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春運保安全
【春運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馬榮瑞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振華
“當、當、當……”
1月25日淩晨1點,氣溫逼近零度,合杭高鐵裕溪河特大橋上數盞燈光閃爍,一陣陣有節奏的敲擊聲劃破了深夜的寂靜。8名來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工務段裕溪河橋梁檢養(yang) 工區的橋隧工們(men) 正對橋梁進行巡檢。當晚,他們(men) 要在4小時的“天窗”時間內(nei) 完成大橋檢修任務。
裕溪河特大橋主橋全長686米,是我國“華東(dong) 第二通道”——商合杭鐵路重點控製性工程。大橋上,兩(liang) 座高123米的索塔、104根斜拉索和93540個(ge) 螺栓,保證著這座無砟軌道高鐵橋梁的平穩安全。2022年春運,平均每天有39.5對列車從(cong) 大橋上飛馳而過。
在大橋鋼桁梁處,35歲的工長殷銳手持探照燈,拿著檢查錘,正彎腰敲擊檢查橋梁杆件和高強度螺栓,高負荷工作使得他口中呼出團團白氣。
殷銳是一名退伍軍(jun) 人,他所在的工區中,11名橋隧工就有9人是退伍軍(jun) 人。殷銳說,巡檢是一個(ge) 精細活,一顆螺栓鬆動、鋼梁間因熱脹冷縮縫隙距離產(chan) 生的細微變化都會(hui) 影響列車行進安全。常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們(men) 練就了聽聲辨音的“絕活”——螺栓緊實,敲擊聲是清脆的;螺栓出現鬆動,聲音就比較悶。
40分鍾後,橋上設備檢查完畢。殷銳和同事張龍進入索塔檢查。兩(liang) 人是老鄉(xiang) ,又一起在廣東(dong) 梅州某部服過兵役。123米高的索塔有40多層樓高,他們(men) 一人一層檢查,交替往上爬。
在另一端的索塔內(nei) ,橋隧工尚宏斌正帶領大學生劉勇檢查塔體(ti) 結構。今年54歲的尚宏斌也曾是一名軍(jun) 人,今年是他保障的最後一個(ge) 春運,再過10個(ge) 月他就退休了,而距離作業(ye) 地1公裏的淮南鐵路裕溪河1橋正是他剛退伍入路時工作的地方。
“崗位就是戰位,隻要還沒退休,我就要站好這班崗。”尚宏斌告訴記者,從(cong) 1990年入路至今,他先後參加了淮南、合寧、寧安、合杭等鐵路橋梁的養(yang) 修工作。他感歎,如今安裝在鐵路橋隧上的智能檢測設備,成倍提升了工人們(men) 的作業(ye) 效率。
在裕溪河特大橋上,21個(ge) 監測斷麵就安裝有207個(ge) 各類傳(chuan) 感器,實時監測大橋風速風向、環境溫濕度、結構應變、主梁震動等18項狀態。而在橋下的箱梁裏,副工長馬曉兵正和同事蜷縮著身體(ti) ,穿過箱室檢查橋梁健康檢測係統運轉情況。寒風凜冽,吹在臉上如同刀刮一樣,可48歲的馬曉兵卻笑道:“和在青藏高原上比,這點苦根本不算啥。”曾經往返於(yu) 拉薩和西寧之間,11年的汽車兵生涯練就了他吃苦耐勞的個(ge) 性。
淩晨4點,“天窗作業(ye) ”結束。橋隧工們(men) 清點整理好工具,開始返回巢湖東(dong) 駐地。清冷的月光下,黃色的工程車在冬夜裏疾行。
“當兵的時候我們(men) 保衛國家安全,現在,我們(men) 守護裕溪河特大橋的運行安全,老兵退伍不褪色,保春運就是保安全。”從(cong) 北京武警部隊退役的橋隧工陳龍說。自2020年6月合杭高鐵開通以來,一年半時間,裕溪河橋梁檢養(yang) 工區共巡查線路裏程1568公裏,排除各類隱患50餘(yu) 處,實現安全率100%。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