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已經進入衝刺階段
中軸線申遺已經進入衝(chong) 刺階段
前門步行街北端將打造中高端文旅融合示範區
昨天,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單霽翔,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an) 中心主任、教授呂舟等嘉賓做客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直播間,為(wei) 觀眾(zhong) 揭秘北京中軸線保護和申遺背後的故事,帶領大家通過中軸線透視北京這座古城的發展脈絡。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現場獲悉,目前,北京中軸線申遺已經進入衝(chong) 刺階段。
通過中軸線申遺
呈現中華文明曆史脈絡
目前,北京中軸線上已經有三處世界遺產(chan) ,為(wei) 何還要推動整體(ti) 申遺?單霽翔介紹,中軸線上已經有故宮、天壇、大運河三處世界文化遺產(chan) ,這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jin) 有的。但它們(men) 隻是壯美中軸線的一部分,中軸線上還有很多文物古跡、文化景觀,推動中軸線整體(ti) 申遺符合世界遺產(chan) 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呂舟介紹,北京曆史文化豐(feng) 富,一共擁有7處世界遺產(chan) ,從(cong) 史前一直到明清整個(ge) 文化脈絡在北京都有呈現,如何通過中軸線把中華文明的曆史發展脈絡更好地呈現出來,這是中軸線申遺的一大意義(yi) 。
單霽翔介紹,世界遺產(chan) 公約從(cong) 誕生到現在已有50年時間,其間全世界共評出1154處遺產(chan) ,可見評審過程非常嚴(yan) 格。根據最新的申報要求,每個(ge) 國家每年隻能申報一處,中國雖然有極其豐(feng) 富的遺產(chan) 資源,每年也隻能挑出一處來申報,所以競爭(zheng) 非常激烈。
中軸線的文化價(jia) 值
完全符合申遺標準
呂舟介紹,中軸線是中華文明的載體(ti) ,反映了中國文化當中最重要的內(nei) 容,比如人和自然的關(guan) 係,人對秩序的遵從(cong) 等。中國“以中為(wei) 尊”的思想在城市建設中最好的體(ti) 現就是中軸線。中軸線對北京整個(ge) 城市的影響體(ti) 現在它是整個(ge) 城市規劃的核心,是體(ti) 現城市規劃的傑出範例。同時,中軸線又是很多重要事件的發源地,比如新中國成立等很多曆史大事件都是發生在中軸線上。從(cong) 這些方麵來看,中軸線完全符合世界遺產(chan) 申報的條件。
中軸線上的故宮是對秩序的最好體(ti) 現。單霽翔介紹,中軸線三個(ge) 字本身就是秩序感的體(ti) 現。“以中為(wei) 尊”,故宮建築大麵積的平衡、對稱、秩序感,構成了北京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故宮九門都在一條線上,而這條線不僅(jin) 僅(jin) 是一條道路,整個(ge) 7.8公裏的中軸線上有住宅建築、橋梁、祭祀建築、園林等立體(ti) 的建築,可以稱得上是一條統領城市的天際線。
據呂舟介紹,元朝規劃北京城的時候是先建中心台,然後再定四邊的輪廓,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jin) 有的。從(cong) 元代到明代、清朝,其實都在不斷加強對中軸線的建設,所以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承中軸線是一個(ge) 很重要的載體(ti) 。對此,單霽翔做了進一步解釋。他說,考古證明,明代中軸線和元代中軸線是一脈相承的,中軸線從(cong) 原來的3.8公裏變成4.8公裏,後來又變成明代的7.8公裏,這是一個(ge) 曆史發展的過程。元代以來最重要的建築基本都在中軸線上,它反映了中國傳(chuan) 統審美的最高觀念。
申遺過程就是
推動中軸線保護的過程
多年前,故宮的筒子河汙水橫流,北京經過三年整治,恢複了筒子河的碧波蕩漾;天壇醫院的整體(ti) 搬遷,幫助天壇公園恢複大麵積綠地;北京市少年宮搬離壽皇殿,促成了這一曆史建築的整體(ti) 保護……多年來,為(wei) 推動中軸線申遺,北京市付出了極大努力,中軸線周邊環境也因此得到了極大改善。“如今,大運河回來了,有接近480米的運河水係在中軸線的範圍內(nei) ,這些在過去都是難以想象的。”單霽翔說,“中軸線申遺的過程就是推動中軸線保護的過程,可以促進人們(men) 對其價(jia) 值的進一步理解。”
對此,呂舟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呂舟表示,要推動中軸線成功申遺,其保護狀況非常重要,近年來北京市在中軸線沿線文物騰退等方麵做了很大努力,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這是我們(men) 這兩(liang) 年來最重要的工作”。呂舟介紹,中軸線上相關(guan) 建築的修繕以及環境整治的完成度,是中軸線申遺進程中的關(guan) 鍵一環。以先農(nong) 壇為(wei) 例,作為(wei) 中軸線上重要的遺產(chan) 構成要素,其周邊環境是否滿足申遺條件是評價(jia) 其整治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展如何?呂舟透露,中軸線申遺已經進入衝(chong) 刺階段。目前,正陽橋考古正在進行中,這裏是中軸線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形成城市景觀的重要因素之一。呂舟表示,此前在正陽橋考古發掘中已經發現了鎮水獸(shou) 。根據曆史記載,正陽橋應該還有一部分被保留了下來,希望通過考古能進一步還原正陽橋的原貌。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相關(guan) 新聞
前門步行街北端將打造文旅融合示範區
昨天,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保護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中心主任關(guan) 戰修做客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直播間,為(wei) 觀眾(zhong) 講述了中軸線這條“城市秩序之軸”以及軸線上的龍睛之地——正陽門的曆史。關(guan) 戰修透露,未來將以箭樓開放為(wei) 契機,在前門步行街北端打造具有古都特色的中高端文旅融合示範區,為(wei) 活化中軸線遺產(chan) 價(jia) 值、複興(xing) 前門商圈、帶動域內(nei) 文旅項目發展做有機嚐試。
北京城的中軸線是一曲用建築演繹的華麗(li) 樂(le) 章。其北端為(wei) 鍾鼓樓,向南經過萬(wan) 寧橋、景山、故宮、天安門廣場、正陽門,至永定門,長約7.8公裏,是中國最具典型意義(yi) 的城市中軸線,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城市中軸線。承載著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匯聚著北京城市建築精髓,蘊含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更彰顯了大國首都的文化底蘊與(yu) 文化自信。
關(guan) 戰修介紹,依據東(dong) 方文明的思維方式,北京中軸線應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概念。如果把中軸線看做是一條環環相扣、首尾呼應的文化之龍,從(cong) 永定門到正陽門的箭樓就是龍頭部分。其中,天橋、大柵欄依然保留了不少當年商品交流與(yu) 大眾(zhong) 文化的曆史遺存,體(ti) 現了中軸線上以百姓文化為(wei) 主題的人民秩序。正陽門箭樓恰好處在龍眼的位置上,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被稱為(wei) 中軸線上的“龍睛之地”。關(guan) 戰修透露,未來將以箭樓開放為(wei) 契機,在前門步行街北端打造具有古都特色的中高端文旅融合示範區,為(wei) 活化中軸線遺產(chan) 價(jia) 值、複興(xing) 前門商圈、帶動域內(nei) 文旅項目發展做有機嚐試。
早年間,京師有九壇八廟,壇廟元素占了中軸線近一半,壇廟文化在中軸線當中體(ti) 現了古人敬天法祖的觀念,中軸線很大程度上體(ti) 現了壇廟文化與(yu) 禮樂(le) 文明交相輝映。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