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
作者:王淑芹(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何珊(河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論述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方向時強調,我國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放眼全球,這一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有效解決(jue) 了經濟增長過程中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世界性難題。
一
在各國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絕非自然而然,而是要麵對以物欲化、享樂(le) 化、個(ge) 體(ti) 化為(wei) 特征的消極價(jia) 值文化的衝(chong) 擊。一些發達國家日益暴露出的以資本為(wei) 中心、物質主義(yi) 膨脹等弊病,一些後發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深陷兩(liang) 極分化、政治動蕩,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在工業(ye) 化、技術化、資本化以及文化變遷的現代化諸場景中,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發展出現不平衡、不協調問題。
第一,近代社會(hui) “人性位格”的降低,導致物質享樂(le) 主義(yi) 的盛行,加劇了對價(jia) 值的消解。人是感性與(yu) 理性、肉體(ti) 與(yu) 靈魂、物質與(yu) 精神的統一體(ti) ,既有以感性為(wei) 基礎的肉體(ti) 性和物質性的人性位格,也有以理性為(wei) 基礎的靈魂性和精神性的“人性位格”。縱覽西方主流思想史流變,不難發現近代以來“人性位格”呈降低趨勢。工業(ye) 革命以來,以霍布斯等為(wei) 代表的思想家,偏重人的感官感受,肯定苦樂(le) 感對社會(hui) 成員行為(wei) 選擇的支配性,推崇快樂(le) 生活,助推以滿足人的感性需要、感官快樂(le) 為(wei) 宗旨的物質享樂(le) 主義(yi) 思潮的流行。及至當代,質疑理性是後現代性的一個(ge) 顯著特征,它對普遍化道德的否定,對個(ge) 體(ti) “感受性”和“喜好性”的強調,不僅(jin) 加劇了社會(hui) 價(jia) 值的分歧與(yu) 衝(chong) 突,而且使一些人由價(jia) 值虛無走向了精神空虛。
第二,工業(ye) 化、科技化、信貸化的聚合效應,導致以個(ge) 人自我滿足和快樂(le) 為(wei) 目的消費主義(yi) 文化的盛行。近現代社會(hui) ,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生產(chan) 力的發展,機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社會(hui) 大生產(chan) ,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chan) 效率大幅提高,物質產(chan) 品愈益豐(feng) 富,為(wei) 社會(hui) 成員的消費和享受提供了充足物質基礎。社會(hui) 財富的增加和消費信貸的耦合,不僅(jin) 刺激人們(men) 對物質的追求和享受欲望,而且加劇了商品的非價(jia) 值膨脹,形成了超前消費、符號消費等無節製的物質享樂(le) 和消遣的消費主義(yi) 社會(hui) 思潮。
第三,自由主義(yi) 市場經濟的自利傾(qing) 向和貨幣的泛化,誘發了拜金主義(yi) 、利己主義(yi) 的盛行。自由主義(yi) 主導的市場經濟,帶來了物質的大繁榮,卻也使得許多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先後出現了美國學者桑德爾所說的“市場和市場價(jia) 值觀侵入了它們(men) 本不屬於(yu) 的那些生活領域”的現象,出現了“市場跨界的貨幣泛化”問題,致使“我們(men) 從(cong) ‘擁有一種市場經濟’最終滑入了‘一個(ge) 市場社會(hui) ’”,其結果是拜金主義(yi) 、物質主義(yi) 、極端利己主義(yi) 泛濫。人們(men) 的生活價(jia) 值觀由注重精神生活向物質生活的偏移,一些人把物質享受當成了人生的唯一價(jia) 值目標。
綜上所述,各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僅(jin) 要麵對科技創新、經濟增長等問題,也要麵對物質主義(yi) 、貨幣文化、享樂(le) 主義(yi) 等社會(hui) 思潮對精神文明的挑戰。如果不能避免物質文明發展而精神文明式微的現象,就無法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
二
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強領導下,成功避免了現代化實踐中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發展不均衡、不同步的問題,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那麽(me)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如何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呢?
首先,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理念和目標是社會(hui) 的全麵進步。社會(hui) 是複雜的有機體(ti) 。真正的社會(hui) 進步不是某個(ge) 領域或單一方麵的發展,而是社會(hui) 的各個(ge) 領域、各個(ge) 方麵的協調發展。我們(men)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不僅(jin) 強調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促進經濟快速穩定增長,而且認為(wei) 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應有之義(yi) ,認為(wei) 那種離開精神文明進步的單一物質文明發展的社會(hui) ,不是真正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不符合社會(hui) 全麵進步的要求。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建立初期,我們(men) 就鮮明提出,“精神文明既是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改革和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強調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進入新時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
其次,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men) 黨(dang) 確立了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時刻警惕“以犧牲精神文明為(wei) 代價(jia) 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警惕伴隨經濟增長可能出現的道德衰敗,明確提出“在整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要始終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製;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liang) 隻手都要硬,不可隻重視一個(ge) 方麵而忽視另一個(ge) 方麵”,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繁榮發展,使社會(hui) 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總體(ti) 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明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推動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使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再次,在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進程中,我們(men) 黨(dang) 增強科學思維能力,實施協同治理模式。黨(dang)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係統論觀點,增強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綜合運用道德、法律等手段實現同頻共振、同向聚合。例如,注重對社會(hui) 成員進行正確價(jia) 值引領,強化人們(men) 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認同和踐行;注重發揮道德褒善貶惡的規範與(yu) 疏導作用,以社會(hui) 公德、職業(ye) 道德、家庭美德、個(ge) 人品德建設為(wei) 著力點,引導社會(hui) 成員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注重發揮法治的懲惡揚善作用,樹立法律權威,實行良法善治;注重發揮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的信用懲戒作用,通過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製度,遏製見利忘義(yi) 等各種非道德行為(wei) 的滋生蔓延。核心價(jia) 值引領、道德教化、法律製裁、信用懲戒等協同發力,形成了以義(yi) 導利、以義(yi) 製利、以義(yi) 獲利的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路徑,實現了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同發力。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4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