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共享” 浙江紹興30餘位傳承人捐贈實物話傳承
中新網紹興(xing) 2月17日電(記者項菁)銅板上,雕刻而成的一頭猛虎栩栩如生,充滿生機與(yu) 力量,寓意著農(nong) 曆虎年新春的美好願景。2月17日,包括上述銅雕作品《虎虎生威》在內(nei) 的數十件非遺實物在浙江紹興(xing) 集結展出。
記錄、保存是非遺保護的基礎性工作。紹興(xing) 2500餘(yu) 年建城史上,孕育了古樸醇厚的民俗風情和大量精湛的工匠技藝。為(wei) 傳(chuan) 承發揚非遺文化,當日,紹興(xing) 舉(ju) 行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實物捐贈暨紹興(xing) 銀飾品製作技藝收徒儀(yi) 式。
“雖說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本質屬性是非物質性的,但它無法脫離物質本身。”紹興(xing) 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許金輝談及,實物作品是非遺的物化成果和載體(ti) ,展現著傳(chuan) 承人的思想智慧、技藝技能、審美情趣甚至是人格魅力。因此,開展非遺實物征集和保存十分必要。
2021年8月,紹興(xing) 市非遺保護中心麵向該市非遺傳(chuan) 承人、保護單位、傳(chuan) 承基地以及相關(guan) 單位、個(ge) 人,發起征集非遺實物的號召。目前,已收集到30餘(yu) 位傳(chuan) 承人捐贈的文獻資料、書(shu) 籍手稿、製作工具、非遺作品等,當日展出的部分瑰寶包括銅雕、竹刻、畫蛋等。
傳(chuan) 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承載者和實踐者。現場,捐贈實物的各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獲得收藏證書(shu) 。
此次非遺實物捐贈者、“紹興(xing) 銅雕”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趙秀林稱,“作為(wei) 匠人,把非遺作品捐贈到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是我們(men) 的責任和義(yi) 務。我們(men) 不僅(jin) 要把下一代傳(chuan) 承人培養(yang) 好,自己更要努力創新更多的優(you) 秀作品。”
在許金輝看來,非遺因共享而更有魅力。其談及,開展非遺實物征集是非遺保護揚帆遠航的第一步,當地還將考慮組織捐贈作品展、編輯出版捐贈物品圖錄、對捐贈品進行數字化處理與(yu) 傳(chuan) 播等,同時將積極爭(zheng) 取紹興(xing) 市非遺館新館建設,把這些捐贈作品陳列在新館裏,通過多種措施將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好、發揚好。
“紹興(xing) 花雕製作工藝”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王文俊認為(wei) ,培養(yang) 好非遺“接班人”是傳(chuan) 承的關(guan) 鍵,當前要更多地推廣非遺項目,展示非遺實物,更要積極創新非遺工藝,讓年輕人加入傳(chuan) 承的隊伍。
當日,還舉(ju) 行了紹興(xing) 銀飾品製作技藝收徒儀(yi) 式,該技藝是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chuan) 統收徒儀(yi) 式,意在呼籲社會(hui) 推進非遺人才培養(yang) ,促進非遺項目的薪火相傳(chuan) 。
事實上,非遺保護是一項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係統工程。紹興(xing) 市文廣旅遊局副局長葛建民表示,非遺有著多元化的保護主體(ti) ,包括政府機構、非遺中心、研究機構、學校社區等,要加強不同保護主體(ti) 之間的溝通對話與(yu) 協同合作,促進形成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非遺保護、人人共享保護成果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