 正義(yi) 、邏輯和情感,如何取舍、如何權衡,不僅(jin) 是少年“英雄”不斷回答又推翻重來的難題,更是觀眾(zhong) 在生活中時刻要麵對的拷問。《開端》的熱播不僅(jin) 反映了觀眾(zhong) 對其敘事嚴(yan) 謹、製作精良的肯定,更說明了其中價(jia) 值傳(chuan) 遞的有效性。這並不是孤立的。當下引發熱議的大眾(zhong) 文化形式和作品,如“脫口秀”、《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等,其核心亦並不是語言藝術,而是強價(jia) 值觀輸出。其內(nei) 容表達契合大眾(zhong) 文化的主流消費者——年輕人和中產(chan) 階層——的價(jia) 值和情感訴求,其中既有他們(men) 麵對重複勞動的無可奈何,也有他們(men) 掌握一定知識,懷有熱情,有價(jia) 值建構的衝(chong) 動。二者的張力則凝成了強烈的戲劇衝(chong) 突。
《開端》的背景設定在2019年,那個(ge) 時候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還沒有發生。然而,雖然它不設定在疫情背景,卻在當下被廣泛接受,它的流行無疑準確觀照了疫情背景下的社會(hui) 現實:麵對的情況複雜、誤解重重,可能有時無法自證,但依然堅定努力,小心求證。盡管艱辛曲折,結果終將指向現實問題的解決(jue) 和正義(yi) 價(jia) 值的實現,抗疫的現實也似乎如此。人是有能力的人,不再是大事件中不知所措的個(ge) 體(ti) 。觀眾(zhong) 所珍視的,正是這種降落在《開端》中平凡人身上的建構能量。
(作者為(wei) 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講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