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這四年:“一篇報告”寫到底!
記者 蔣安傑
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jun) 作報告。報告以“能動履職”為(wei) 主線,全景式展現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檢察機關(guan)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依法能動履職,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穩步向前取得的成果。
這份凝聚著21萬(wan) 檢察人心血的工作報告,既讓人眼前一亮,又似曾相識。認真研讀2019、2020、2021、2022年四份報告,可以發現每一份報告都有一條貫穿全篇的主線,從(cong) 2019年的“以人民為(wei) 中心”到2020年的“守初心、擔使命”;從(cong) 2021年的“擔當作為(wei) ”到今年的“能動履職”,雖然框架與(yu) 內(nei) 容各不相同,但其內(nei) 在精神、脈絡如此一致,可謂“一脈相承”“一氣嗬成”!
十三屆全國人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檢察機關(guan) 一直秉持的是: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引領、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能動履職的“一篇報告”寫(xie) 到底!
掃黑除惡
讓人民群眾(zhong) 有了更踏實的安全感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掃黑除惡專(zhuan) 項鬥爭(zheng) 的通知》,吹響了嚴(yan) 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的號角。
“是黑惡犯罪一個(ge) 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ge) 不湊數!”讓多少人記憶深刻,更讓政法人掂量出不同:以往任何一次“嚴(yan) 打”“專(zhuan) 項”行動,從(cong) 來沒有過任何一次類似的公開“質量”要求。全麵依法治國大背景下的“掃黑除惡”,與(yu) 以往任何一次都大不相同。報告顯示,偵(zhen) 查機關(guan) 以涉黑涉惡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guan) 不認定9154件;未以涉黑涉惡移送審查起訴,依法認定2117件。
2020年,是掃黑除惡專(zhuan) 項鬥爭(zheng) 的收官之年,全國檢察機關(guan) 緊緊圍繞“六清”工作部署,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因時製宜謀劃掃黑除惡專(zhuan) 項鬥爭(zheng) 的製勝之策。
檢察機關(guan) 一直強調“辦鐵案”和“要經得住曆史的檢驗”,要求建立健全省級院對涉黑和重大涉惡案件統一嚴(yan) 格把關(guan) 製度。為(wei) 期三年的專(zhuan) 項鬥爭(zheng) ,全國檢察機關(guan) 共批捕涉黑涉惡犯罪14.9萬(wan) 人,起訴23萬(wan) 人。堅持除惡務盡,起訴涉黑涉惡“保護傘(san) ”2987人。
2021年是常態化掃黑除惡的開局之年,專(zhuan) 項鬥爭(zheng) 蕩滌效果凸顯,社會(hui) 治安秩序持續向好。掃黑除惡以“拍蠅”“打傘(san) ”帶動政治生態不斷好轉、社會(hui) 生態更加優(you) 化,促進黨(dang) 的執政根基更加穩固,人民群眾(zhong) 以更踏實的安全感進入全麵小康。
少捕慎訴慎押
讓黨(dang) 的刑事司法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理念一新”,天地自然寬。每一個(ge) 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坐而論道,而是有著深層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法治建設背景。
2019年報告顯示,檢察機關(guan) 對涉嫌犯罪但無需逮捕的作出不批捕的決(jue) 定和對犯罪情節輕微、依法可不判處刑罰的決(jue) 定不起訴,同比分別上升4.5%和25.5%。捕訴一體(ti) 檢察改革實施一年,不捕不訴大幅上升。
2020年報告匠心獨運,首次通過20年來刑事犯罪結構變化解析“兩(liang) 大奇跡”背後的法治密碼。從(cong) 1999年至2019年,我國刑事犯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嚴(yan) 重暴力“自然”犯罪持續下降,新型危害經濟社會(hui) 管理秩序等“法定”犯罪大幅上升。
中國刑事犯罪的生態和結構發生變化,司法政策必須與(yu) 時俱進。最高檢提出“少捕慎訴慎押”檢察辦案理念:在嚴(yan) 懲嚴(yan) 重刑事犯罪的同時,對大多數較輕犯罪、初犯偶犯等依法從(cong) 寬處理,促進犯罪嫌疑人認罪悔罪、減少社會(hui) 對立麵、增進社會(hui) 和諧因素。
