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發布時間:2022-03-10 16:12: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紅色基因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與(yu) 魂。發展紅色旅遊,既是經濟工程、富民工程,更是鑄魂育人的政治工程。”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委書(shu) 記劉誌仁在接受中國旅遊報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十四五”期間,湘潭將充分發揮“毛主席家鄉(xiang) ”這一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劉誌仁提出,湘潭將突出紅綠結合、紅古結合、紅創結合,推動紅色旅遊延鏈強鏈,深化“湘贛紅”聯盟、偉(wei) 人故裏“紅三角”等區域性合作,打造紅色演藝、紅色味道、紅色民宿、紅色線路、紅色產(chan) 品等特色IP。湘潭將突出黨(dang) 性錘煉、研學旅行、教育培訓,用好毛澤東(dong) 思想“寶庫”,加強流量轉化,創新課程體(ti) 驗,強化平台支撐,促進行業(ye) 規範,提升紅色教育培訓產(chan) 業(ye) 的影響力、競爭(zheng) 力。

  劉誌仁還提出,湘潭將突出業(ye) 態升級、供給升級、模式升級,推動紅色文化融入旅遊“全過程”,促進旅遊模式從(cong) 觀光遊向度假遊、學習(xi) 遊、自駕遊轉變,打造集休閑、度假、生態、康養(yang) 等為(wei) 一體(ti) 的複合型旅遊目的地。

  記者了解到,當前,湘潭全市旅遊業(ye) 整體(ti) 呈現企穩向好、加速複蘇的積極態勢。2021年,預計全市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350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17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8.69%、5.3%。

  這一亮眼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湘潭市在助企紓困、創新突圍等方麵的努力。

  “疫情發生以來,湘潭堅定不移落實上級有關(guan) 部門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聚焦企業(ye) 所急所盼,迅速打出助企紓困‘組合拳’。”劉誌仁表示,通過給予財政資金獎勵、加強融資擔保支持、依法減免緩繳稅費、降低生產(chan) 要素成本、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減免社保繳費、加大拖欠賬款清償(chang) 力度等方式,全力幫助中小企業(ye) 特別是文旅企業(ye) 戰疫情、保經營、渡難關(guan) 。

  劉誌仁關(guan) 注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強調了對旅遊業(ye) 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ye) 的支持。對此,他表示,下一步,湘潭將落實好黨(dang) 中央的各項工作部署,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幫扶,積極為(wei) 企業(ye) 降本增效;大力實施“引客入潭”計劃,積極開展旅遊促銷,發行湘潭文旅消費“一卡通”;以“不夜蓮城”為(wei) 主題,不斷豐(feng) 富“夜景、夜演、夜宴、夜購、夜娛、夜遊、夜宿”等業(ye) 態,構建“城區、街區、景區、商圈”四位一體(ti) 的夜經濟體(ti) 係,全力激活旅遊市場消費需求,推動旅遊業(ye) 平穩健康發展。

  劉誌仁表示,疫情的考驗既是“危”也“機”。盡管疫情對旅遊業(ye) 造成了巨大衝(chong) 擊,但市場基本麵沒有改變,引導旅遊經濟發展的產(chan) 業(ye) 基本麵沒有消失。“我們(men) 既要堅定信心和預期,也應正視問題和短板,搶抓結構化轉型的重大機遇。”

  為(wei) 此,劉誌仁提出,湘潭將在守牢疫情防線的前提下,堅持以紅色旅遊為(wei) 引領,以建設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為(wei) 核心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點實施文旅項目推進、文化“空樓”盤活、紅培高質量發展、文旅融合發展、文旅節會(hui) 引流、文旅繁榮六大工程,讓紅色文旅“火”起來、遊客流量“留”下來、消費市場“旺”起來。

  近年來,湘潭樹牢“旅遊+”理念,因地製宜深挖旅遊資源、提煉文化特色,全域化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24個(ge) 等級旅遊景區;韶山入選首批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昭山躋身首批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擁有全國、省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鎮、村共13個(ge) ,省級星級鄉(xiang) 村旅遊區(點)57個(ge) 。

  采訪中,劉誌仁還向記者講述了一個(ge) 旅遊致富的典型案例。他介紹,湘潭縣的烏(wu) 石峰村是彭德懷元帥故居所在地,這裏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引入社會(hui) 資本,盤活農(nong) 村宅基地,打造了集科普宣教、紅色研學、農(nong) 事體(ti) 驗等於(yu) 一體(ti) 的“三十六坊”,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深受中小學生和遊客的喜愛。村集體(ti) 收入由旅遊業(ye) 等產(chan) 業(ye) 起步之前的1萬(wan) 元增至現在的52.2萬(wan) 元,當地村民也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年人均收入達5萬(wan) 元。

  劉誌仁提出,湘潭將突出抓“旅遊+農(nong) 業(ye) ”深度融合,打造紅色家庭農(nong) 場、紅林花海、稻夢田園、韶山紅茶等一批農(nong) 業(ye) 觀光和生態休閑項目;突出抓“旅遊+工業(ye) ”跨界融合,打造龍牌醬油、毛家食品、豐(feng) 圓工貿等一批工業(ye) 旅遊示範點;突出抓“旅遊+文化”互動融合,擦亮齊白石世界文化名人金字招牌,辦好齊白石國際(湘潭)文化藝術節。(記者 李誌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