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裝偶像劇陷入寒冬的是什麽
觀點提要
區別於(yu) 當代生活框架內(nei) 的現代偶像劇,附著詩意、絢爛之美,受文化資源加持的“古偶”本應有更為(wei) 充盈的表現空間,但近年來的“古偶”卻走向了式微,諸多平台S+級別的古偶類項目紛紛遇冷。網友對於(yu) 《鏡·雙城》“虛弱而又虛張聲勢”的評價(jia) 並非個(ge) 例,影視市場上頻繁的工業(ye) 流水線式作業(ye) ,使一係列IP改編作品雖然題材各異,卻麵貌相似,劇方匱乏的愛情想象難以對接當下審美升級的觀眾(zhong) ,一場又一場的“工業(ye) 愛情”引發了觀眾(zhong) 更為(wei) 嚴(yan) 重的審美疲勞。
《鏡·雙城》是2022年首部S+級別IP改編劇作。雖然具有奇幻色彩,但其王朝更迭的時代背景、長袖束發的造型設計,唯美浪漫的場地布景、青春靚麗(li) 的演員選角,都讓它隸屬於(yu) “古裝偶像劇”的範疇之內(nei) 。“古偶”向來是影視市場中最具熱度的題材類型,與(yu) 主體(ti) 受眾(zhong) 精準對接,數據底盤龐大,加之近年來“古偶”頭部IP影視化進程加速,原著的粉絲(si) 基礎也為(wei) 影視作品貢獻著天然的話題度。
《鏡·雙城》首播當日播放量即破億(yi) ,可見觀眾(zhong) 對其期待值頗高,但是隨著劇集的演繹,直至收官,該劇的熱度卻持續下跌,網絡口碑也有所下滑。分析改編前後,筆者認為(wei) 對原著中諸多家國思想和磨難曆程、衝(chong) 突視角和反抗理念進行刪節,隻留存愛情這一條單線,是《鏡·雙城》改編劇未能充分吸引觀眾(zhong) 的重要原因之一。
削弱家國矛盾主線,劇情變得單薄
《鏡·雙城》改編自網絡文學作家滄月的長篇奇幻小說《鏡》係列,故事中空桑國因內(nei) 政腐朽、冰族入侵而亡國,十萬(wan) 遺民被迫沉睡於(yu) 無色城,太子真嵐與(yu) 太子妃白瓔意圖複國,鮫人一族也因海皇蘇摩的出現而燃起重返自由的希望,三個(ge) 族群之間的恩怨糾葛使雲(yun) 荒大陸陷入裂變。影視劇對原著進行了較大改動,將感情基調從(cong) 淒婉哀傷(shang) 調為(wei) 輕快陽光,將男主蘇摩的人設從(cong) “花無缺”變為(wei) “小魚兒(er) ”,刪除了獻祭、車裂、傀儡、巫術等暗黑元素。
如果以上處理尚可說是在影視化的正常考量下所做出的決(jue) 定,那麽(me) 改編過程中對原著核心矛盾的架空,以及由此帶來的敘事邏輯和權謀情節的弱化,卻讓觀眾(zhong) 難以用“常理”度之。原著中冰族覆滅空桑後,延續了對鮫人的奴役,悲慘的族群曆史讓男主蘇摩心中充滿敵對情緒,也讓他與(yu) 空桑白瓔的無望之愛具備了動人之處。影視劇則“大筆一揮”,“取消”了鮫人一族七千年的血淚史,改為(wei) 反派空桑青王違背“律法”的個(ge) 體(ti) 行為(wei) 。這讓橫亙(gen) 在人物之間的國仇家恨驟然消失,原有的衝(chong) 突關(guan) 係不再。雖然仍在具體(ti) 話語層麵沿用“七千年恩怨”這一表述,實際上不過是“一百年前”短暫的一段陰謀。難以自洽的邏輯使劇情推進乏力,於(yu) 是影視劇增加了搶奪海魂珠、安置黑曜石、尋找辟水珠、製作避光珠、偷取玄黃經等情節,將複調式敘事變為(wei) 單線推進的任務驅動型敘事。去除了結構的複雜性,簡單的點式矛盾成為(wei) 觸發“副本”類情節的動力源,“自作聰明的反派人物”與(yu) “自作主張的正派人物”以概念化的行為(wei) 填充了空餘(yu) 劇情,由此引發觀眾(zhong) 對於(yu) 情節枯燥乏味、敘事節奏緩慢的不滿。
