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冬奧特稿之一】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籌辦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晉浩天、楊颯、張景華、耿建擴、董城、陳元秋
好雪知時節。1月20日,華北大地雪花紛飛,滿眼銀色喜人。
一如往常,北京什刹海冰場熱鬧非凡。2017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五棵鬆體(ti) 育中心觀看青少年冰球和花樣滑冰隊列滑訓練時,曾與(yu) 小隊員們(men) 講起自己年少時在什刹海滑冰的往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記憶猶新的冰雪故事,因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來臨(lin) 更顯溫馨。
1月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題調研北京冬奧籌備工作。“每一步都踏踏實實走過來了,現在到了衝(chong) 刺的階段。我看大家的工作仍在緊鑼密鼓進行,再努把力、奮力一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路看,一路思索,一路鼓勁。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五次實地考察北京冬奧籌辦工作。
冬奧之約,中國之諾。申辦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性部署。如今,從(cong) 場館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到生態環境保護,從(cong) 賽事服務組織、安全保障到社會(hui) 動員……一切準備就緒。
冬奧會(hui) 中國時刻,即將正式開啟!
聽,這是來自中國的鄭重承諾
2015年7月31日,馬來西亞(ya) 吉隆坡,國際奧委會(hui) 第128次全會(hui) 。
“北京!”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話音剛落,會(hui) 場沸騰,國內(nei) 歡騰!
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和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舉(ju) 辦權!
“那個(ge) 時刻,我有幸親(qin) 眼目睹”,多年後,當申冬奧形象大使姚明回憶現場時,依舊深深記得那一刻的呼吸節奏。
距離北京夏季奧運會(hui) 7年後,中國再次向世界發出邀約!
2017年2月24日上午,五棵鬆體(ti) 育中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俯下身,與(yu) 青少年冰球運動員們(men) 相互“撞肩”問候。
被相機定格的那一刻,小小的官子釗仍然記得。
“習(xi) 爺爺當時鼓勵了我們(men) 。現在我長高了,變壯了,還取得了很多好成績。”2020年已入選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隊的官子釗,盼望著向習(xi) 爺爺匯報自己的成長。
這是“官子釗們(men) ”的期待。
中國首枚冬奧會(hui) 花樣滑冰雙人滑金牌得主、現任中國花樣滑冰隊總教練趙宏博曾在首都體(ti) 育館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中國花滑隊備戰情況。
“我深深感受到總書(shu) 記對冰雪健兒(er) 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殷切期望。”趙宏博說,“這是我們(men) 繼續向北京冬奧會(hui) 奮進的最大支持。我們(men) 要紮紮實實走好備戰的每一步。”
這是“趙宏博們(men) ”的承諾。
隨著國家冬季運動隊冰上項目訓練基地投入使用,鋼鐵工人劉博強成為(wei) 保障國家隊訓練的一名製冰大工匠。“保障好北京冬奧會(hui) ,讓全世界看到新時代中國產(chan) 業(ye) 工人的風采!”
這是“劉博強們(men) ”的豪情。
“冬奧藍圖”,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12個(ge) 競賽場館全部完工並全麵具備辦賽條件;3個(ge) 冬奧村、主媒體(ti) 中心等非競賽場館已交付使用;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獎牌“同心”發布,講述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言出必行,有諾必踐。”在以“中國質量”保障“冰雪之約”的背後,是一個(ge) 東(dong) 方大國的責任與(yu) 擔當。
“我們(men) 從(cong) 參賽運動員和各奧委會(hui) 得到的反響都很好,對場館設施和賽事測試質量都感到滿意。”巴赫評價(jia) 。
國際雪橇聯合會(hui) 主席埃納斯·弗格力斯稱讚延慶賽區的雪車雪橇賽道,“對於(yu) 所有雪橇選手都是一件很好的禮物”。
國際冰球聯合會(hui) 副主席奧摩卡諾夫考察了北京冬奧冰球比賽舉(ju) 辦地後表示,“賽事舉(ju) 辦時,相信一切都將處於(yu) 最好的狀態”。
看,他們(men) 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華燈初上,天安門以北14公裏,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3360塊曲麵玻璃拚成的22條“絲(si) 帶”流光溢彩。
看著速滑館的流暢線條,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武曉南感慨萬(wan) 千。
挖土方、打基礎、混凝土主體(ti) 結構完成、內(nei) 部結構建造、曲麵幕牆係統安裝……千餘(yu) 個(ge) 團結奮鬥的日夜在他腦海閃現。
而今,北京冬奧會(hui) 各個(ge) 場館已展現在公眾(zhong) 麵前,諸多首創的新技術、新工藝,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
作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延慶賽區總設計師,“雙奧設計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李興(xing) 鋼見證了延慶賽區建成綠色奧運典範工程的全過程。
北京冬奧申辦成功後,最早進駐延慶賽區進行考察的是林業(ye) 、水務和環保專(zhuan) 家。為(wei) 避免開挖大量土石方,延慶賽區建立了整體(ti) 山地環境虛擬模型,盡量減少建橋削山,平衡土方填挖,減少渣土外運。
綠色、低碳,滲透在北京冬奧會(hui) 的每個(ge) 細節中。
