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2能否成為科幻文創元年?

發布時間:2022-02-08 14:45:00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吳波 邢曉英

  2022年新春之際,亞(ya) 馬遜、京東(dong) 、當當等平台紛紛發布2021年圖書(shu) 暢銷榜,記者發現:科幻小說熱度不減、爆品不斷,周邊文創產(chan) 品炙手可熱、科幻原創小說IP被影視公司爭(zheng) 搶,投資金額動輒過億(yi) ……

  有人拋出“元年論”,說今年是中國的科幻文創元年。是不是元年還不好說,但科幻內(nei) 容的受眾(zhong) 增加是事實。有業(ye) 界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連續5年科幻熱的席卷下,加上去年元宇宙概念的風生水起,2022年或許真如大家所盼:科幻文創元年即將到來。

  圖書(shu) :新人新作表現亮眼

  近年,影片《流浪地球》帶來的科幻熱潮隻增不減。國產(chan) 科幻懸疑巨作《AI迷航》、當代新古典主義(yi) 科幻代表《火星孤兒(er) 》、“硬核”科幻《雲(yun) 球》等三部新人新作均表現亮眼。國產(chan) 科幻新星批量崛起,打破了傳(chuan) 統圈層文化。

  從(cong) 2016年到2021年,能夠引起世界矚目的科幻原創小說已經越來越多,品質也不斷上升。劉慈欣領銜推出的中國科幻“蟲係列”被認為(wei) 是要打響中國下一個(ge) 科幻元年的頭炮,分別是:劉慈欣的《吞噬地球》、中國科幻名家王晉康的《追殺K星人》和《時間之河》;本土90後新銳科幻作家彩虹之門係列長篇《地球紀元Ⅰ太陽危機》的出版,讓新生代有了自己的科幻偶像作家;而女性作家、“銀河獎”得主淩晨的力作《睡豚,醒來》更是關(guan) 注人工智能話題,將科幻閱讀熱推向新的高度。

  針對這幾年科幻閱讀熱的話題,劉慈欣表示:“應該看到,從(cong) 中國科幻漫長的發展曆史上看,現在這個(ge) 事業(ye) 正處於(yu) 曆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

  讀客圖書(shu) 版權編輯許姍姍向記者透露,現在科幻類作品的IP版權越來越難拿了,近一年,版稅更是翻了4~6倍,有的作品甚至翻了10倍以上,一不留神,大師的作品就被拿掉了。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出版界近10年,科幻是唯一持續火爆的類型文學,讀者群規模大,購買(mai) 力強。”著名科幻作家吳岩也表示,中國科幻小說近年正從(cong) 小眾(zhong) 文學走進大眾(zhong) 的視野。

  影視:版權交易火爆增溫

  隨之而來的是科幻版權市場交易的火爆增溫,以及整個(ge) 科幻產(chan) 業(ye) 鏈的逐步形成。《火星孤兒(er) 》上市後不久就被中匯影視創始人侯小強買(mai) 走影視版權,侯小強稱這個(ge) 項目“連夜評估,全票通過”;《AI迷航》最近也有好幾家影視公司正在接洽中,更有網友熱議心目中的演員表;“風雲(yun) 學會(hui) 陳經”更是把《雲(yun) 球》比作下一個(ge) 《三體(ti) 》,甚至喊話作者“注意不要犯劉慈欣的錯誤,10萬(wan) 就把《三體(ti) 》的影視版權賣了。”

  目前已經有多個(ge) 科幻電影公布進展:張小北的《拓星者》、陸川的《749局》、古天樂(le) 和劉青雲(yun) 主演的《明日戰記》等影片或將於(yu) 今年上映。

  從(cong) 《科幻世界》雜誌到重慶出版社、人民文學等傳(chuan) 統的出版社再到磨鐵、讀客、新經典等幾家大的民營出版公司都開始紛紛挖掘、培養(yang) 優(you) 秀的科幻新人新作。騰訊、愛奇藝等孵化平台也都開始從(cong) 動漫、遊戲等方麵開發科幻作品,整個(ge) 科幻影視產(chan) 業(ye) 鏈已初具規模。

  周邊:硬核衍生品“破圈”

  幻想性和科學性是科幻文創產(chan) 品的兩(liang) 個(ge) 顯著特點,他們(men) 為(wei) 現實產(chan) 品的設計提供了豐(feng) 富的設計源泉。談起中國科幻文創產(chan) 品增長的原因,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既有資本原因,還跟製作方對科幻題材的駕馭力和廣大消費者對於(yu) 科幻概念的消化能力有關(guan) 。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周邊文創,從(cong) 99元一套的杯墊到4999元的限量版運兵車,全球熱銷。這些科幻文創產(chan) 品用純銅材質加上精心打造,和電影一樣硬核。在這一係列硬核衍生品背後,是一家來自杭州建德的文創企業(ye) 。科幻,讓這家用傳(chuan) 統銅手工藝打造新IP的企業(ye) 成功出圈。

  業(ye) 界動態:尋找“新風口”

  科幻文創產(chan) 品,是以科學為(wei) 基礎的幻想產(chan) 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科學性和幻想性是兩(liang) 大顯著特點。電影《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表示,與(yu) 美國相比,中國的科幻作品收入主要來自圖書(shu) 銷售和票房,科幻周邊文創產(chan) 品開發及二次設計的上升空間非常巨大,一旦產(chan) 業(ye) 鏈完善,發展潛力驚人。

  而在中國,科幻文學及文創產(chan) 業(ye) 已然發展成蘊含著豐(feng) 富意蘊的場域,成為(wei) 不容忽視的重要現象。“隨著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接連取得突破性成果,許多過去隻有科幻迷才會(hui) 關(guan) 心的話題迅速進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國科幻這一小眾(zhong) 的產(chan) 業(ye) 類型也正在逐步走向大眾(zhong) 的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有資本、有實力的孵化平台,開始在不同領域開發相應的科幻文創產(chan) 品。

  比如,早前,國內(nei) 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首次推出“有聲科幻雜誌”業(ye) 務——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期刊為(wei) 基礎,通過專(zhuan) 業(ye) 的有聲演播和音效包裝,形成廣播劇、語音閱讀、多人播音等聲音產(chan) 品,打造科幻文創新模式。

  再如,基於(yu) 科幻的旅遊文創產(chan) 業(ye) ,也傳(chuan) 來令人激動的消息。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以微縮景觀、新型遊樂(le) 場、影視城、節目表演等為(wei) 主要元素的第二代主題樂(le) 園,是建立在科幻文學影視作品的基礎之上。如“雙魚巨蛋科幻世界”,就是通過作品授權和後期加工製作,從(cong) 視覺、聽覺為(wei) 遊客營造宏大的感官體(ti) 驗,用區別於(yu) 傳(chuan) 統形態的方式展現中國科幻作品的魅力。(吳波 邢曉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