僅(jin) 以愛情為(wei) 名,動機顯得突兀
原著《鏡》係列以少女那笙的外部視角呈現雲(yun) 荒大陸的力量格局,展現了“桃源”與(yu) “地獄”的間隔、“絕色”之下的悲鳴、“以戰止戰”的勇氣與(yu) 絕望、蒼茫大地上的權力紛爭(zheng) 與(yu) 複雜人性。以人物的艱難選擇叩問個(ge) 體(ti) 夢想與(yu) 家國責任之間的關(guan) 係,以群像塑造問詢多元立場下跨越視野的方法,以族群前史探討“冤冤相報”的民族仇恨如何停止循環,以現實境遇質疑“拯救”的理想色彩。而這些原著中有關(guan) 自由、反抗、家國的議題,均在影視劇中輕盈掠過,聚合為(wei) “愛情”一詞。
《鏡·雙城》對於(yu) 劇情詳略的重置使人物的感情線索得以明晰、延伸,但情感因素的增量也讓人物的行為(wei) 動機略顯漂浮,人均“戀愛達人”:蘇摹(原著為(wei) 蘇摩)允準部族合作的原因不再出於(yu) 戰略的考量,而是為(wei) 了白瓔能夠“如願”,其心願也從(cong) “自由”變為(wei) “帶白瓔回碧落海”;那笙因為(wei) 喜歡鮫人炎汐才決(jue) 定幫助空海聯盟,而非對蒼生的憐憫;隻有受到定情信物感召,沉眠的白瓔才能立即蘇醒;蘇摹使用禁術後,獲取的既是力量,也是表白的勇氣;真嵐太子不顧家國,對白瓔說出“你最重要”,海皇蘇摹則反駁屬下“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我又怎麽(me) 能做一個(ge) 頂天立地的海皇呢?”配角在箭雨中守城,男女主在塔上談情說愛;漫天風隼襲城,室內(nei) 卻上演“兩(liang) 男爭(zheng) 救一女”的戲份。廣闊的外部場景與(yu) 局促的內(nei) 部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恰好在視聽語言上直指主角人設的更改與(yu) 局限。
事業(ye) 線的平緩襯托了感情線的陡峭之感,仿佛在幾個(ge) 套路的“組合拳”中,“愛情”便得到了確認。英雄救美時的公主抱、口吸毒液,共處時的賞星空、賞煙花、遊燈會(hui) 、交換信物,以“誤會(hui) ”“爭(zheng) 吵”“解釋”“保護”為(wei) 主題的情節套路反複排列組合,仿佛一套程序化的戀愛公式。雖然大眾(zhong) 視野下的情愛邏輯尚未失效,“古偶”仍以羅曼蒂克式的故事為(wei) 有效供給,原著中的言情部分也是作品最出彩的記憶點之一,但此類模板化的“平整工藝”,不免讓人物情感模式流於(yu) 俗套。國族立場下,人物關(guan) 係本應顯露出宿命般的隔絕與(yu) 依偎,而經由影視化的淘洗,克製、守護、救贖等意味逐一流失,變為(wei) “美強慘”男主“以命換心”、深情男二“求而不得”的經典搭配。
視聽重心被放置於(yu) 男女主表達“思念”“關(guan) 心”的獨白、對話、凝視等場景上,但其“虐戀”的邏輯卻有待考量,於(yu) 是便產(chan) 生了“話中滿是‘子民’,眼中滿是‘愛情’”的割裂之感。當觀眾(zhong) 不再被敘事內(nei) 容所吸引,便會(hui) 對敘事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演員的聲台形表、特效、濾鏡、剪輯等製作品質上的附加條件頓成負麵評價(jia) 的其他誘因。遺憾的是,影視劇《鏡·雙城》在這些方麵均表現欠佳,櫻花、煙花、鏡湖等特效略顯失真,“濾鏡磨皮過度”“配音不貼臉”“BGM比主角更深情”等相關(guan) 詞條發酵為(wei) 輿論熱點。
IP時代的古偶劇何去何從(cong) ?