2021年4月,黨(dang) 中央將“少捕慎訴慎押”正式確立為(wei) 我國刑事司法政策,寫(xie) 入了中央全麵依法治國委員會(hui) 2021年工作要點。隨即,最高檢部署開展為(wei) 期半年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專(zhuan) 項活動,推動訴前羈押率降低,減少不必要羈押,並於(yu) 日前決(jue) 定延長該專(zhuan) 項活動至2022年年底,推進政策進一步落實。
今年報告顯示,2021年檢察機關(guan) 不批捕38.5萬(wan) 人、不起訴34.8萬(wan) 人,比2018年分別上升28.3%和1.5倍;但公安機關(guan) 提出不同意見、提請複議複核下降37.4%,受害方不服提出申訴也下降11.2%。不捕、不訴多了,複議複核、當事人申訴反倒下降,充分說明了黨(dang) 和國家“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深入人心,已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共識。
認罪認罰從(cong) 寬
讓當事人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cong) 寬製度,是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檢察機關(guan) 在刑事訴訟中承前啟後,積極履行主導責任,與(yu) 公安機關(guan) 、人民法院互相配合、互相製約,該用盡用、規範適用。2020年報告顯示,檢察機關(guan)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積極聽取律師意見、細致做好被害人工作;2021年報告提到,全麵貫徹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重罪須從(cong) 嚴(yan) 追訴,輕罪則依法寬緩,全麵審查案件事實、證據,不因認罪而降低證明標準;今年報告顯示,盡管工作量倍增,但檢察機關(guan) 製定量刑建議指導意見,聽取當事人、律師意見同步錄音錄像,更加主動作為(wei) ……
2020年報告顯示,認罪認罰案件一審服判率96.2%,高出其他刑事案件10.9個(ge) 百分點;2021年報告顯示,認罪認罰案件一審服判率超過95%,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1.7個(ge) 百分點,有力促進了矛盾化解、社會(hui) 和諧;今年報告顯示,認罪認罰案件一審服判率96.5%,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2個(ge) 百分點,量刑建議采納率超過97%。
經過3年多的全麵推進,製度適用率已穩定保持在85%以上,製度適用已然成為(wei) 刑事訴訟的新常態,豐(feng) 富了刑事司法與(yu) 犯罪治理的“中國方案”。《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保持在85%以上,並不是說沒有更高的適用率,而是不引導追求更高,要促進做得更實!
平等保護
讓“嚴(yan) 管”製度化 不讓“厚愛”被濫用
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ye) 座談會(hui) ,強調為(wei) 民營企業(ye) 打造公平競爭(zheng) 環境。檢察機關(guan) 很快拿出11項具體(ti) 政策,強調嚴(yan) 格區分正當融資與(yu) 非法集資、產(chan) 權糾紛與(yu) 惡意侵占、個(ge) 人財產(chan) 與(yu) 企業(ye) 法人財產(chan) 等,要求審慎采用限製人身和財產(chan) 權利的辦案強製措施。
2019年報告顯示,依法辦理張文中等涉產(chan) 權案,直接督辦涉產(chan) 權刑事申訴68件。2020年報告提出對涉企案件切實做到慎捕、慎訴。2021年報告更是進一步明確:對涉企業(ye) 經營類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提出適用緩刑建議,同時探索督促涉案企業(ye) 合規管理,促進“嚴(yan) 管”製度化,不讓“厚愛”被濫用。
今年報告顯示,與(yu) 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等8部門共建涉案企業(ye) 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製,成立第三方機製管理委員會(hui) ,司法、執法、行業(ye) 監管聯手,以“嚴(yan) 管”體(ti) 現“厚愛”。對經第三方評估認為(wei) 違背承諾、整改無效的,則依法提起公訴。
