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影為媒 定格山鄉之美

發布時間:2022-02-22 14:45:00來源: 人民日報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村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精神文化需求也要跟上。當前,以藝術助力鄉(xiang) 村建設的實踐正在廣袤的鄉(xiang) 村大地展開。引入一種藝術門類豐(feng) 富村民生活、以藝術創意帶動傳(chuan) 統手工藝發展、根植於(yu) 鄉(xiang) 村傳(chuan) 統風貌進行藝術設計改造……藝術的介入、村民的參與(yu) ,讓村落更美,也激活了鄉(xiang) 村發展的更多路徑。本版今起推出“藝術改變鄉(xiang) 村”係列報道,展現藝術賦能鄉(xiang) 村建設的生動圖景,感受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中的藝術力量。

  ——編 者

  青山隱隱,雲(yun) 霧繚繞,近水如帶,淙淙流淌。安徽宣城寧國市港口鎮的青山綠水間,坐落著一個(ge) 靜謐的小山村。這個(ge) 村子有些不一樣:形似吉他的表演舞台、造型各異的竹藝雕塑、豐(feng) 富多彩的3D繪畫,把原本普通的山村裝點得活力十足。

  這裏是西村村。港口鎮黨(dang) 委委員李雪說:“西村村的藝術化改造,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觀賞,旅遊旺季時,車在村外都要排好幾公裏。”

  藝術扮靚鄉(xiang) 村,小小山村,美麗(li) 蝶變。

  改造鄉(xiang) 村景觀,形成藝術品牌

  村裏的一根電線杆,被繪成了金箍棒,後麵的牆上又畫了個(ge) 孫悟空,看起來栩栩如生。走在西村村,農(nong) 家院落牆上的3D童趣畫,讓人忍不住駐足拍照。

  走進一處農(nong) 家院落,沿著青石板路,一座白牆黛瓦的皖南古民居出現在眼前,屋簷下一排大紅燈籠微微擺動,牆角處的紫色花架引人注目,庭院裏擺著幾張歐式長椅和秋千,中西結合的設計風格為(wei) 古宅增色不少。

  不一樣的村景,得益於(yu) 港口鎮啟動的美麗(li) 庭院創建工作。2016年起,鎮裏鼓勵村民對自家庭院進行藝術改造,並給予適當補助,藝術元素開始融入西村村的生活。2017年,西村村邀請專(zhuan) 業(ye) 團隊,以“遇見童年的自己”為(wei) 主題,在院牆上進行3D繪畫,讓這裏成了網紅打卡地。周末,會(hui) 有不少市民來村裏尋找童年記憶。

  之後,村裏通過政策獎補、土地流轉,鼓勵大戶統一進行農(nong) 作物種植,保持田園風貌的完整性。與(yu) 此同時,引入社會(hui) 力量,對村裏的閑置、廢棄房屋進行藝術化改造,古風館、光影藝術館等陸續建起來。

  變化的不隻是村裏的建築,文藝活動也逐漸豐(feng) 富起來。每年4月,皖南花鼓戲文化周如約而至。劇團聯合舞蹈隊、龍燈隊為(wei) 村民和遊客獻上一場場精彩的文藝表演。此外,還有“年味·西村”“田園大秀場”“夢幻·西村夜”等活動……寧國市副市長、港口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李華說,通過一係列活動,西村村形成了獨有的藝術IP,收獲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攝影家走進山村,村民愛上拍攝

  走在村裏的鄉(xiang) 間小路,會(hui) 被一麵麵攝影牆吸引。斑駁的古宅外牆上,幾十幅照片整齊排列,既有風景照,也有人物特寫(xie) 。“攝影牆不僅(jin) 美化了村居環境,更是西村村近幾年發展變遷的最好見證。”李雪說。

  幾年前,當地黨(dang) 委政府在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的支持下,決(jue) 定以攝影為(wei) 抓手,打造西村村特色藝術品牌。2018年,西村村正式被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命名為(wei) 中國首個(ge) 攝影藝術鄉(xiang) 村。

  2018年10月,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紀實委員會(hui) 、《中國攝影》雜誌等單位,在西村村舉(ju) 辦了首屆“鄉(xiang) 村裏的中國·安徽寧國港口鎮”全國攝影大展,各地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住西村、遊西村、拍西村。“攝影大展舉(ju) 辦了4屆,每年我們(men) 都會(hui) 挑選優(you) 秀的作品上牆展示,攝影牆已經成為(wei) 村裏的一個(ge) 特色景點。”李雪說。

  西村村來了攝影家,西村村的村民也愛上了拍攝。農(nong) 閑時節,西村村舉(ju) 辦手機攝影培訓活動,邀請各地的攝影家給村民傳(chuan) 授攝影技巧。“村民通過手機記錄生活,在網上分享生活,無形中擴大了西村村的影響力。”李華說。

  49歲的村民汪大勇連續兩(liang) 年參加了村裏的攝影培訓班,拍照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汪大勇驕傲地說:“前兩(liang) 年,我以村裏皖南花鼓戲為(wei) 主題拍攝的照片,在攝影大展中拿到了一等獎。”

  攝影走入西村村,改變的不隻是村民。從(cong) 用攝影記錄生活到舉(ju) 辦4屆全國攝影大展,從(cong) 探索藝術家駐村計劃到成為(wei) 中國首個(ge) 攝影藝術鄉(xiang) 村,從(cong) 建立西村照相館到西村景區被評為(wei) 3A級旅遊景區,安徽省攝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李曉紅說:“近年來,西村村逐漸形成‘攝影藝術+’帶動‘多元藝術+’的發展模式,攝影成為(wei) 村裏與(yu) 外界交流溝通的平台。”

  帶火旅遊產(chan) 業(ye) ,村裏人氣更旺

  臨(lin) 近傍晚,漫步西村村,陣陣香味撲鼻而來。循著香氣,走入村裏的一家民宿,廚房裏,老板汪文琪正和妻子忙得不可開交。

  西村村三麵環山,耕地稀少,原本村民的經濟收入以農(nong) 林業(ye) 和外出務工為(wei) 主。今年54歲的汪文琪多年來也一直和妻子在外打工。2017年,轉機到來。隨著藝術改造的深入,汪文琪瞅準機會(hui) ,回到村裏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

  為(wei) 了與(yu) 整村藝術氛圍相契合,改建時,汪文琪費了不少心思,院裏的舊物改造、屋裏的藝術根雕等,都經過精心設計,一步一景。“通過旅遊產(chan) 業(ye) 的帶動,越來越多人回到村裏。”李華說:“如今的西村村更有人氣”。

  打造文創藝術的宣州區前進村、以現代田園藝術為(wei) 主題的郎溪縣下吳村……在宣城,越來越多的村莊走上了藝術改變鄉(xiang) 村之路。“我們(men) 啟動了‘皖南星7天’藝術鄉(xiang) 村品牌打造計劃,將用3年時間,分別在7個(ge) 市區縣重點打造1個(ge) 藝術鄉(xiang) 村、培育1個(ge) 藝術鄉(xiang) 村,充分發揮藝術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的助力作用。”宣城市文聯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陶德寶說。(田先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