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那個寫下《愛,是不能忘記的》著名作家走了!她叫張潔!

發布時間:2022-02-08 14:45:00來源: 文匯報

  作者:許暘

  曾兩(liang) 度獲茅盾文學獎、自學油畫77歲開畫展……著名作家張潔2022年1月21日在美國因病逝世,享年85歲。消息傳(chuan) 來,文學圈出版界悼念惋惜聲一片。正如她的代表作之一《愛,是不能忘記的》,張潔的作品與(yu) 風範也長存於(yu) 讀者心中。

  “別人都是害怕被人遺忘,但是張潔是不願意被人記起。”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曾在《張潔畫展小記》中這樣描述“我們(men) 深愛的、敬畏的張潔”——“那個(ge) 對世界高揚著下巴的張潔,那個(ge) 眼中有玫瑰和槍炮的張潔,那個(ge) 卑微得如一粒塵土隨時準備自我遺忘和被遺忘的張潔,那個(ge) 被深厚的藍所沁染的站在地上飄在天上的張潔,那個(ge) 注定奔跑、注定孤獨的孩子……”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ge) 人去了》讀得我淚流滿麵。張潔以愛情入手寫(xie) ,結局念叨的卻是人間常情父母之愛。從(cong) 中我們(men) 也可以找到一點作家對人世間愛情的別樣的理解。這樣的情感誰都有過,而我們(men) 卻寫(xie) 不出這樣的文字,張潔做到了。”滬上資深出版人魏心宏在朋友圈寫(xie) 下的話語透著遺憾,“再美、再勇敢的人也要離去”。

  作為(wei) 中國新時期文學重要代表性作家,張潔著有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中篇小說《祖母綠》、短篇小說《從(cong) 森林裏來的孩子》《條件尚未成熟》、短篇小說集《愛,是不能忘記的》、小說散文集《方舟》、散文集《在那綠草地上》等。她曾以《沉重的翅膀》《無字》分別獲第二屆、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多次獲全國優(you) 秀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並獲意大利騎士勳章及德國、奧地利、荷蘭(lan) 等多國文學獎。

  在評論界看來,張潔是呼喚真情實感的女作家,也是關(guan) 注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作家,不斷向著人性和文學的更深層次突進。改革開放初期,張潔就以充沛激情和銳利語言完成了小說《沉重的翅膀》,聚焦工業(ye) 經濟體(ti) 製改革,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引發廣泛影響。她在創作過程中嘔心瀝血,一遍又一遍地修改,體(ti) 現了作家強烈的現實關(guan) 懷。

  著墨宏大時代命題的同時,她亦以女性敏銳的眼光與(yu) 細膩的感受,呈現幾代女性命運起伏。如果說早期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是為(wei) 愛建造一座理想神廟,成為(wei) 張潔對愛的宣言;到了《祖母綠》則將愛情理想轉化為(wei) 曾令兒(er) 式的無私的愛,展現出女性博大的精神力量;而當現實的失望消解了愛情神話外殼,又何嚐不是曹荊華、柳泉、梁倩三位女性角色在《方舟》中的展現。

  1991年,張潔的八旬母親(qin) 去世。她寫(xie) 下《無字》紀念母親(qin) ,小說以女作家吳為(wei) 的人生經曆為(wei) 主線,以家族三代女性婚姻故事折射時代的大動蕩。張潔幾易其稿,將100多萬(wan) 字壓縮至80多萬(wan) 字,曆時12年完稿。她還寫(xie) 下長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ge) 人去了》,文字中的溫柔、脆弱纏繞著,傾(qing) 訴對母親(qin) 的思念,令一代代讀者感同身受。此後作品被改編為(wei) 同名電影,由斯琴高娃、黃素影等主演,平凡中見真情。

  放下鋼筆,晚年的張潔拿起了畫筆,她這樣解釋學畫經曆:“醫生的一個(ge) 偶然建議,2006年我開始畫畫。跟寫(xie) 小說一樣,也是自說自話(畫),從(cong) 來沒有學過,第一次連畫筆怎麽(me) 拿都不知道,隻有一腔的熱愛。”2014年她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辦個(ge) 人油畫展,形容這是“告別演出”——“張潔就此道別了!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了內(nei) 容的活。”她說自己沒什麽(me) 愛好,也很“無趣”,不會(hui) 打麻將,不會(hui) 唱卡拉OK,不喜歡參加飯局,隻喜歡畫畫。當時,作家鐵凝在文章中寫(xie) 道,張潔的家裏滿是畫布和顏料,房間的牆上全是畫作,而此時的張潔“灑脫、淡定”。她說自己被張潔的畫作觸動,在畫布中重新認識了老友,“張潔如‘孤俠(xia) ’行走天下”。

  詩人西川在為(wei) 張潔畫展而寫(xie) 的《沒有內(nei) 心的風景不是風景》中如是評價(jia) :“作家、詩人圈裏畫畫的人並不罕見,因為(wei) 都是業(ye) 餘(yu) 身份,所以我從(cong) 不苛求。但是,看到張潔老師一些畫作之後,我心裏頗感驚訝。”張潔當年無心說過的一句話,對他影響至今:別以為(wei) 別人的生活、遠方的生活才是生活,你的此時此地就是生活。(許暘)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