國家速滑館1.2萬(wan) 平方米的冰麵是二氧化碳製成的“最環保的冰”;國家體(ti) 育館的仿冰玻璃磚,充分引入自然采光,減少照明能耗;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
“中國堅持綠色辦奧,不僅(jin) 實現了碳中和辦賽的承諾,也為(wei) 未來奧運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鑒。”國際奧委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協調委員會(hui) 主席小薩馬蘭(lan) 奇稱讚。
助理工程師陶鑫,大學一畢業(ye) 就主動報名參加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建設,和77名項目管理人員、2400多名建築工人加班加點趕工期,建成了全長約1.9公裏、垂直落差超過120米的賽道,具有全球獨具特色的360度回旋彎道。這是國內(nei) 第一條符合奧運標準的雪車雪橇賽道。
不斷鑽研,久久為(wei) 功。科技、智慧成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的明快底色。
——“冰絲(si) 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正交雙向馬鞍形索網屋頂,破解了屋頂索網結構高釩密閉索“卡脖子”技術;
——“水立方”通過在遊泳池裏架空結構實現轉換,將遊泳池區域轉換成冰壺場地,成為(wei) 世界首個(ge) 采用智能化技術“冰水轉換”的場館;
——“雪如意”是全世界首個(ge) 采用全鋼筋混凝土超長框架結構、首個(ge) 在頂部出發區設置大型懸挑建築物的跳台滑雪場館……
籌辦冬奧,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近日,各大高校誌願者整裝完畢,出征上崗。中國科學院大學2020級碩士生、北京冬奧交通組通用誌願者張朝琳抵達北京主媒體(ti) 中心場館時,第一次與(yu) 外國記者進行了交流。
“You did a good job”,當得到對方的肯定時,張朝琳充滿自豪:“我希望能與(yu) 大家站好每一班崗,為(wei) 冬奧大家庭成員提供專(zhuan) 業(ye) 、舒適、生動的誌願服務。”
1月1日晨,華油陽光餐飲團隊協調組負責人王曉峰來到北京冬奧村運動員餐廳一樓,仔細檢查每個(ge) 點位。北京冬奧會(hui) 賽時,這支1600餘(yu) 人的服務團隊,每天將為(wei) 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運動員、冬奧組委官員、記者等約6500人提供配餐服務,並為(wei) 近3000人提供住宿運營服務。
從(cong) “我”到“我們(men) ”,從(cong) 一項比賽到一座場館……籌辦冬奧,中國交出了一張體(ti) 現綜合國力的答卷。
讚,帶動更多人燃情冰雪
2014年2月,習(xi) 近平主席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赴俄出席索契冬奧會(hui) 開幕式。在索契,習(xi) 近平主席對巴赫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guan) 。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guan) 內(nei) 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liang) 三億(yi) 人參與(yu) ,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
2019年1月,巴赫在考察北京冬奧會(hui) 3個(ge) 賽區時說,習(xi) 主席的貢獻怎麽(me) 評價(jia) 都不為(wei) 過。“推動兩(liang) 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這將是世界冰雪運動的巨大變革。”
下棋講究大局觀。同樣,在籌辦冬奧這盤大棋中,行棋不能隻盯著競技場。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和推動下,中國冰雪文化蔚然成勢,群眾(zhong) 性冬季運動廣泛開展。曾不進山海關(guan) 的冰雪運動正在迅速“南展西擴東(dong) 進”;教育和體(ti) 育係統共同推動“冰雪進校園”;一係列重磅文件陸續出台,為(wei) 冰雪運動夯實基底……
願景照進現實。日前發布的《“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hui) 以來,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yu) 人數達3.46億(yi) 人。31個(ge) 省區市的居民均有不同程度參與(yu) 冰雪運動,92.64%的大眾(zhong) 通過個(ge) 人自發方式參與(yu) 到冰雪運動中。北方和南方地區冰雪運動參與(yu) 人數分別為(wei) 1.86億(yi) 人和1.61億(yi) 人,冰雪運動正逐步打破地域和季節限製。
中國冰球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北京體(ti) 育大學中國冰球(冰壺)運動學院院長王春露原是一名短道速滑運動員,20多年運動生涯中共獲得25次世界冠軍(jun) 。退役後,她和夥(huo) 伴們(men) 走訪各個(ge) 城市,策劃多種活動方案。
“我願通過自己的努力,點燃更多人的冰雪熱情。”王春露說。
2003年,中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中國滑雪史上第一個(ge) 世界冠軍(jun) 郭丹丹來到河北崇禮,開辦滑雪學校、組織滑雪公益比賽、開展冰雪進校園活動。“我期待中國健兒(er) 在北京冬奧會(hui) 上取得佳績,也希望中國冰雪運動的未來更精彩。”
冰雪運動廣泛開展,讓更多人端上了“雪飯碗”。
延慶海坨農(nong) 民滑雪隊,隊員們(men) 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nong) 民。在當地政府開展的職業(ye) 培訓中,他們(men) 學會(hui) 了滑雪,實現了成為(wei) 冬奧誌願者的願望,許多隊員還考取了國家級滑雪教練資格證。隊員郭軍(jun) 華同時考取了滑雪教練資格證和高山滑雪國家一級裁判證,成為(wei) 冬奧會(hui) 的一名旗門裁判。
“我還和朋友開了一個(ge) 滑雪俱樂(le) 部,已經培養(yang) 滑雪小愛好者兩(liang) 萬(wan) 多人次。”郭軍(jun) 華說。
樂(le) 民之樂(le) 者,民亦樂(le) 其樂(le) 。
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hui) 已經準備就緒。我們(men) 期待:全世界人民共赴冰雪之約,一起向未來!
(光明日報北京1月29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30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