與(yu) 同期熱劇“對撞”並不是《鏡·雙城》未能博得觀眾(zhong) 青睞的原因,饒是被稱為(wei) “開年爆劇”的《開端》也不免在其劇情節奏和現實性上引發爭(zheng) 議。影視市場的飽和,讓觀眾(zhong) 對於(yu) 敘事邏輯、節奏的要求水漲船高,而劇方製作的精良與(yu) 否,觀眾(zhong) 心中也自有評判。雖然《鏡·雙城》在影視處理上也存在著簡明直入等優(you) 點,但是主體(ti) 敘事的懸浮與(yu) 情感發展的套路化,讓它不免在大眾(zhong) 討論現場失利。粉絲(si) “控評”所營造的火熱氛圍背後,是對《鏡·雙城》的集體(ti) “吐槽”。
區別於(yu) 當代生活框架內(nei) 的現代偶像劇,附著詩意、絢爛之美,受文化資源加持的“古偶”本應有更為(wei) 充盈的表現空間,但近年來的“古偶”卻走向了式微,諸多平台S+級別的古偶類項目紛紛遇冷,“高成本”“大製作”與(yu) 當紅藝人的組合不僅(jin) 未能交出與(yu) 宣傳(chuan) 聲勢相符的答卷,反而消磨了觀眾(zhong) 對於(yu) “S+”的期待,如《月上重火》《遇龍》《千古玦塵》《君九齡》等知名IP改編劇均未收獲與(yu) 製作成本、大眾(zhong) 心理預期相匹配的成績。敷衍之下,何談細節?網友對於(yu) 《鏡·雙城》“虛弱而又虛張聲勢”的評價(jia) 並非個(ge) 例,影視市場上頻繁的工業(ye) 流水線式作業(ye) ,使一係列IP改編作品雖然題材各異,卻麵貌相似,劇方匱乏的愛情想象難以對接當下審美升級的觀眾(zhong) ,一場又一場的“工業(ye) 愛情”引發了觀眾(zhong) 更為(wei) 嚴(yan) 重的審美疲勞。
在古偶劇的影視發展脈絡中回溯,2021年的《周生如故》《禦賜小仵作》,2020年的《琉璃》,2019年的《東(dong) 宮》《錦衣之下》等口碑優(you) 良的影視作品,無一不注重邏輯鏈的維護,重點把控劇本,對敘事內(nei) 容精益求精,憑借情節、人物性格上的細節設置多次“破圈”。正是以“文藝作品”而非“商業(ye) 作品”為(wei) 自身定位的影視開發,拓展了原有IP的價(jia) 值空間,也助力著影視生態的正向循環。
《鏡·雙城》隻是2022年古偶類IP改編劇的開端,還有一係列知名IP正處於(yu) 開發狀態,例如滄月的《朱顏》、九鷺非香的《護心》、傾(qing) 泠月的《且試天下》、星零的《帝皇書(shu) 》、關(guan) 心則亂(luan) 的《星漢燦爛,幸甚至哉》,它們(men) 的影視改編作品將為(wei) “古偶”市場回溫,還是為(wei) “古偶”的“寒冬期”延長時限,我們(men) 拭目以待。
(作者分別為(wei)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李瑋 邢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