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歡樂“剛需”之外,我們還在期待什麽?

發布時間:2022-02-09 17:13:00來源: 文匯報

  作者:黃啟哲

  作為(wei) 今年春節檔裏唯一一部真正意義(yi) 上的喜劇,改編IP影片《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攬獲超過16億(yi) 元票房,位列近期電影票房榜第二位。影片最大驚喜,莫過於(yu) 男一號魏翔的精彩表現。此前他參演多部爆款電影卻鮮為(wei) 人知,直到42歲才迎來自己的第一部主角電影。一時間,他被冠之以“沈騰第二”“男版張小斐”的稱號。可以說,魏翔戲外的演藝生涯,與(yu) 影片中自己飾演的“戲癡龍套”魏成功經曆,構成一組充滿戲劇張力的互文。

  “龍套逆襲”“票房黑馬”的故事固然令人動容,但也有遺憾之處。“確實讓我笑出來了,可笑過之後,什麽(me) 都沒留下。”某網友的點評獲得觀眾(zhong) 數千點讚認同。麵對節慶假日檔期,喜劇品類確是大銀幕“剛需”,但在滿足“剛需”基礎上,如何擺脫吃小品舞台劇“老本”和改編海外成熟IP的路徑依賴,回應本土觀眾(zhong) 的更高期待,是所有喜劇人接下來需探索的課題。

  戲裏戲外,他都在續寫(xie) 戲癡龍套的故事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的故事過於(yu) 荒誕。虛構的時空裏,女明星米蘭(lan) 被黑幫大佬要挾,為(wei) 求自保,她找來龍套演員魏成功,以哄騙他主演即興(xing) 電影為(wei) 由頭,假扮刺殺大佬未遂的冷血殺手。可就是這樣不著邊際,引出一連串笑料,讓人暫時放下“真與(yu) 假”的執念,沉浸於(yu) 造夢的狂歡。

  直到片尾上字幕時,魏翔殺青手捧鮮花的畫麵出現。“這是我人生第一個(ge) 男一號!”當戲外的他眼含熱淚講出這句話,戲裏魏成功的所有荒唐行徑與(yu) 誇張表演,忽然有了著落。原來戲裏戲外,他都是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等待的戲癡龍套。

  表演這一行是殘酷的,喜劇尤甚。外形上,魏翔劣勢明顯——比靚,他不夠高大帥氣,難以形成反差效果;扮醜(chou) ,他又少了點一出場就能讓人發笑的“天然優(you) 勢”。他實在太普通了。可他的普通,卻意外與(yu) 這個(ge) 角色完美契合。“常年當群眾(zhong) 演員,連露個(ge) 正臉的機會(hui) 都沒有,麵對任何一個(ge) 出鏡機會(hui) 都拚盡全力。演男主角對他來說是千年等一回,他可不得使勁兒(er) 地演嗎?”這是魏翔對魏成功的角色心理揣摩,這何嚐不是他的心聲?

  比起同是1979年生人的“開心麻花”老搭檔沈騰,魏翔則著實坎坷。從(cong) 文工團退役後,為(wei) 追求心中的演藝夢想,24歲的他成了“高齡”藝術生。此後,雖然經沈騰引薦加入“開心麻花”,參演一眾(zhong) 爆款電影、春晚小品,可比起早已爆紅的同伴,他似乎像是周星馳身邊的吳孟達。連他自己也說,拍《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前,“早就做好當一輩子配角的準備”。

  正因如此,得到飾演男一號的機會(hui) ,魏翔傾(qing) 盡全力。有時他的表演有些笨拙但透著誠懇,使勁兒(er) 卻也不至於(yu) 用力過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影片中,致敬了經典歌舞片《雨中曲》吉恩·凱利的雨中舞,那一刻偏離了“開心麻花”風格,留下一絲(si) 清新質樸。

  一次用心的改編,一次討巧的本土化

  在部分業(ye) 界人士看來,《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的商業(ye) 成功,離不開高分原作所打下的故事基礎。原作是2008年上映的日本影片《魔幻時刻》,由三穀幸喜編劇執導。憑借39.2億(yi) 日元票房成績,曾躋身當年日本本土票房榜前十。

  不過,對比兩(liang) 部影片,還是能感受到《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改編的用心之處。比如結構上刪繁就簡,摒棄了支線人物,進一步聚焦龍套演員如何飾演“殺手”這一核心衝(chong) 突,使節奏更加緊湊,笑料也更為(wei) 集中。而在角色塑造方麵,由於(yu) 魏翔形象有別於(yu) 日版佐藤浩市的俊朗滄桑,所以在保留“殺手”出場方式等情節之外,還特別設計了一些本土化情節和表演方式,來打造憨厚人設。

  較為(wei) 可惜的是,這樣的改編也僅(jin) 止步於(yu) “討巧”,未能達到“青出於(yu) 藍”的效果。三穀幸喜包裹在這個(ge) 荒誕故事裏的,不隻是小人物為(wei) 夢想的孜孜以求,還有對於(yu) 電影這一虛構藝術的拳拳之心。而這便是原片名“魔幻時刻”的寓意——原指影視拍攝等待黃昏日落時的絕美瞬間。日版影片中不止龍套主角一人,所有卷入其中的普通人,都醉心於(yu) 電影帶來的夢幻與(yu) 美。或許是追求讓觀眾(zhong) 發笑,《這個(ge) 殺手不太冷靜》的“刪繁就簡”也就刪去了這一深意。而這也就是為(wei) 什麽(me) 觀眾(zhong) 看完電影,會(hui) 有“什麽(me) 都沒留下”的空虛之感。

  經此春節檔一役,今後賀歲喜劇這一賽道或將再度激烈。前有《甲方乙方》的馮(feng) 氏喜劇,後有加入推理元素帶來新意的《唐人街探案》係列,喜劇創作者須意識到,觀眾(zhong) 早已不再滿足於(yu) 在電影院笑一場,留下回味的餘(yu) 韻或許才能讓即刻的笑聲,轉化為(wei) 可持續的喜劇消費內(nei) 生動力。(黃啟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