針對一些涉企案件該結不結、該撤不撤,長期“掛案”的情況,2019年起會(hui) 同公安部專(zhuan) 項清理9815件,企業(ye) 家輕裝上陣,企業(ye) 活力得以釋放。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檢察機關(guan) 辦案中發現,有的涉案企業(ye) 特別是民營企業(ye) ,因負責人被追訴、判刑後無法正常生產(chan) 經營,甚至由此倒閉、工人下崗。“案子辦了,企業(ye) 垮了”,怎麽(me) 辦?最高檢明確提出:對一些涉企、生產(chan) 經營領域的重大、複雜、影響性案件具體(ti) 處理有爭(zheng) 議的時候,就要落實好“從(cong) 政治上看”,怎樣處理更有利於(yu) 保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更有利於(yu) 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更有利於(yu) 人民根本利益、國家的長治久安。
企業(ye) 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尤其疫情多點散發,經濟發展承壓,穩企業(ye) 就是穩就業(ye) 、保民生。
檢察建議
讓訴源治理與(yu) 社會(hui) 治理有機融合
最高檢針對快遞安全問題,向國家郵政局發出“七號檢察建議”,抄送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12個(ge) 部門。為(wei) 什麽(me) 發出這個(ge) 檢察建議?據記者了解,2020年檢察機關(guan) 起訴寄遞毒品犯罪1830件,寄遞槍支彈藥爆炸物犯罪1071件,利用快遞等渠道寄遞違禁品問題突出,實名收寄、開箱驗視、強製安檢等製度落實遠不到位,同城快遞、網絡送餐等新業(ye) 態需要進一步監管。
翻開前三年的報告,“檢察建議”均占重要位置。細數下來,自2018年起,最高檢先後圍繞校園安全、司法公告送達、金融監管、窨井管理、虛假訴訟、網絡整治、寄遞安全等向有關(guan) 部門發出第一號至第七號檢察建議。
最高檢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自2018年以來,最高檢一直強調以能動檢察理念促訴源治理,檢察機關(guan) 監督辦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的隱藏深層次社會(hui) 矛盾,有的反映苗頭性、傾(qing) 向性問題,需要更加重視、更加自覺並善於(yu) 從(cong) 具體(ti) 案件中“見微知著”,促進“抓前端、治未病”,助力在法治軌道上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檢察建議從(cong) “一”到“七”,令人更直觀感受到,從(cong) 個(ge) 案辦理到社會(hui) 治理,監管到位了,類似的違法犯罪就會(hui) 大大減少,這就是訴源治理,就是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抓實。
公益訴訟
讓公益之光照亮人民美好生活
檢察公益訴訟是一項重大司法改革舉(ju) 措。從(cong) 2019年至2022年報告看,公益訴訟檢察自覺落實中央決(jue) 策部署和人大立法要求,不斷拓展案件領域範圍。2019年報告提到,最高檢落實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hui) 議精神,專(zhuan) 設公益訴訟檢察機構,首次提出“雙贏多贏共贏”“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wei) 最佳司法狀態”公益訴訟檢察兩(liang) 大重要理念。
2019年把新領域探索指導原則由試點期間的“穩妥積極”調整為(wei) “積極穩妥”,體(ti) 現了檢察機關(guan) 的穩進和審慎;2020年的無障礙設施建設、2021年的個(ge) 人信息保護等新領域典型案例彰顯了公益訴訟檢察對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要求的積極回應。
英烈保護關(guan) 乎紅色傳(chuan) 承,四份報告中均有關(guan) 於(yu) 英烈名譽民事公益訴訟和英烈紀念設施保護行政公益訴訟的辦案情況,“辣筆小球”以及最高檢自辦的陳望道姓名肖像權益保護等典型案件先後寫(xie) 入報告。
2020年最高檢首次直接立案、2021年又直接辦理了6件公益訴訟案件。南四湖水域澤及魯蘇豫皖四省,因上下遊、左右岸治理標準不一,多重汙染交織,嚴(yan) 重影響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最高檢直接立案後,調用四省檢察官辦案,助力地方政府攜手治理,采取統一汙水排放標準等一係列舉(ju) 措,曆時十個(ge) 月,初現一湖碧水。
四年報告中出現的一個(ge) 高頻詞便是“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wei) 最佳司法狀態”。這是因為(wei) ,檢察機關(guan) 訴前發出公告或檢察建議,促使有關(guan) 主體(ti) 提起訴訟、行政機關(guan) 依法履職,不僅(jin) 可以及時保護公益,更以最少司法投入獲得最佳社會(hui) 效果。
檢察機關(guan) 與(yu) 政府部門雖分工不同,但服務人民、追求法治的目標一致,公益訴訟絕非“零和博弈”。
未成年人保護
讓孩子們(men) 擁有法治的豔陽天
