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監獄亂象與美式民主本質
【鳴鏑】
作者:郝亞(ya) 明(貴州民族大學特聘教授、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美國是世界上監禁率最高的國家,其人口數量不足世界總人口的5%,而監獄人口數量卻占全球在押人口的25%。20世紀80年代,美國罪犯人數猛增,公立監獄係統人滿為(wei) 患不堪重負。美國政府尋求以“市場化”的方式來緩解監獄擁擠以及由此帶來的財政壓力問題,由政府補貼、私人承租承建的私營監獄模式開始大行其道。
據美國司法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美國約有11.6萬(wan) 名囚犯被關(guan) 押在私營設施中,約占所有州囚犯的7%和聯邦囚犯的16%。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私營監獄行業(ye) 已成為(wei) 一個(ge) 規模龐大利潤豐(feng) 厚的產(chan) 業(ye) 。僅(jin) 三大私營監獄承包商就擁有200多座監獄,超過15萬(wan) 個(ge) 床位,年利潤超過50億(yi) 美元,三大巨頭中的兩(liang) 家已經成為(wei) 上市公司。
美國私營監獄作為(wei) 公立監獄係統的補充形式,在特定曆史時期被賦予臨(lin) 時性的公共職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旦將私營監獄長期化乃至製度化,其“作惡”與(yu) “營私”的兩(liang) 大致命缺陷就暴露無遺了。
一方麵,監獄屬於(yu) 國家暴力機器的範疇,國家暴力機器的私有化不僅(jin) 會(hui) 嚴(yan) 重損害國家公信力,而且其暴力性與(yu) 強製性極易成為(wei) 私人或團體(ti) 操縱下的作惡工具。有研究者指出,強大的私人利益集團對監獄的控製與(yu) 利用,將可能導致更多的美國人因普通違法而被重判入獄。另一方麵,國家設立監獄的本意在於(yu) 改造罪犯,降低犯罪率,從(cong) 而維護公共安全和公眾(zhong) 利益。然而,私人資本運營監獄的目的在於(yu) 營利,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邏輯在於(yu) ,以最小的成本讓更多囚犯更長時間地待在監獄之中。
當私人資本將監獄運營變成一門純粹的生意,各個(ge) 環節的參與(yu) 者逐漸形成穩固利益集團的時候,美國私營監獄中的一係列亂(luan) 象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其一,克扣運營費用導致監獄生存條件惡劣。美國私營監獄普遍采用政府補貼製度,政府依據囚犯數量和囚禁時間向監獄承包商支付相應費用。為(wei) 了獲取更多利潤,私營監獄會(hui) 想方設法降低囚犯在醫療、飲食、培訓等方麵的費用支出。例如,由美國懲教公司運營的私營監獄就曝出為(wei) 節省醫療費用而再三拒絕囚犯的就醫請求,最終致其腿部截肢致殘的案例。很多私營監獄沒有基本的醫療設施,衛生條件極差導致傳(chuan) 染病蔓延,甚至無法為(wei) 囚犯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此外,為(wei) 了節省成本,私營監獄通常會(hui) 減少雇傭(yong) 工作人員。美國懲教公司在勞倫(lun) 斯維爾的一座監獄裏有超過750名犯人,卻隻配備了5名獄警看守。獄警的嚴(yan) 重短缺導致了監獄管理混亂(luan) ,甚至暴力橫行,囚犯傷(shang) 殘死亡案例頻繁發生。2002年至2008年,賓夕法尼亞(ya) 州德拉瓦縣一座私人監獄就被曝出至少有12名犯人服刑期間接連死亡。2015年俄克拉荷馬州的一座私營監獄曾爆發大規模幫派暴亂(luan) ,有多達300名囚犯參與(yu) ,造成多名囚犯和獄警傷(shang) 亡。
其二,強製囚犯勞動以攫取高額生產(chan) 利潤。在美國私營監獄裏,除因生病或殘疾外,所有囚犯都要從(cong) 事勞動。被強迫勞動的囚犯工作時間長、環境惡劣、工資微薄且經常被克扣,若拒絕勞動則會(hui) 遭受單獨關(guan) 押、影響減刑等懲罰。數據顯示,私營監獄裏囚犯們(men) 強迫勞動的時薪通常在20至40美分之間,遠遠低於(yu) 美國社會(hui) 最低工資水平,很多人甚至被迫從(cong) 事無償(chang) 勞動。由於(yu) 私營監獄人工成本極其低廉,眾(zhong) 多公司、機構積極尋求與(yu) 其合作,形成了一個(ge) 利潤高昂的產(chan) 業(ye) 鏈條。在美國,非洲裔的監禁率是白人的近5倍,還有大量的非法移民被關(guan) 押在看守機構之中。美國私營監獄行業(ye) 每年所獲得的數十億(yi) 美元利潤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這些在押人員強迫勞動所創造的。美國私營監獄以商業(ye) 化模式運營,在缺乏政府有效監管下,通過強製囚犯勞動來謀取商業(ye) 利益,從(cong) 法理上講屬於(yu) 強迫勞動。2014年,美國大型私營監獄承包商GEO集團就因強迫羈押在獄中的非法移民勞動,並把他們(men) 當作免費勞動力,涉嫌觸犯反奴役法而被告上法庭。
