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成超八成受訪大學生的冬奧關鍵詞
看著蘇翊鳴像回旋鏢一樣“飛”出跳台,陳瑞清的心提到嗓子眼兒(er) 。“單板滑雪大跳台比賽的選手們(men) 做著超高難度的動作,一些選手在挑戰中失誤摔倒,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結果會(hui) 如何。”當屏幕中的蘇翊鳴又像陀螺般完成帥氣流暢的旋轉、穩穩落在雪麵,把心放回肚子的陳瑞清又開玩笑地感歎“世界的參差”:“選手在雪地、冰麵上收放自如,做出這麽(me) 複雜的動作,而我滑雪的場麵還是‘人類早期征服四肢的珍貴畫麵’。”
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那天,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的高銘遙在朋友圈激情寫(xie) 下“小作文”。國際奧委會(hui) 委員、速度滑冰冬奧會(hui) 冠軍(jun) 張虹是哈工大體(ti) 育部教師,她是開幕式上的6位護旗手之一。哈工大體(ti) 育部主任陶永純在開幕式上作為(wei) 冬奧會(hui) 裁判員代表宣誓。“為(wei) 工大點讚,為(wei) 工大驕傲!”距離北京冬奧會(hui) 舉(ju) 辦還有兩(liang) 年時,高銘遙加入了學校冰球隊。2021年年底,他和隊友一起征戰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冰球錦標賽,並順利打入了決(jue) 賽。因此除了關(guan) 注北京冬奧會(hui) 上的母校人,他也常常一邊觀看冰球比賽,一邊和隊友討論技術和戰術。
北京冬奧會(hui) 在國內(nei) 外引發熱潮,無論是賽事本身還是賽場周邊,都受到了廣泛關(guan) 注和火熱討論。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麵向全國各地152所高校的1475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優(you) 秀運動員的精彩表現(84.81%)、各項精彩賽事(72.88%)、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大火(70.85%)、服務冬奧會(hui) 的誌願者(56.00%)、各國運動員對北京冬奧會(hui) 辦賽水平和冬奧村的評價(jia) (51.32%)等,均受到受訪者的關(guan) 注。
近九成冬季運動“小白”期待上冰雪
農(nong) 曆大年初五,午飯還沒來得及吃,洪舒雲(yun) 的叔叔就帶著她和兩(liang) 個(ge) 弟弟,開了40分鍾車前往滑雪場,這是20歲的洪舒雲(yun) 第一次滑雪。洪舒雲(yun) 是山西大同大學的學生,對於(yu) 平日裏並不喜歡運動的她來說,如果不是2022年冬奧會(hui) 開到了“家門口”,她可能不會(hui) 走進滑雪場,更不會(hui) 對看似“遙遠”的冰雪運動產(chan) 生興(xing) 趣。
初次滑雪,洪舒雲(yun) 在滑雪場待了4個(ge) 多小時,但刨去教練講解的時間,真正滑雪的時間不超過兩(liang) 個(ge) 小時。等到行程結束,脫掉滑雪板、滑雪鞋的那一瞬間,洪舒雲(yun) 覺得腳像灌了鉛似的,抬都抬不起來。但這並不影響她開始憧憬下一次的滑雪之旅。
而像洪舒雲(yun) 這樣,透過北京冬奧會(hui) 的精彩畫麵,已有嚐試意願的冰雪運動“小白”並不在少數。中青校媒的調查顯示,31.80%的受訪者親(qin) 身參與(yu) 過冰雪運動。尚未參與(yu) 過冰雪運動的受訪者中,60.34%是由於(yu) 所在地域氣候特征所致的冰雪運動設施較少而未參與(yu) ,20.87%有參與(yu) 的想法但還沒有合適的時機,還有10.04%的受訪者受製於(yu) 冰雪運動成本較高。在尚未參與(yu) 過冰雪運動的受訪者中,想嚐試冰雪運動的高達88.97%。
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冒出的網絡金句“短道速滑的盡頭是東(dong) 北”很形象,關(guan) 於(yu) 滑冰、滑雪那些事兒(er)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的高銘遙有著足夠的自信:“東(dong) 北人可是天生就會(hui) 滑冰。”來自牡丹江的他小時候第一次上冰就能順利滑行。冰雪就是東(dong) 北人的鄉(xiang) 愁,高銘遙對冰和雪都有著天然的親(qin) 切感。高三那年學習(xi) 壓力大,他趁著假日放鬆,選擇的也是滑雪。“我不僅(jin) 喜歡滑雪的刺激,還很喜歡在亞(ya) 布力雪場乘纜車上山的過程——腳下就是林海雪原,和電影《智取威虎山》裏的航拍鏡頭一樣。”
進入大學校園後,高銘遙發現學校裏開展的冰雪運動格外豐(feng) 富。“一到冬天,哈工大裏兩(liang) 個(ge) 地方人最多,一個(ge) 是圖書(shu) 館,另一個(ge) 就是冰場。”響應“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號召,學校裏開設了多種多樣的冰雪運動課程和活動,就連打雪仗都進了課程,“這是我們(men) 學校的網紅課,學名叫‘雪合戰’,是有特定規則的打雪仗。”
