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絡劇:從流量至上回歸內容為王

發布時間:2022-02-23 15: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影視銳評】

  作者:袁夢倩(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研究員)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台網互動深化和技術創新驅動下,網絡劇與(yu) 傳(chuan) 統電視劇文藝創作標準逐漸趨同,網絡劇的內(nei) 容生態正在發生深刻的轉型迭代。網絡劇的發展更強調精品化的方向,題材更豐(feng) 富,製作更精良,從(cong) 流量至上回歸內(nei) 容為(wei) 王。創作愈發重視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深度介入社會(hui) 現實逐漸成為(wei) 網絡劇發展新氣象。

  新氣象首先表現在網絡劇對時代變革題材的介入。主旋律網絡劇的題材更為(wei) 多元,注重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激發觀眾(zhong) 強烈的情感共鳴,從(cong) 而建構觀眾(zhong) 的認同感和主流價(jia) 值觀。同時,這些網絡劇試圖在傳(chuan) 統主旋律敘事與(yu) 新生代網感敘事之間探索柔性表達的路徑,形成一種生活化、浪漫化的美學風格,吸引更多年輕觀眾(zhong) 。脫貧攻堅題材劇《在希望的田野上》直麵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一係列現實問題,從(cong) 青年視角真實刻畫鄉(xiang) 村生活,以影像的力量激勵廣大青年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鄉(xiang) 村煥發新的活力。《掃黑風暴》根據轟動全國的真實案件改編,觸及套路貸、行業(ye) 壟斷、暴力拆遷等社會(hui) 痛點,弘揚了掃黑除惡、反腐倡廉的正氣。《一起深呼吸》則開拓了網絡劇在援外醫療領域的題材空白,體(ti) 現了救死扶傷(shang) 的醫者仁心,以及中國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的人道主義(yi) 擔當。

  曆史題材網絡劇也同樣將個(ge) 體(ti) 命運鑲嵌在時代變革的圖景之中,為(wei) 平凡人立傳(chuan) ,為(wei) 時代畫像。《王牌部隊》探索軍(jun) 旅劇的年輕化表達,以軍(jun) 人成長曆程折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軍(jun) 隊的變革,融匯個(ge) 體(ti) 敘事的青春氣息與(yu) 宏大敘事的史詩品質。《勇敢的心2》講述抗戰時期普通人舍身取義(yi) ,以國家救亡圖存為(wei) 己任的經曆,彰顯民族氣節。諜戰劇《叛逆者》深描心懷報國理想的青年樹立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的心路曆程,抒寫(xie) 時代洪流中的革命浪漫主義(yi) 情懷。

  頭部網絡視聽平台在網絡劇產(chan) 業(ye) 升級和主流化探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jin) 引進優(you) 質內(nei) 容,更強化主旋律題材的策劃和原創內(nei) 容的開發與(yu) 製作,突出平台的社會(hui) 責任,把握時代脈搏,引領文化風向。這也標誌了網絡劇產(chan) 業(ye) 進一步突破亞(ya) 文化領域,躋身主流文化,觸達各圈層受眾(zhong) 。

  其次,新氣象表現為(wei) 對社會(hui) 熱點議題的介入。隨著類型化日臻成熟,網絡劇更注重開拓能引起社會(hui) 共鳴的題材,參與(yu) 探討社會(hui) 熱點議題。都市情感劇貼近現實生活,折射當下的生活方式和社會(hui) 心態。比如《愛很美味》呼應疫情背景下人們(men) 的生活經驗,以輕喜劇的形式展現而立之年的女性在婚戀和職場中遭遇的重重困難,在詼諧幽默中引發觀眾(zhong) 情感共鳴。揭示社會(hui) 問題的懸疑劇蔚然成風,借懸疑類型之殼,探討人的生存狀態以及人性和社會(hui) 的複雜性。《八角亭謎霧》精心構築複雜微妙的家庭關(guan) 係,細膩刻畫原生家庭悲劇中的心理創傷(shang) 與(yu) 修複。《女心理師》透視當下校園暴力、職場欺淩、產(chan) 後抑鬱等問題,呼籲人們(men) 關(guan) 懷心理健康。

  此外,網絡劇的現實主義(yi) 也並不局限於(yu) 當下時空,《贅婿》雖是古裝片,卻注入了當代性別平等的意識。《雪中悍刀行》突破傳(chuan) 統武俠(xia) 劇的敘事窠臼,細膩刻畫主角的心理狀態,在個(ge) 體(ti) 自由與(yu) 濟世擔當的選擇中展現人性與(yu) 道義(yi) ,是一種更契合當代青年精神追索的“心理寫(xie) 實主義(yi) ”。

  第三,新氣象還表現為(wei) 對地方文旅傳(chuan) 播的介入。一些網絡劇精心植入地方景觀、民俗、美食等文化元素,打造地方形象,整合和開發文旅資源,探索地方文旅傳(chuan) 播的新路徑。《司藤》在雲(yun) 南實景拍攝,帶火了雲(yun) 南清奇秀美的風景和本土特色建築,被網友稱讚為(wei) “雲(yun) 南旅遊宣傳(chuan) 片”。洛陽市政府更是將《風起洛陽》作為(wei) 重塑城市品牌、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借該劇宣傳(chuan) 城市文化,將打造洛陽影視IP上升為(wei) 文旅戰略。該劇對洛陽曆史景觀和風俗禮儀(yi) 的悉心營造也是傳(chuan) 統文化和網絡劇的雙向賦能,一方麵,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賦能網絡劇,強化有深厚人文底蘊的中華美學風格;另一方麵,網絡劇賦能地方文旅傳(chuan) 播,促進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創新。

  總之,隨著精品化發展不斷深化,更多強調社會(hui) 效益的網絡劇湧現出來,不僅(jin) 滿足了觀眾(zhong) 的審美需求,更能夠培育觀眾(zhong) 的審美趣味,產(chan) 生社會(hui) 影響力和文化價(jia) 值。誠然,具有社會(hui) 介入性的網絡劇也會(hui) 存在矛盾衝(chong) 突套路化、劇情設計浮誇突兀等問題,破壞真實的生活質感,使立意失焦。並且,類型元素的過度堆砌和生硬嫁接亦會(hui) 導致敘事的碎片化和拚貼感,折損介入現實的力量。

  網絡劇的社會(hui) 介入應真正“源於(yu) 現實”,從(cong) 豐(feng) 富鮮活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藝術營養(yang) ,但又要“高於(yu) 現實”,有更深刻的洞察力和反思性,耐人尋味、發人深省。我們(men) 期待新的一年,網絡劇的創作能進一步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提升文藝品質和境界,增強網絡視聽產(chan) 業(ye) 的供給側(ce) 優(you) 化,營造健康優(you) 質的網絡內(nei) 容生態。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3日 1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