其三,扭曲司法實踐以確保私營監獄在押人員數量。很多私營監獄公司都與(yu) 地方政府簽有合同,要求保證這些監獄達到90%的床位使用率。如果地方政府不想支付床位空置費就必須將足夠多的人送進監獄,釣魚執法與(yu) 輕罪重判就成為(wei) 確保囚犯數量的常用手段。賓夕法尼亞(ya) 州路澤恩縣還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孩子換金錢”的司法腐敗案件,在2003年到2008年間,兩(liang) 名法官收受了兩(liang) 座私人青少年監獄承包商260萬(wan) 美元的賄賂,在沒有律師辯護的情況下,近3000名青少年因輕罪而遭受重判,被送進私營監獄以增加囚犯數量。私營監獄還會(hui) 通過各種辦法延長罪犯的刑期,借機獲得更多的補貼。例如,獄警甚至會(hui) 縱容囚犯在監獄裏繼續犯罪,加刑則意味著這些囚犯可以留在私營監獄裏為(wei) 他們(men) 創造更多利潤。由於(yu) 司法赦免和減刑會(hui) 威脅到監獄營利,私營監獄承包商花費了數百萬(wan) 美元來遊說政府官員和政治候選人,剝奪囚犯假釋的權利以確保他們(men) 的刑期得到徹底執行。事實上,在近年來美國各級政府廢除死刑、對非法移民實施零容忍的刑事起訴、增加對非暴力犯罪的入獄判罰等動向的背後,都可以看到私營監獄利益集團的身影,其動機都在於(yu) 確保在押人員數量以維持行業(ye) 利潤。
隨著美國私營監獄侵犯人權、強製勞動、幹預司法等亂(luan) 象的不斷曝光,國際社會(hui) 對此給予高度關(guan) 注。2021年1月,聯合國專(zhuan) 家對美國監獄外包給私營企業(ye) 表示關(guan) 切,認為(wei) 拘押機構不應成為(wei) 營利單位,並敦促美國徹底取消所有的營利性拘押設施。聯合國雇傭(yong) 軍(jun) 問題工作組主席兼報告員耶萊娜·阿帕拉克就此指出,鑒於(yu) 美國超大的監禁規模,被關(guan) 押在私營監獄中的人員,麵臨(lin) 人權遭受嚴(yan) 重侵犯的特別風險。
長期以來,美國國內(nei) 對私營監獄正當性的質疑從(cong) 未中斷,不斷有人呼籲和推動取消美國的私營監獄。然而,通過美式民主政治的獻金和遊說等方式,私營監獄承包商不僅(jin) 能每每逢凶化吉,還將這門生意越做越大。2016年8月,時任司法部副部長薩莉·耶茨宣布,因為(wei) 私營監獄在服務、資源、計劃、安保方麵達不到公立監獄的水平,而且也沒有顯著降低成本,司法部將逐步放棄使用私營監獄。但幾個(ge) 月後,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卻表態支持由私企運營監獄,新任司法部長也下令監獄管理局繼續使用私營監獄。據美媒體(ti) 報道,兩(liang) 大上市私營監獄承包商為(wei) 特朗普的總統就職儀(yi) 式捐贈了50萬(wan) 美元,而特朗普的決(jue) 定也使得這兩(liang) 家公司股價(jia) 大漲。
事實上,私營監獄利益集團每年都會(hui) 在資助政治候選人、政治遊說上投入巨額資金,以擺脫政治和法律上的約束,爭(zheng) 取收押更多囚犯。美國最大的兩(liang) 個(ge) 私營監獄承包商,僅(jin) 在2010至2015年間就為(wei) 此花費1460萬(wan) 美元。例如,美國懲教公司長期巨額捐助美國立法交流委員會(hui) ,通過這個(ge) 委員會(hui) 成員中的州議員和國會(hui) 議員進行政治遊說,影響州和國會(hui) 的立法。美國“媒體(ti) 與(yu) 民主中心”主任麗(li) 莎·格雷夫斯指出:“通過美國立法交流委員會(hui) ,美國懲教公司能在全國範圍內(nei) 影響刑事政策,包括監獄私有化,快速增加的刑事案件定罪。立法交流委員會(hui) 實施了大量政策,既增加了監禁人數,也增加了監禁人員的刑期。”此外,政客們(men) 在廢除死刑、嚴(yan) 查非法移民等問題上作出了有利於(yu) 私營監獄產(chan) 業(ye) 發展的決(jue) 定。2010年亞(ya) 利桑那州新的非法移民法案出台,規定隻要被懷疑為(wei) 非法移民,無須審判即可關(guan) 押。2018年美國司法部針對非法移民宣布了“零容忍”政策,再次加強了對非法入境人員的刑事起訴。美國入境和海關(guan) 執法局每年至少關(guan) 押40萬(wan) 非法移民,為(wei) 私營監獄提供了穩定的囚犯來源。
如同槍支管控問題一樣,私營監獄問題盡顯美國社會(hui) 中資本利益至上的特性,以及資本利益集團的強大。美國私營監獄問題日益引發世人關(guan) 注,不僅(jin) 是因為(wei) 這些私營監獄中存在的強迫勞動、侵犯人權、幹預司法等問題不斷曝光,更因為(wei) 私營監獄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曆程清晰展示了美式民主中政治與(yu) 資本利益的深度勾連。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3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