調查顯示,受訪者感知到的我國冰雪運動及氛圍變化,最明顯的要數冰雪運動的推廣力度更大了(75.80%),其次是職業(ye) 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的參與(yu) 度和成績提升了(71.12%),另外也有53.69%的受訪者感到身邊冰雪運動的設施變多、變全了,41.63%的受訪者感覺到身邊參與(yu) 冰雪運動的人更多了。
自信、刻苦、大氣成受訪大學生冬奧關(guan) 鍵詞
在洪舒雲(yun) 結束首次滑雪之旅後的第三天,中國隊的00後小將穀愛淩奪得北京冬奧會(hui)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洪舒雲(yun) 也成功地被青蛙公主“俘獲”,進而開始了對冬奧會(hui) 賽事的全麵關(guan) 注。在同為(wei) 00後的穀愛淩、蘇翊鳴身上,洪舒雲(yun) 感受到了他們(men) 的“個(ge) 性”和“想法”。穀愛淩在賽場一邊等成績一邊吃著韭菜盒子的畫麵,讓洪舒雲(yun) 發自內(nei) 心地佩服她的淡定。在她看來,除了天賦、實力、努力之外,強大的內(nei) 心、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都是重要的奪冠因素。
中青校媒的調查顯示,讓受訪者印象最深的參賽運動員是穀愛淩、武大靖和蘇翊鳴。受訪者最關(guan) 注的冬奧項目是花樣滑冰(69.56%)、短道速滑(63.73%)、自由式滑雪(44.41%)和單板滑雪(34.10%)。受訪者喜歡這些運動的原因依次為(wei) :“參賽項目選手的人格魅力非常吸引我”(78.64%)、“比賽刺激或觀賞性強”(69.49%)、“這項運動能代表年輕人的酷和態度”(50.58%)、“我自己喜歡參與(yu) 這項運動”(11.86%)。
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上的中國運動員,呈現出的鮮明特質是自信(89.83%)、刻苦(52.20%)、大氣(42.51%)、專(zhuan) 注(21.36%)、陽光(10.71%)。而這些青年運動員呈現出的特質中,自信(86.51%)、刻苦(51.93%)、大氣(40.81%)、專(zhuan) 注(26.64%)、陽光(19.80%)也是受訪者認為(wei) 與(yu) 當代中國最吻合的氣質。
上海理工大學的張政直言自己在00後運動員身上感受到了更蓬勃、更坦然的生氣。“特別是穀愛淩和蘇翊鳴,他們(men) 向世界展現了00後自信、多樣性的形象。身為(wei) ‘斜杠青年’,為(wei) 自己熱愛的事情拚搏,又能做到極致的呈現。”張政認為(wei) ,現在的中國青年更敢於(yu) 向外界、向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自信的一種體(ti) 現,“我們(men) 把北京冬奧會(hui) 推向全世界,其實也是把真正自信的中國推向全世界。”
“自信”“熱愛”也是賽場上的運動員給福建師範大學的黃野留下的最深的印象。“王詩玥和柳鑫宇讓我印象深刻,看到他們(men) 在冰上表演,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們(men) 的自信、大氣。”“享受比賽的過程”“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運動員的熱愛和努力”“好成績是錦上添花”一類的評論,既是運動員對競技結果的坦然,也顯示出這屆觀眾(zhong) 和網友對比賽結果的淡然態度。
在北京師範大學體(ti) 育與(yu) 運動學院首任院長毛振明看來,這樣的現象背後有偶然也有必然。“我們(men) 的國家強盛,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等已經深深植入這代年輕人心裏。”讓毛振明記憶深刻的是,他讀大學期間,恰逢1988年漢城奧運會(hui) 召開。那屆奧運會(hui) 上中國運動員莊泳奪得100米自由泳項目銀牌,但她沒有顯示出喜悅,反而麵露沮喪(sang) 。而那場比賽的第三名是一位美國選手,而且是衛冕冠軍(jun) ,她不僅(jin) 沒有表露出失望,還特別高興(xing) ,一直在歡呼、慶祝。外國運動員沒把拿奧運金牌作為(wei) 自己唯一的路,在毛振明看來,坦然的心態來源於(yu) 自信,這種自信源於(yu) 她背後的國家和文化。
在北京冬奧會(hui) 的賽場上,這樣的自信呈現在中國運動員的身上。在毛振明看來,這是因為(wei) 當下社會(hui) 氛圍產(chan) 生了變化。與(yu) 之對應的是,同比賽結果相比,運動員個(ge) 性化的人格和表達,成了媒體(ti) 爭(zheng) 相報道的趣聞。高亭宇在奪冠後的采訪中用“格路”形容自己的性格,這個(ge) 代表“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東(dong) 北方言詞被眾(zhong) 多媒體(ti) 討論。蘇翊鳴在賽場外的演藝經曆格外受到關(guan) 注,他在《智取威虎山》中的角色“小栓子”成了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的話題。而韭菜盒子、糖餅這些地道的北方麵食,也通過穀愛淩比賽間隙的“吃播”,推廣到了世界各地。
