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網課走紅“泛知識”仍需規範
今年年初,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駱玉明的實名認證賬號發布了第一條視頻。視頻末尾,他表示很快將會(hui) 推出一門關(guan) 於(yu) 《詩經》的課程。“我們(men) 的美麗(li) 古典之旅,就從(cong) 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開始。”如今,越來越多的專(zhuan) 家教授選擇在視頻平台開課。(見2月21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不少人眼中,短視頻內(nei) 容“泛娛樂(le) 化”嚴(yan) 重。事實上,各短視頻平台為(wei) 了尋找新增長點,提升差異化競爭(zheng) 力,滿足碎片化時代人們(men) 對知識的旺盛需求,開始紛紛布局“泛知識”短視頻領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已有超過300位名師學者入駐B站,覆蓋近百個(ge) 學科專(zhuan) 業(ye) ,800多個(ge) 認證高校號、近萬(wan) 個(ge) 學院號也已入駐。
短視頻平台上人人都能發出聲音,一些人並不具備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知識素養(yang) ,卻在網絡上嘩眾(zhong) 取寵,進行情緒化表達,甚至故意采取獵奇的手法來博取流量,對受眾(zhong) 造成誤導。在眾(zhong) 聲喧嘩中,需要多一些真正的專(zhuan) 家學者發出理性而專(zhuan) 業(ye) 的聲音,這樣才能避免受眾(zhong) 受到錯誤引導。
雖然“教授開講”等“泛知識”短視頻、網課給網友打開一扇通往知識殿堂的窗口,但在短視頻平台上向網友輸送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課堂講課差別很大。短視頻是一種“碎片化”學習(xi) ,受眾(zhong) 千差萬(wan) 別,不像在學校課堂上全是年齡相仿、經曆相似的學生。有的網絡觀眾(zhong) 具有相當高的學術素養(yang) ,網課有沒有“幹貨”,騙不過他們(men) 的眼睛,有的則文化程度較低,如果網課做不到雅俗共賞,會(hui) 增加他們(men) 的理解難度,減損他們(men) 的學習(xi) 興(xing) 趣。專(zhuan) 家學者入駐短視頻平台開講,並非易事,更充滿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泛知識”類短視頻走紅,不僅(jin) 衍生了粗製濫造、跟風追隨等問題,也產(chan) 生了侵權問題。所以,既要鼓勵更多專(zhuan) 家學者到短視頻平台開課,傳(chuan) 播真正有價(jia) 值的知識,也要加強管理,平台要對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chan) 權的博主發出警告,及時下架相關(guan) 作品。監管部門則要加強對短視頻平台的監管,督促平台履行好管理責任。
對公眾(zhong) 來說,“碎片化”學習(xi) 也是一種學習(xi) 方式,也能汲取知識營養(yang) ,但短視頻上的“碎片化”學習(xi) 難以滿足用戶深度閱讀、係統學習(xi) 的需求,要想係統學習(xi) ,應選擇正規教育渠道進行培訓或提升。“教授開講”“泛知識”短視頻,有利於(yu) 提升短視頻平台的差異化競爭(zheng) 力,各大短視頻平台要堅持“內(nei) 容為(wei) 王”,對“泛知識”短視頻持續加強規範,讓優(you) 質網課更好地講下去。(戴先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