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年俗變遷體現文化創新(大家談)

發布時間:2022-02-18 17:41:00來源: 人民日報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俗有了更新穎的表達形式。本期大家談,我們(men) 選編3篇來稿,回顧虎年春節各地創新年俗、豐(feng) 富年味的情況,一起助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編 者

  年俗創新讓年味更濃

  孟繁哲

  在上海,彩燈欣賞、古鎮光影藝術展示等近500項新春文旅活動讓市民和遊客體(ti) 驗非遺魅力;在北京,以年夜飯為(wei) 主題的文創產(chan) 品吸引廣泛關(guan) 注;在河南洛陽,雲(yun) 端遊園、剪紙課、年俗知識講解等活動在線上持續開展。創新多樣的年俗活動烘托出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年味的傳(chuan) 承曆久彌新。

  虎年春節,傳(chuan) 統年俗有了更豐(feng) 富的表達。以往,年夜飯需要一家人早早準備,現在,許多餐飲機構推出年夜飯套餐、預製菜,讓消費者免去煎炸蒸煮的麻煩,暢享大江南北的美食。以往,拜年要挨家挨戶串門,現在,通過錄製拜年視頻、製作節日表情包等方式也能送上祝福。通過參與(yu) 創新形式的年俗活動,人們(men) 增進和親(qin) 朋好友的聯絡,凝聚共同情感。

  今年,全家圍坐觀看冬奧會(hui) 成為(wei) 不少家庭的過年新選擇。未來,繼續創新年俗活動,提供多樣的過節“選項”,不斷滿足人們(men) 的新需求,定能讓年味越來越濃。

  科技帶來別樣體(ti) 驗

  曹文軒

  春節期間,杭州大運河畔的橋西曆史街區出現了一個(ge) 外觀喜慶的“門鎖亭”,路人隻要走進門鎖亭就能錄製一段新春祝福發送給家人或朋友。這不僅(jin) 能給親(qin) 友一個(ge) 溫暖的驚喜,也給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濃濃的新年儀(yi) 式感。

  從(cong) 過去走街串巷互道一聲祝福,到如今遠隔千裏“花式”表達思念,科技讓拜年突破了時空的限製。也有人擔心,科技在帶來便利的同時,會(hui) 不會(hui) 衝(chong) 淡年味?事實上,科技不僅(jin) 開拓了新的傳(chuan) 播渠道,賦予傳(chuan) 統習(xi) 俗更豐(feng) 富的表達載體(ti) ,而且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進一步傳(chuan) 承延續提供了契機。例如,海南一些景區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wei) 遊客量身定做不同款式的節慶服飾,並製作“古風”拜年視頻。在沉浸體(ti) 驗中,傳(chuan) 統文化得到了傳(chuan) 承發揚,遊客獲得了全新的過年體(ti) 驗。

  隨著5G時代到來以及人們(men) 對待傳(chuan) 統節日觀念的轉變,未來的民俗一定會(hui) 有更多新穎的、更富創意的“打開方式”,讓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節日更有趣味。

  民生舉(ju) 措烘托新春暖意

  王 丹

  團圓,是中華兒(er) 女過年最大的期盼。今年春節,不少人選擇就地過年,但各類暖心舉(ju) 措讓年味不減。比如,江西為(wei) 全國在贛學子送上禮包,4A級及以上景區對學生免費開放,既讓不能歸鄉(xiang) 的學子暖心,又讓遠在故鄉(xiang) 的父母放心。適逢冬奧會(hui) ,部分景區還推出了留贛人員春節期間可以免費遊玩的優(you) 惠活動,助力南方“冰雪熱”。除此之外,各地也推出不少慶新春、正家風的文化活動。在南昌市青山湖區聯勝村,伴隨著相機快門的“哢嚓”聲,四世同堂的一家人在鏡頭前定格幸福時刻。該村邀請省攝影家協會(hui) 成員為(wei) 全村拍攝全家福,參與(yu) 人數達到1359人,“把美好定格於(yu) 一瞬,喜慶,又有年味兒(er) ”。

  各類民生舉(ju) 措,為(wei) 新春增添溫暖。發放消費券、階段性減免門票及相關(guan) 費用等舉(ju) 措,成為(wei) 全國許多城市的選擇。從(cong) 保“菜籃子”,到保安全、保用電,老百姓春節期間的衣食住行和安危冷暖,是各級黨(dang) 委政府牽掛在心的事。“有溫度”的民生保障,成為(wei) 送給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最好的節日禮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