毛振明認為(wei) ,這種對個(ge) 性的包容和提倡,也是民族自信的一種表現。“我們(men) 把運動員當成一個(ge) 生動、活潑的個(ge) 體(ti) ,而不是一個(ge) 完美的、被束之高閣的榜樣。我們(men) 的運動員遵守規則,但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每個(ge) 孩子的個(ge) 性都被充分尊重,都能展現出他們(men) 正向的、可愛的一麵。”
生動“小麵貌”組成國家新麵貌
當運動員入場式伴奏從(cong) 串聯的19首世界名曲緩緩過渡至《歌唱祖國》的激昂旋律時,正在電視機前觀看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的張政直言“自己整個(ge) 人都沸騰了”。因為(wei) 平時經常練習(xi) 小提琴,就讀於(yu) 上海理工大學的他對開幕式上的音樂(le) 有著更為(wei) 深刻的感受:“一開始,體(ti) 會(hui) 世界文化交融一體(ti) ,一瞬間,感受民族文化驚豔世界。”
在張政看到的冬奧會(hui) 相關(guan) 報道裏,自信不僅(jin) 僅(jin) 表現在運動員身上。提起在開幕式上對著運動員極力舞動、大喊“Welcome to China”的高校誌願者,張政表示:“這是一種能夠在北京零下的氣溫裏融化一切陌生感的熱情。”在他看來,中國青年向世界展示的是一種非常自信、包容、友好的形象。
陳瑞清曾在學校組織下到賽場觀賽,從(cong) 下大巴車的地方到場館內(nei) 的那段路上,許多誌願者都會(hui) 熱情地對她說“歡迎來到體(ti) 育館”“記得給中國隊加油哦”。比賽結束離場時,大多數遇到的誌願者也會(hui) 說“感謝您來看比賽”。“他們(men) 的熱情和快樂(le) 讓我感受到他們(men) 是真的很享受誌願服務的過程,他們(men) 並不把工作當作一個(ge) 單純的任務,這讓我覺得非常驚喜。”
陳瑞清還記得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演唱奧林匹克會(hui) 歌的馬蘭(lan) 花合唱團。“這個(ge) 環節非常用心,也很讓人感動。不管你生活在城市還是鄉(xiang) 村,每個(ge) 人都有機會(hui) 參與(yu) 到國家舉(ju) 辦的大型活動當中。”北京冬奧會(hui) 火炬的點燃過程也讓陳瑞清記憶深刻。“它不僅(jin) 和低碳的理念相契合,而且‘大雪花’是由所有參賽國的引導牌組成,反映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概念。”這樣的設計讓陳瑞清理解了中國要表達的麵對世界的態度,“我們(men) 友好地和每個(ge) 國家交往,用心歡迎來自每個(ge) 國家和地區的朋友。這從(cong) 冬奧會(hui) 的後勤保障也能看出,北京冬奧組委有多麽(me) 用心,也獲得了各國運動員的好評。”北京冬奧會(hui) 主火炬現在就放在冰立方前的廣場上,去看比賽那天,陳瑞清特意去和火炬合了張影。
當奧運火炬時隔14年再次來到“鳥巢”,從(cong) “同一個(ge) 世界,同一個(ge) 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在張政看來,兩(liang) 屆奧運會(hui) 既有“堅守”,也有“改變”:“不變的是一如既往的專(zhuan) 業(ye) 與(yu) 溫暖,改變的是更自信、更開放的心態。”
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對北京冬奧會(hui) 的印象,包括科技創新(68.41%)、綠色環保(54.31%)、世界同心(38.98%)、自信從(cong) 容(35.80%)、開放包容(31.19%)等。
“2008年,我們(men) 國家的GDP還是現在的四分之一。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上,我們(men) 致力於(yu) 向世界介紹自己。而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需要用一張名片來自我介紹,我們(men) 以和世界共融、一起向未來的姿態出現。國家的發展、強盛促進了我們(men) 自信的形成,讓我們(men) 的運動員、我們(men) 的青少年去平視世界。”在毛振明看來,北京冬奧會(hui) 對中國青少年最重要的教育意義(yi) ,也是對民族自信的塑造。“盡管北京冬奧會(hui) 舉(ju) 辦的國際環境非常複雜,但無論是在辦賽水平上、賽事疫情防控上、國內(nei) 外評價(jia) 上、中國運動員的表現上,這都堪稱一次非常成功的國際賽事。我們(men) 的運動員、青少年,都是在這種嶄新的國家麵貌下,一個(ge) 個(ge) 生動的‘小麵貌’,這些‘小麵貌’表現出的點點滴滴,對我們(men) 的國人都有一種裏程碑式的教育意義(yi) 。”(記者畢若旭 程思 羅希 王軍(jun) 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