2018年6月11日,張軍(jun) 依法列席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hui) 會(hui) 議,“齊某強奸、猥褻(xie) 兒(er) 童案”由最高檢抗訴,最終由十年有期徒刑改判無期徒刑。針對該案暴露出的教師性侵問題,最高檢史上首份檢察建議(“一號檢察建議”)發往教育部,督促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防範校園性侵犯罪。
四年來,檢察機關(guan) 將“一號檢察建議”沒完沒了地抓下去,積極推動社會(hui) 綜合治理。
2020年報告顯示,與(yu) 公安部、教育部共建教職員工入職前查詢違法犯罪記錄製度,與(yu)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8部委共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製報告製度;2021年報告提到,由檢察機關(guan) 推動建立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製報告製度和教職員工入職前查詢違法犯罪記錄製度被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吸收,上升為(wei) 法律規定;今年報告顯示,針對常見監護失職,檢察機關(guan) 發出督促監護令1.9萬(wan) 份,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更有力。
“一號檢察建議”的本質要求就是,要把未成年人保護有關(guan) 法律規定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凡拉攏、誘迫未成年人參與(yu) 有組織犯罪,檢察機關(guan) 一律依法從(cong) 嚴(yan) 追訴;對性侵、拐賣、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絕不手軟。孩子就是未來,共建“一站式”辦案場所,防止“二次傷(shang) 害”;以公益訴訟專(zhuan) 項監督禁止為(wei) 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文身。
檢察機關(guan) 落實“法治教育從(cong) 娃娃抓起”,努力做實未成年人法治宣傳(chuan) ,擔任法治副校長的檢察官從(cong) 2018年的1796人增至2021年的3.9萬(wan) 人;2021年未檢司法保護工作立足檢察履職融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hui) 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實現“1+5>6=實”,為(wei) 孩子們(men) 撐起了一片法治的豔陽天。
案例指導
讓人民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就在身邊
今年報告開篇介紹了一組數據:製發指導性案例8批37件、典型案例76批563件。在這麽(me) 顯要的位置說檢察工作常規“產(chan) 品”案例,這在最高檢工作報告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雖是第一次,卻有章可循。以案例引領法治進步、促進訴源治理,是最高檢工作的一貫特色。早在2020年年初的疫情初期,大家都對最高檢報告提到的10批55件典型案例印象深刻,案件尚在追訴中的“超常規”發布,為(wei)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十連發”後,又再發布核酸檢測造假、製售假疫苗等典型案例。
案件折射社會(hui) 痛點,案例則是治理“良藥”。2018年,媒體(ti) 披露“昆山反殺案”後,最高檢指導江蘇檢察機關(guan) 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guan) 撤案,並作為(wei) 正當防衛典型案例公開發布。該案被寫(xie) 入2019年報告,社會(hui) 不吝盛讚: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隨後的“淶源反殺案”“邢台董民剛案”“杭州盛春平案”“麗(li) 江唐雪案”等影響性正當防衛案件,件件都反映了司法的進步,“沉睡”的刑法正當防衛條款終被激活。2021年報告又提到了“遭遇暴力傳(chuan) 銷反擊案”“反抗強奸致施暴男死亡案”“阻止非法暴力拆遷傷(shang) 人案”等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連續幾年提到的正當防衛影響性案例,持續引領、重塑了正當防衛理念,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深入人心。
記者了解到,最高檢四年共發布指導性案例25批102件,典型案例168批1206件。案例是什麽(me) ?案例詮釋了司法理念、辦案規則,是最直接的業(ye) 務教科書(shu) ;對社會(hui) ,案例承載公平正義(yi) 、法治精神,也是最鮮活的法治公開課。
一個(ge) 案例勝過一打文件,這就是案例的價(jia) 值!
