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願景 央企應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作者:汪明月(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
實現“雙碳”目標,“十四五”是關(guan) 鍵期和窗口期,開好局、起好步對於(yu) 目標實現意義(yi) 重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涉及的目標、主體(ti) 、內(nei) 容等具有多樣性,且在不同發展階段表現形式往往也不一樣。需要識別區域、行業(ye) 和企業(ye) 的功能定位,引導不同主體(ti) 在適當的時間段內(nei) 協同發力。
要發揮好國有企業(ye) 特別是中央企業(ye) 的引領作用,中央企業(ye) 要根據自身情況製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帶頭壓減落後產(chan) 能,推廣低碳、零碳、負碳技術。
為(wei) 了指導中央企業(ye)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2021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編製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進中央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為(wei) 了進一步紮實推進中央企業(ye) 在推進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快完善綠色低碳生產(chan) 有關(guan) 法規標準。
目前,國際上有多個(ge) 關(guan) 於(yu) 企業(ye) 和產(chan) 品的碳足跡核算標準,以及碳交易的相關(guan) 條例。但總體(ti) 來說,為(wei) 適應不同的行業(ye) 和具體(ti) 項目,其可操作性和指導性仍有待提高。應加速在國內(nei) 建立完善的碳信息平台,製定行業(ye) 企業(ye) 對應的統計核算標準,盡快建立核查標準和規範並加以實施,助力企業(ye) 和行業(ye) 按照標準進行碳儲(chu) 備和管理。同時,企業(ye) 碳排放的量化準確性與(yu) 標準法規製定密切相關(guan) ,應在統一的維度和原則下進行量化,才能進一步討論碳減排、碳中和問題。加快行業(ye) 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jia) 標準的製定與(yu) 發布。各級政府牽頭,行業(ye) 積極參與(yu) ,企業(ye) 有效實施落地,是綠色低碳法規標準製定和完善的有效途徑。
二是鼓勵企業(ye) 製定長期低碳發展戰略和碳中和路線圖。
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願景和實施進程,編製企業(ye) 碳達峰路線圖與(yu) 碳中和行動方案。確定合理的中長期及分階段目標,層層分解至最小管理單元。助力企業(ye) 在創新技術研發、綠色工藝應用等多個(ge) 方向穩步開展工作。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yu) 碳中和路線圖製定的本質在於(yu)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ti) 的排放,可以通過企業(ye) 集約化發展、綠色技術研發等途徑實現。通過頂層戰略的推進,保證企業(ye) 在既定時間表和路線圖下,完成碳減排與(yu) 碳中和的任務,從(cong) 而支持行業(ye) 和國家維度的碳中和目標。各級政府要對此加強支持和引導,並在中央企業(ye) 所在行業(ye) 內(nei) 進行推廣。
三是積極構建以中央企業(ye) 為(wei) 核心的綠色供應鏈。
鼓勵並支持中央企業(ye) 在產(chan) 品生產(chan) 、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內(nei) 實施綠色采購、推行生態設計、開發綠色產(chan) 品、推進綠色生產(chan) 、引導綠色消費。建立綠色供應鏈和綠色製造體(ti) 係,全麵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企業(ye) 將自身綠色環保實踐推廣至一級供應商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促進企業(ye) 降低運營對環境的影響,推廣負責任材料采購,促進產(chan) 品研發和生產(chan) 質量提高,改善合作企業(ye) 雇員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提升行業(ye) 供應鏈的綠色化水平。行業(ye) 重點龍頭企業(ye) 積極構建綠色供應鏈,主動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開展節能環保改造,把綠色化融入工業(ye) 發展進程,實現整個(g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綠色環保和低碳發展。
四是強化中央企業(ye) 在低碳、零碳、負碳關(guan) 鍵共性技術突破方麵的作用。
碳中和對人類是巨大挑戰,從(cong) 根本來說要靠技術創新實現,大量碳中和所需技術尚待研發突破。要用好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支持中央企業(ye) 圍繞低碳、零碳、負碳和儲(chu) 能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的攻關(guan) 。支持中央企業(ye) 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ye) 協會(hui) 等開展太陽能電池、綠氫、可控核聚變、零碳工業(ye) 流程等低碳前沿技術的聯合攻關(guan) 。充分利用我國部分中央企業(ye) 在全球新能源、電動汽車等產(chan) 業(ye) 部分環節的龍頭地位,推動相關(guan) 領域研發的國際合作。支持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單一項目的科技攻關(guan) 走向產(chan) 業(ye) 生態聯合攻關(guan) ,覆蓋全產(chan) 業(ye) 鏈的各關(guan) 鍵環節。推動中央企業(ye) 尤其是科技型企業(ye) “走出去”,與(yu) 歐盟、日本等企業(ye) 聯合研發、生產(chan) ,共同製定相關(guan) 國際標準。
五是提升中央企業(ye) 碳中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全行業(ye) 開展碳管理和碳交易宣傳(chuan) 培訓工作,助力企業(ye) 提升碳管理能力,提高全員的低碳意識。開展全流程碳管理工作,進行係統的碳資產(chan) 盤查,摸清產(chan) 品的碳足跡,建立健全碳資產(chan) 管理體(ti) 係,配備專(zhuan) 業(ye) 的碳管理團隊。開展專(zhuan) 業(ye) 崗位人員的政策和技術類培訓,提高人員技術能力。開展全體(ti) 員工低碳生活類培訓,培養(yang) 低碳意識,讓碳中和目標與(yu) 企業(ye) 文化有效融合。鼓勵中央企業(ye) 引入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推廣綠色設計產(chan) 品,引導下遊產(chan) 業(ye) 升級。政府相關(guan) 部門出台鼓勵政策,對積極推動低碳經濟、推廣低碳技術、致力低碳轉型的企業(ye) 給予政策支持,包括設立低碳專(zhuan) 項資金、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激勵機製、促進成果轉化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