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讓更多學生感受到積極的能量
【一線探索】
作者:徐遲(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助理研究員)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70萬(wan) 人因為(wei) 心理疾病而自殺身亡。
心理抑鬱已經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心髒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這種疾病不僅(jin) 困擾已經工作的成年人,很多在校的大中小學生也無法避免產(chan) 生心理抑鬱的症狀。
孩子們(men) 的抑鬱,可能並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心理脆弱”“叛逆”,也並不是所謂的“矯情”,而是需要老師、家長、社會(hui) 積極關(guan) 注的心理健康問題。
影響大學生產(chan) 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
原生家庭對於(yu) 一個(ge) 人心理健康程度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一句話概括得很貼切:“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原生家庭對於(yu) 一個(ge) 人性格、三觀以及情商的影響可能會(hui) 持續終生。試想,如果一個(ge) 孩子從(cong) 小生活在父母吵架、不尊重對方,感受不到愛為(wei) 何物的家庭當中,長大以後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
人際交往問題越來越多地成為(wei) 引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導火索。主要體(ti) 現在處理親(qin) 情、愛情、友情時的不成熟和不理智。如果原生家庭情況不佳的話,就更容易使之將情感寄托於(yu) 其他途徑,比如沉迷於(yu) 戀愛之中。當遭受失戀的打擊時,這些學生因為(wei) 缺乏相應的情緒控製和管理能力,往往會(hui) 產(chan) 生強烈的挫敗感而走不出失戀的陰影,從(cong) 而引發一係列心理問題。還有些學生,因為(wei) 自身性格和習(xi) 慣原因,無法投入到正常的人際交往之中,經常和同學、室友產(chan) 生摩擦,也極易產(chan) 生極端心理問題。
學業(ye) 、就業(ye) 壓力。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無法適應大學的自主、自律式學習(xi) 方式,大學裏專(zhuan) 業(ye) 課程的設置都是在老師講授的基礎之上,更加偏重於(yu) 個(ge) 人的自學。如果一直無法擺脫高中時候以老師講授為(wei) 主的學習(xi) 方式,容易產(chan) 生鬆懈心理,課程重視度下降,最終導致學業(ye) 掛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yan) 重性,進而造成較大的心理焦灼感和壓力。對於(yu) 即將畢業(ye) 的大四學生來說,對未來的規劃無非兩(liang) 種:就業(ye) 或者繼續深造。不論選擇哪種,都麵臨(lin) 著激烈的競爭(zheng) 和淘汰,加之父母期望過高,多方麵的壓力匯集,也容易產(chan) 生焦慮心理問題。
針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解決(jue) 策略
積極心理學的運用。除了傳(chuan) 統教育中對於(yu) 大學生消極心理進行幹預、疏導和治療,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個(ge) 體(ti) 予以關(guan) 注之外,現在我們(men) 更加提倡“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更注重對大學生個(ge) 人潛在能力的激發、積極心態的培養(yang) 和引導,培養(yang) 其更加積極的心理品質,包含積極的思想、情感、品性等。通過積極心理學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在處理實際困難過程中運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麵對,運用積極的方式去解決(jue) 。同時通過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使其提升幸福感,促進其實現自身價(jia) 值,並具有更加積極的品質實施自我心理調整,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此方法極大地豐(feng) 富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nei) 容,具有普遍適用意義(yi) 。積極心理學不再是以往“亡羊補牢”式地去解決(jue) 單個(ge) 學生的心理問題,而是以“未雨綢繆”“防患於(yu) 未然”的方式去建立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基礎。
重視體(ti) 育鍛煉。體(ti) 育鍛煉會(hui) 促使人體(ti) 分泌快樂(le) 元素“多巴胺”。諸多研究結果表明,體(ti) 育鍛煉可以通過減少抑鬱情緒的作用機製,有效緩解和控製個(ge) 體(ti) 的消極情緒。大量實證研究表明,體(ti) 育鍛煉的強度與(yu) 消極情緒具有關(guan) 聯效應,有規律的體(ti) 育鍛煉可以大大降低消極情緒發生的概率,抑製個(ge) 體(ti) 情緒的波動,緩解心理疾病的發生。體(ti) 育鍛煉不僅(jin) 可以提高身體(ti) 的免疫力,還可以促進同學、老師以及外界之間的友誼,加大彼此之間的溝通了解。通過身體(ti) 不斷適應運動帶來的刺激,可以引發生理極限被一次次打破的成就感,麵對挫折和困難的掌控感,全麵提升個(ge) 體(ti) 的身心健康,同時提升學生個(ge) 人麵對社會(hui) 挑戰的自信心和應對能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從(cong) 體(ti) 育鍛煉心理學的角度入手,開展團建、拓展、體(ti) 育比賽等,不斷增強大學生在麵對人與(yu) 人交往、合作,學業(ye) 、就業(ye) 壓力等問題時的自我調節能力,進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消除或遏製消極負性情緒,提升大學生整體(ti) 的心理健康水平。
加強線上谘詢疏導功能。以往大學的心理疏導都是以線下麵對麵的方式來開展,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接待時間相對固定,一般隻能是心理疏導老師上班的時間,下班之後想要做到“麵對麵”進行有一定困難。其次,私密性較低。學生會(hui) 暴露自己的個(ge) 人信息,這也會(hui) 使有些希望進行心理治療的學生望而卻步,反而失去了幹預引導的最佳時機。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十分發達,以微信為(wei) 例,通過微信這種全新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jin) 為(wei) 解決(jue) 心理問題拓寬了渠道,還能以大學生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有助於(yu)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谘詢機會(hui) 。高校也可以嚐試培養(yang) 對心理健康教育感興(xing) 趣的學生,利用微信對其進行輔導,充分發揮朋輩互助的優(you) 勢,讓更多的學生真正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所帶來的積極能量。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5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