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每一片“雪花”匯聚成磅礴力量

發布時間:2022-02-22 11:11:00來源: 光明日報

  點點雪花,如何點燃一個(ge) 冬天?中國以全球共通的體(ti) 育語言,向世界發出逐夢冰雪的盛情邀約。

  時隔13年,奧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北京點燃。在這座“雙奧之城”,賽場內(nei) ,運動員們(men) 奮力拚搏;賽場外,各行各業(ye) 保駕護航。在世界的見證下,中國奉上了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hui) 。正如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所說:“我們(men) 正在北京創造曆史!”

  驚豔世界的背後,是大膽的創新、科學的籌謀、無私的付出,是每一片身處其中的“雪花”共同匯聚成的磅礴力量。科技創新、人文關(guan) 懷、綠色行動,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寫(xie) 下了生動注腳。

  科技加碼:盡顯中國智慧

  隨著國家體(ti) 育場“鳥巢”中心那塊“世界上最大的地屏”震撼亮相,北京冬奧會(hui) 如約而至。

  點點星光,在地屏上追隨著孩子們(men) 輕盈的步伐。人工智能、超高清渲染、5G、8K等一係列高新技術的應用,不僅(jin) 讓小演員們(men) 的表演有了更大自由度,也讓本屆冬奧會(hui) 開幕式更具驚喜與(yu) 浪漫。

  大幕開啟,更多曾經代表“未來”的想象,隨著北京冬奧會(hui) 盡數來到眼前。

  中國智造大展身手,為(wei) 運動員保駕護航。“快、護、暖、美”的冬奧“戰袍”,幫助運動員取得最好的成績;體(ti) 育風洞實驗室,讓運動員更好、更快、更精準地改進技術動作;移動診療車和智能移動方艙,為(wei) 受傷(shang) 運動員提供及時的治療……

  蓬勃的科技力量,讓寒冬與(yu) 疫情也無法隔絕冬奧的熱情。室外觀賽、嚴(yan) 寒天氣,科研團隊研發新技術,提高場內(nei) 觀眾(zhong) 的熱舒適感受;8K畫麵結合5.1的多聲道環繞立體(ti) 聲,讓“雲(yun) ”觀賽的觀眾(zhong) 獲得更充實的感官體(ti) 驗……

  科學技術與(yu) 環保理念交織,編織出“可持續、向未來”的願景。“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清潔能源點亮冬奧賽場;火炬采用環保的氫燃料,保證了其在極寒天氣仍能熱烈燃燒……

  從(cong) 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賽事組織、賽會(hui) 服務,到場館運行、觀賽、疫情防控,“科技冬奧”隨處可見。從(cong) 申冬奧成功開始,“科技冬奧”就成為(wei) 冬奧籌辦工作的關(guan) 鍵詞之一。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了“科技冬奧”重點專(zhuan) 項,麵向北京冬奧會(hui) 的實際需求,圍繞辦賽、參賽、觀賽、安全、示範5大板塊部署科研任務。

  “科技冬奧專(zhuan) 項共安排部署80個(ge) 科研項目,共有212項技術在北京冬奧會(hui) 上落地應用。”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說。

  5G共享、8K傳(chuan) 播、氫能出行、智能車聯網、100%清潔電力等高新技術示範應用點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科技冬奧”的智慧結晶勢必在“後冬奧”時代成為(wei) 推動創新發展的持久動力。

  人文關(guan) 懷:共沐習(xi) 習(xi) 春風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舉(ju) 辦時,我正在島內(nei) 本科學習(xi) 。當時,看到祖國上下對奧運會(hui) 的熱情,我無比激動,期待有朝一日能夠親(qin) 眼見證並親(qin) 身參與(yu) 祖國舉(ju) 辦的重大體(ti) 育賽事。”北京大學體(ti) 育教研部老師陳文成來自台灣彰化,他今年終於(yu) 實現了願望,成為(wei) 一名冬奧城市誌願者。

  恰逢農(nong) 曆新年,賽場內(nei) 外,誌願服務站點成為(wei) 年味兒(er) 最濃的地方。一場場主題活動陸續開展,一幅幅海報傳(chuan) 遞冬奧年味,一張張手繪賀卡送進千家萬(wan) 戶。

  陳文成在誌願崗位上忙碌著。他和在北京的台灣青年策劃了“台灣周”活動,提供台胞誌願者舞蹈教學、閩南語冬奧祝福教學、兩(liang) 岸知識問答競猜等多項活動,獲得一致好評。

  “希望通過我們(men) 的努力,讓誌願服務站成為(wei) 奧運文化與(yu) 中華文化的展示窗口、兩(liang) 岸青年融合發展的交流窗口、誌願服務精神的傳(chuan) 播窗口。”陳文成難掩興(xing) 奮之情。

  誌願服務工作是冬奧會(hui) 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辦好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hui) 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本屆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期間,有近2萬(wan) 人投身賽會(hui) 誌願服務,約20萬(wan) 人次參與(yu) 城市誌願服務工作,758個(ge) 城市誌願服務站悉數“開門迎客”。

  與(yu)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誌願者的工作相比,本屆冬奧會(hui) 麵臨(lin) 更大挑戰。這些挑戰,不僅(jin) 來自冰雪運動的特殊性、賽區之間的奔波,還有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廣大誌願者始終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最熱情的服務,助力疫情防控,普及冬奧知識,推廣冰雪運動。

  在他們(men) 的努力下,飽含溫度的人文關(guan) 懷遍布各個(ge) 角落,就像開幕式上飄散的蒲公英,播撒著愛與(yu) 友誼的種子,帶來春天的綠意與(yu) 生機。

  綠色承諾:共享可持續未來

  大跳台飄逸的現代感造型,加上昔日首鋼冷卻塔粗獷的工業(ye) 感輪廓,共同勾勒出北京西部一條全新的天際線。

  本屆冬奧會(hui) ,北京賽區除了大跳台和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外,國家體(ti) 育場“鳥巢”、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五棵鬆體(ti) 育中心和首都體(ti) 育館都在不同程度改造後得以利用。

  “這是我見過的最美場館,能在這裏比賽簡直是一種榮幸。而且這種場館再利用的方式真是太讚了,畢竟這裏曾經是夏奧會(hui) 的遊泳比賽場館。”美國冰壺混雙隊員維多利亞(ya) ·珀辛格說。

  “水立方”在改造後,是世界上首個(ge) 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也是唯一可以運行水上項目和冰上項目的雙奧場館。賽後,這裏將在遊泳季和冰上季之間切換,向大眾(zhong) 開放。

  綠色辦奧的理念和成果,生動呈現在世人麵前。建設低碳場館,所有場館都達到綠色建築標準,4個(ge) 冰上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製冷劑,建成超過5萬(wan) 平方米超低能耗示範工程,三大賽區26個(ge) 場館全麵使用低碳能源,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場館“綠電”全覆蓋;構建低碳交通體(ti) 係,節能與(yu) 清潔能源車輛在賽時車輛中占比超八成;使用6個(ge)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場館……

  國際奧委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協調委員會(hui) 主席小薩馬蘭(lan) 奇表示,北京冬奧會(hui) 將成為(wei) “最綠色”的奧運會(hui) 。

  對自然的敬畏、對地球的關(guan) 懷,在世界處於(yu) 動蕩和變化的今天,顯得格外珍貴。北京冬奧會(hui) 的綠色低碳實踐,是富有活力的“中國方案”,也為(wei) 後人留下了豐(feng) 富、寶貴的可持續性奧運遺產(chan) 。

  (本報北京2月21日電 本報記者 劉夢)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