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培育戲曲年輕觀眾先樹立“價值認同”

發布時間:2022-03-04 14: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兩(liang) 會(hui) 人物)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培育戲曲年輕觀眾(zhong) 先樹立“價(jia) 值認同”

  中新網重慶3月3日電 題: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培育戲曲年輕觀眾(zhong) 先樹立“價(jia) 值認同”

  中新社記者 鍾旖

  “當一個(ge) 觀眾(zhong) 認同戲曲的藝術價(jia) 值,他才會(hui) 走出‘了解’的第一步,而如何走出這關(guan) 鍵性的一步,恰恰是艱難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2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培育戲曲的年輕觀眾(zhong) 要先樹立“價(jia) 值認同”。

  沈鐵梅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wei) 國家級非遺川劇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她23歲首摘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目前已是“三度梅”得主,是當代中國川劇領軍(jun) 人物。

  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弘揚而言,“年輕人”的參與(yu) 度一直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熱點。以戲曲領域為(wei) 例,中國有300多種地方戲曲劇種,觀眾(zhong) “老年化”傾(qing) 向,一度是業(ye) 內(nei) 之憂。沈鐵梅早年也曾在多個(ge) 公開場合呼籲,要想讓川劇“活過來,火起來”,必須讓年輕人主動走進劇場,近距離感受戲曲表演魅力。

  “我們(men) 應該通過一切的可能性來推廣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沈鐵梅介紹說,讓傳(chuan) 統文化在年輕人中“紮根”,重慶市川劇院已努力近20年:川劇文化進校園,城市戲曲巡演,拍攝能進院線的川劇藝術片,製作手機殼、帆布包等“既傳(chuan) 統又時尚”的川劇衍生品……令人欣慰的是,“真的有很多青年人開始走向川劇,成為(wei) 川劇的粉絲(si) ”。

  2021年7月,重慶市川劇院舉(ju) 辦建院70周年川劇音樂(le) 演唱會(hui) ,現場座無虛席。川劇版《國際歌》、“老中青”四代川劇人齊亮相等新穎環節均為(wei) 沈鐵梅策劃。彼時,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青年身影,甚至有一位15歲少年特意從(cong) 四川廣元趕來聽戲。在沈鐵梅看來,這證明年輕人不是不能接受傳(chuan) 統戲曲,而是要從(cong) “認識”上改變對戲曲的片麵印象,也就是“價(jia) 值認同”。

  近年來,沈鐵梅愈發感到,社會(hui) 正進入一個(ge) “快節奏”時代,像是任何事物都變得“快”起來。但她認為(wei) ,戲曲人才的培養(yang) 無論何時都快不得,要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做,否則就違背了藝術發展規律。“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14歲就投身川劇的沈鐵梅說,藝術道路沒有捷徑,傳(chuan) 統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能丟(diu) 棄。

  作為(wei) 傳(chuan) 統藝術的傳(chuan) 承者,沈鐵梅坦言,自己也在“與(yu) 時俱進”,比如最近關(guan) 注數字化浪潮給傳(chuan) 統戲曲帶來的機遇。

  《2021抖音非遺戲劇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1月,非遺戲劇視頻累計播放600億(yi) 次,累計獲讚22億(yi) 次。“90後”“00後”觀眾(zhong) 占比超50%。

  沈鐵梅非常讚同“互聯網是好的傳(chuan) 播方式”,她亦強調,戲曲的守正創新不能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一定要守住自身的DNA,把握好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