“小案”
讓守護民心彰顯司法“大愛”
司法案件絕大多數發生在群眾(zhong) 身邊,件件連著民心,都是“天大的事”。讓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須融法、理、情於(yu) 辦案全過程。
2021年報告中的“取快遞女子被造謠出軌案”自訴轉公訴,讓更多群眾(zhong) 知道網絡誹謗他人不隻是侵犯個(ge) 人權利,而且嚴(yan) 重危害社會(hui) 秩序。據了解,如果沒有“自訴轉公訴”的案例,也就沒有今年報告中的網絡造謠惡搞“‘老夫少妻’案”。
吳某瀏覽下載網上“我與(yu) 外公的日常”帖文圖片,編成“73歲企業(ye) 家豪娶29歲大美女”發布,閱讀量近5億(yi) ,公安機關(guan) 直接以公訴案件立案、檢察機關(guan) 批準逮捕。
2021年報告顯示,一搬家公司低價(jia) 攬活,再將約定的數百元坐地起價(jia) 10餘(yu) 倍,敲詐勒索31起,檢察機關(guan) 依法追訴19人,鏟平喜遷新居的路障。用心辦好群眾(zhong) 身邊“小案”,助推法治更暖民心。
實踐中有很多“小案”,簡單對照法條可訴,但是否符合百姓心中的正義(yi) ?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guan) 開展教育培訓,提出辦案決(jue) 不能隻守住形式上“不違法”的底線,而要“如我在訴”,綜合考量法、理、情,把“讓人民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就在身邊”落到實處,通過辦案厚植黨(dang) 的執政基礎。
“支持農(nong) 民工起訴”“對監護人侵害和監護缺失,支持起訴、建議撤銷監護人資格”“對訴訟能力偏弱的老年人訴請支付贍養(yang) 費、殘障者維權、受家暴婦女離婚、農(nong) 民工討薪等案件,依法支持起訴”,守護“弱小”就是守護正義(yi) 的底線。貌似最“小”的案,體(ti) 現最真的情,彰顯司法最大的愛。
終身追責
讓司法責任製“長牙”
2021年6月,《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guan) 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印發,這在黨(dang) 的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完善黨(dang) 和國家監督體(ti) 係特別是檢察機關(guan) 法律監督工作的高度重視,為(wei) 新時代檢察工作賦予了更重政治責任、曆史責任。
最高檢會(hui) 同公安部出台意見,共同設立偵(zhen) 查監督與(yu) 協作配合辦公室,以更有力配合、更實監督助力偵(zhen) 查辦案質量提升。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立案2.5萬(wan) 件、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撤案2.9萬(wan) 件。
從(cong) 四年報告中可以看到,民事訴訟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對認為(wei) 確有錯誤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訴從(cong) 2019年報告中的3933件上升到今年的5319件。
檢察機關(guan) 是在訴訟過程中履職的專(zhuan) 門職能部門,有責任不追究,就會(hui) 產(chan) 生破窗效應。最高檢明確:終身追責絕不是口號,要推行案件序號終身製,無論經曆多少層級、環節,一案一號、一號到底,做到責任分明,可追、能溯。
自2021年兩(liang) 會(hui) 最高檢提出“糾錯不能止於(yu) 國家賠償(chang) ,追責必須落實到責任主體(ti) ”後,全國檢察機關(guan) 著手重點對2018年以來再審改判糾正的246件刑事錯案啟動追責,對“張玉環案”“張誌超案”等錯誤關(guan) 押十年以上的22件案件直接督辦,不護短、不遮醜(chou) ,克服阻力從(cong) 嚴(yan) 追責問責511名檢察人員,包括相關(guan) 檢察院班子成員134人,彰顯對“關(guan) 鍵少數”從(cong) 嚴(yan) 要求導向;追責問責退休人員122人,讓司法責任製“長牙”,真正把終身追責落到實處。
公開聽證
讓“法結”“心結”一起解
