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共同建設偉大祖國 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2-03-07 15: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思想基礎,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wei) 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著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hui) 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思想基礎,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wei) 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著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hui) 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熱烈,氣氛活躍。張磊、郭豔玲、賈潤安、王曉紅、馮(feng) 豔麗(li) 、趙會(hui) 傑、史玉東(dong) 等7位代表分別就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草原生態建設、煤化工產(chan) 業(ye) 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shu) 育人全過程、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航天力量、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振興(xing) 民族奶業(ye) 等問題發言。習(xi) 近平不時插話並記錄。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習(xi) 近平作了發言。他首先表示讚成政府工作報告,肯定內(nei) 蒙古一年來的工作,希望內(nei) 蒙古的同誌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工作,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深入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把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li) ,書(shu) 寫(xie) 新時代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習(xi) 近平指出,2021年,我們(men) 全麵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們(men) 隆重慶祝建黨(dang) 一百周年,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召開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並作出黨(dang) 的第三個(ge) 曆史決(jue) 議。我們(men)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我們(men)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慎終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我們(men) 成功舉(ju) 辦北京冬奧會(hui) ,為(wei) 世界奉獻了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體(ti) 育盛會(hui) ,我國體(ti) 育健兒(er) 奮力拚搏,取得了參加冬奧會(hui) 曆史最好成績。這些成績對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意義(yi) 重大。

  習(xi) 近平強調,回顧新時代黨(dang) 和人民奮進曆程,我們(men) 更加堅定了以下重要認識。一是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由之路。隻要堅定不移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確保全黨(dang) 全國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創新、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形成風雨來襲時全體(ti) 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二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隻要始終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的必由之路。隻要在黨(dang) 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眾(zhong) 誌成城,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跡。四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隻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不斷提高我國發展的競爭(zheng) 力和持續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五是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是黨(dang) 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辦好中國的事情,關(guan) 鍵在黨(dang) 、關(guan) 鍵在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隻要大力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於(yu) 自我革命,不斷清除一切損害黨(dang) 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害因素,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dang) 的健康肌體(ti) 的病原體(ti) ,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確保黨(dang) 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習(xi) 近平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xing) 旺、社會(hui) 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hui) 動蕩、人民遭殃。黨(dang) 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是著眼於(yu) 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也是深刻總結曆史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結論。

  習(xi) 近平強調,內(nei) 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眾(zhong) 共同奮鬥的結果,內(nei) 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眾(zhong) 團結奮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項工作都要往實裏抓、往細裏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各族幹部要全麵理解和貫徹黨(dang) 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自覺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從(cong) 中華民族整體(ti) 利益的高度想問題、作決(jue) 策、抓工作,隻要是有利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工作就要多做,並且要做深做細做實;隻要是不利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事情堅決(jue) 不做。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全區曆史文化宣傳(chuan) 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市標誌性建築建設、旅遊景觀陳列等相關(guan) 方麵,正確處理中華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關(guan) 係,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夯實思想文化基礎。

  習(xi) 近平指出,內(nei) 蒙古是邊疆民族地區,在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上擔負著重大責任。要見微知著,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戰略思維,有效防範民族工作領域的各種風險隱患,切實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習(xi) 近平特別強調,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落實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舉(ju) 措,完善常態化防控和突發疫情應急處置機製,突出口岸地區疫情防控這個(ge) 重點,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按照國家“雙碳”工作規劃部署,增強係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堅持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保障群眾(zhong) 正常生活,不能脫離實際、急於(yu) 求成。要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堅定,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ti) 推進,堅決(jue) 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要把嚴(yan) 肅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作為(wei) 推動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縱深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加快推動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全麵回歸健康規範的軌道。要鞏固拓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建立常態化長效化製度機製,教育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把學黨(dang) 史、用黨(dang) 史作為(wei) 終身必修課,不斷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政治自覺,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更加信心滿懷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丁薛祥、何立峰等參加。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6日 01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