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挺雲南·非遺|哈尼梯田上的“交響樂”

發布時間:2022-02-18 17:41:00來源: 人民網-雲南頻道

  人民網紅河2月18日電 (符皓、曾智慧)梯田、山林和村寨等多樣化空間,都可以是即興(xing) 表演的舞台;勞動、愛情、田園等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可成為(wei) 歌曲抒發讚美的內(nei) 容……這是哈尼族多聲部民歌的魅力所在。哈尼族多聲部民歌大多由8個(ge) 聲部組合,演唱素材源於(yu) 生活,曲調悠揚婉轉,多聲部諧和,渾然天成。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流傳(chuan) 於(yu) 雲(yun) 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阿紮河鄉(xiang) 東(dong) 部以普春村為(wei) 中心的幾個(ge) 哈尼族村落。該民歌一般分為(wei) 有樂(le) 器伴奏和無樂(le) 器伴奏人聲幫腔兩(liang) 種,演唱內(nei) 容以原生態的《栽秧山歌》為(wei) 主體(ti) ,《歐樓蘭(lan) 樓》《情歌》等為(wei) 附體(ti) 。伴奏樂(le) 器均由民間歌手自己製作,唱詞結構以開腔用詞、主題唱詞、幫腔用詞三部分構成一個(ge) 小的基本段落。

  2006年5月20日,哈尼族多聲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一代代藝人口傳(chuan) 心授,是哈尼族多聲部民歌傳(chuan) 承的主要途徑。

  今年57歲的普春村羅麽(me) 村小組村民陳習(xi) 娘,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哈尼族多聲部民歌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他自幼喜愛哈尼族民間音樂(le) 、舞蹈,通過多方拜師學藝,年輕時便熟練掌握了哈尼族多聲部民歌吹、拉、彈、唱的各種技巧。

  多年來,陳習(xi) 娘一直在不遺餘(yu) 力地傳(chuan) 承哈尼族多聲部民歌,他曾多次受邀到國內(nei) 外演出交流,先後帶出了兩(liang) 名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和4名州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在陳習(xi) 娘的影響下,他的兩(liang) 個(ge) 孩子也加入到了傳(chuan) 承的隊伍。

  “隻要有人感興(xing) 趣,我就真心實意地教。”陳習(xi) 娘希望哈尼族多聲部民歌能在梯田上代代傳(chuan) 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