2019年3月12日,張軍(jun) 檢察長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二次會(hui) 議上作出莊嚴(yan) 承諾:將心比心對待群眾(zhong) 信訪,建立7日內(nei) 程序回複、3個(ge) 月內(nei) 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複製度。
2020年報告顯示,用真情落實群眾(zhong) 來信件件回複製度,關(guan) 乎人民群眾(zhong) 的揪心事,人手再緊也要做到,工作再難也要做好;2021年報告顯示,以公開聽證辦好群眾(zhong) 信訪;今年報告顯示,這三年收到的279萬(wan) 件群眾(zhong) 信訪均在7日內(nei) 告知“已收到、誰在辦”,3個(ge) 月內(nei) 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複率超過90%。
信訪群眾(zhong) 收到回複自然歡喜,但合理訴求若未切實解決(jue) ,仍會(hui) 繼續信訪。最高檢要求,“件件回複不是關(guan) 鍵,案結事了才是根本”,狠抓領導幹部帶頭辦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從(cong) 大檢察官做起,基層受理首次信訪全部由院領導辦理。2020年報告中的四級檢察長接待信訪群眾(zhong) 16135人次,到2021年已達3.3萬(wan) 人次,實實在在的數量倍增。
一些信訪案件曆經多年,深層次矛盾問題累積交織,即便院領導出麵也很難根本解決(jue) 。最高檢2019年起創新推進檢察公開聽證,對爭(zheng) 議大、影響性案件,邀請各界人士參與(yu) 聽證、評議,“法結”“心結”一起解。去年大檢察官帶頭,四級檢察院全覆蓋,組織聽證2.9萬(wan) 件;今年的報告中有了“質的嬗變”,全年聽證10.5萬(wan) 件,信訪案件聽證化解率76.5%。
檢察機關(guan) 將心比心、兌(dui) 現承諾。幾年來,件件有回複,時時在深入。“家門口檢察院”受到信任,縣級檢察院受理信訪占比從(cong) 24.5%上升至29.8%,信訪“倒三角”結構持續改善。
對涉及人民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法律隻有原則要求沒有具體(ti) 規定的,最高檢強調:越是老百姓身邊的小案越是關(guan) 乎具體(ti) 民生,檢察機關(guan) 在辦理信訪案件時要“如我在訴”“止於(yu) 至善”;在辦案中發現存在治理、管理漏洞的要作為(wei) “兜底”的機關(guan) “管”起來,以檢察履職監督辦案中的“我管”促各方履職聯手“都管”,幫助老百姓解決(jue) 好煩心事憂心事。
檢察機關(guan) 積極推進行政爭(zheng) 議實質性化解,從(cong) 2019年的378件到2021年的9100件,其中10年訟爭(zheng) 、申訴以上的435件,案結事了、政和人和成了新的常態。
3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對長期任務,要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久久為(wei) 功。要強化精準思維,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紮實、做到位。”
打開最高檢四年報告,胸懷“國之大者”,從(cong)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檢察擔當躍然紙上。一切工作“從(cong) 政治上看”,對每一起案件負責,就是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築牢法治信仰的根基,厚植黨(dang) 的執政基礎。
四年來,檢察機關(guan) 在“穩進、落實、提升”的基調中,不是頻頻推出“新招數”,而是始終如一,把工作抓實、抓好,始終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作為(wei) 落腳點,紮紮實實、一步一個(ge) 腳印,一件事又一件事“沒完沒了”地抓,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將貫徹好習(xi) 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為(wei) 中心、能動履職的“一篇報告”寫(xie) 到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