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次特別的詮釋!四川非遺傳統技藝精品亮相悉尼

發布時間:2022-01-26 16:11: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1月24日電 (朱虹)二十八種蜀錦紋樣爭(zheng) 奇鬥豔,揭密“誕生”過程的漆器組件,代表成都卓越水平的銀花絲(si) “套裝”……一場展覽以全新的展陳形式,將四川的非遺傳(chuan) 統技藝精品在澳大利亞(ya) 悉尼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詮釋。

  今日,非遺展《藝起濯錦——來自熊貓故鄉(xiang) 的技藝》將在悉尼市中心凱瑟雷大街151號正式向公眾(zhong) 開放。據悉,該展覽為(wei) 中國文化部“歡樂(le) 春節”係列活動之一,是2022年全年與(yu) 悉尼中國文化中心開展部省合作係列活動,也是疫情後四川非遺首次赴澳大利亞(ya) 開展。

  四川非遺組團聯誼海外 國家級藏品耀眼悉尼

  據了解,展廳分成“錦繡未央”“銀絲(si) 為(wei) 畫”“竹木為(wei) 器”“耀變生輝”“平麵化影”五個(ge) 板塊,在分水油紙傘(san) 的映襯下,輕柔的吊幅隔斷將五個(ge) 區域分開,色彩鮮豔的蜀錦、變化萬(wan) 千的錦紋針、精工細作的漆器、工藝繁複的銀花絲(si) ……成都非遺“五朵金花”(蜀錦、蜀繡、漆器、銀花絲(si) 、竹編)在現場競相“綻放”。除此之外,綿竹年畫、邛陶也賦予了展覽更多的色彩和內(nei) 涵,羌族刺繡、彝族銀飾等少數民族項目則為(wei) 異國他鄉(xiang) 的觀眾(zhong) 帶去了四川非遺文化的多樣性,十分震撼。

  多位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機構)為(wei) 了全力支持本次後疫情海外“首秀”,均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汪國芳的黑底彩色金錢花紋樣圍裙綴滿了最傳(chuan) 統的紋案,已經是家族的傳(chuan) 家寶;宋西平的黑底雕銀絲(si) 光鳳紋寶盝盒係同款作品已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也是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一個(ge) 成都漆器;許學明的分水油紙傘(san) ,特別的彩線工藝給新年帶來了祥和和祝福;刁娟的《淡煙水》堪稱現代蜀繡的先鋒作品,銀絲(si) 為(wei) 線勾勒出了大江大海……件件精品引起現場觀眾(zhong) 的讚歎。

  後疫情時期首個(ge) 非遺特展 保姆級策展布展保駕護航

  據悉,《藝起濯錦——來自熊貓故鄉(xiang) 的技藝》本次共有108件展品,均係傳(chuan) 承人的巔峰之作,而來自策展人的巧思更讓展覽錦上添花。

  現場一排整齊擺放的漆盤引人注目,這套作品來自漆器世家傳(chuan) 人、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鄒小屏,9張漆盤以漸變的形態呈現了一件頂級漆器的“誕生”,裱布、刷漆灰、雕漆、清拋光等幾十道工序濃縮於(yu) 展品中,呈現了該項目最古老的技法之一——“雕花填彩”。策展人張晶明介紹,這樣的表達形式係她與(yu) 傳(chuan) 承人共同的靈感表達,也讓展覽展示出了更多的非遺“不能說的秘密”。

  9張漆盤按先後順序呈現了整個(ge) 過程。然而,在不能到現場的情況下,策展人如何保證展品的排列有序和恰在其位,青年策展人張晶明做出了自己的嚐試。

  以前,非遺項目在春節時期的對外交流往往采用“傳(chuan) 承人+傳(chuan) 承項目”的形式到國外當地表演、交流,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展覽展陳就成為(wei) 一種新的選擇。

  據介紹,為(wei) 了保障展覽的萬(wan) 無一失,在策展的時候,張晶明和團隊不僅(jin) 設計了展覽的動線圖、3D立體(ti) 圖、AR展示,甚至把展覽的1:1的“地形圖”都設計了出來,“長寬高都精確到1厘米。”考慮到安裝問題,她們(men) 更是為(wei) 每件展品製定了“安裝手冊(ce) ”,將展覽細致到“牙齒”。

  據悉,為(wei) 了讓展品在長途跨洲輪船運輸中更安全,從(cong) “選品”開始,有豐(feng) 富非遺策展經驗的張晶明,就選擇了更精致、穩定、耐運輸的展品,“一些大型的展品雖然也很精美,但是不適合長途運輸,還好有‘高替’代替。”

  “世界文化名城”走出去 感受四川傳(chuan) 統技藝魅力

  千百年來,蜀文化兼容並包的氣度和獨樹一幟的生活美學,為(wei) 四川傳(chuan) 統工藝的發展與(yu) 繁榮提供了無限可能。成都誕生了豐(feng) 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現有代表性項目229個(ge) ,其中蜀錦織造技藝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作為(wei) 一座擁有4500多年城市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曆史文化古城,成都文明的血脈綿延千年,滋養(yang) 著蜀地。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路上,“東(dong) 亞(ya) 文化之都”成都正積極開辟國際化的新平台。非遺代表性器物,融合其中蘊含的人文、曆史、文化以全新的闡述形式,在新青年策展人的全新“演繹”之下,積極走向海外,成為(wei) 一種嶄新嚐試。

  本次展覽正是從(cong) “錦”“繡”啟程,讓國外觀眾(zhong) 遍覽綻放在絲(si) 綢之路的蜀錦織繡,感受蘊藏豐(feng) 富地域文化的民族刺繡,“觸碰”絲(si) 絲(si) 入扣的絕美花絲(si) ,領略中國傳(chuan) 奇裏的迤邐想象,聆聽傳(chuan) 統文化裏的萬(wan) 千故事。

  悉尼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兼中國駐悉尼旅遊辦事處主任肖夏勇稱,由於(yu)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悉尼中國文化中心整合利用優(you) 質資源,精心策劃,凝練主題,聯合成都文廣旅局在虎年新春推出了此次非遺大展,一方麵為(wei) 了澳大利亞(ya) 華人“睹物”思情,一解對故土的思念之情,此外也盛情邀請澳大利亞(ya) 觀眾(zhong) 前來探索中國非遺之美,感受四川傳(chuan) 統技藝的魅力。

  據悉,展覽完全免費,即日起將持續到3月4日。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