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意”書寫文物活化新篇章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提問時,回答了“文博領域致力於(yu) 讓文物‘活’起來”的相關(guan) 問題。馬蕭林在受訪時提到了火爆的文創產(chan) 品“考古盲盒”和“出圈”的《唐宮夜宴》《隻此青綠》等典型“動作”,而這些也是文旅界乃至全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為(wei) 此,本報采取“雲(yun) 連線”的方式,線上采訪了對《唐宮夜宴》《隻此青綠》等節目台前幕後有著深入了解的兩(liang) 位“關(guan) 鍵人物”,進一步觀察文博人是如何以開放思維活化文物,推動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務人民的。
文化解讀 科技賦能 全媒體(ti) 傳(chuan) 播
“鬢雲(yun) 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2021年的河南春晚,一幕《唐宮夜宴》展現了大唐的盛世風韻,受到廣大觀眾(zhong) 喜愛。之後的一年裏,河南廣播電視台一路精品迭出,推出了剛柔並濟、美妙絕倫(lun) 的《龍門金剛》,水隨舞動、衣袂翩躚的《洛神水賦》,讓不少人驚歎古老文明也可以如此鮮活生動。
河南廣播電視台導演路紅莉介紹:“我們(men) 在文物活化和藝術呈現上做了一些嚐試,比如創作《唐宮夜宴》時,我們(men) 不是將舞台局限在劇場,而是用AR技術整體(ti) 打開唐宮小姐姐的表演空間,同時在節目裏融入了四大類10餘(yu) 件文物。節目播出後,大家不僅(jin) 對於(yu) 唐俑少女複活表示讚歎,對節目中暗藏的那些文物也非常感興(xing) 趣。”她認為(wei) 這些元素還有助於(yu) 節目的二次傳(chuan) 播,“相應網站上出現了一些關(guan) 於(yu) 節目本身和節目中呈現文物的解讀,給節目的二次宣發和傳(chuan) 播帶來非常大的流量。”
去年河南廣播電視台製作的“中國節日”係列節目,也在文物活化方麵做了不少探索。路紅莉表示,讓文物“活”起來是團隊在創作中間很重要的創作思路,她總結了3個(ge) 有效的手段:“首先要有正確的文化解讀,我們(men) 對文物的了解以及對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曆史、文化知識的正確解讀,確保傳(chuan) 達的文化信息是準確的;第二是科技賦能,也就是呈現手段應該是現代的科技手段,審美應該是現代的審美;第三是傳(chuan) 播手段,傳(chuan) 播應該用全媒體(ti) 思維方式來進行傳(chuan) 播,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文物‘火’起來,並且讓人們(men) 更容易了解和接受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
今年元宵節,河南廣播電視台將整期節目放在河南省博物院,用河南省博物院裏的鎮館之寶做引子,引出一場由文物展開的“元宵奇妙夜”。節目中穿插的賈湖骨笛、武曌金簡、婦好鴞尊、蓮鶴方壺等文物,再一次讓觀眾(zhong) 領略到古物之美、文史之韻。路紅莉認為(wei) ,觀眾(zhong) 通過觀看節目,能夠了解到這些文物以及文物背後的故事,而這正符合團隊創作節目的初衷——弘揚和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路紅莉表示,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很多代表、委員針對文物的活化利用提出了有效建議。“去年我們(men) 的‘中國節日’係列節目受到大家的喜歡,今年我們(men) 會(hui) 繼續深耕傳(chuan) 統文化,繼續做‘中國節日’係列節目。河南衛視近期也將推出中國節氣和中國發明兩(liang) 檔季播節目,演繹中國的節氣文化,推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路紅莉說。
美術和表演藝術跨界之作致敬燦爛文明
今年央視春晚上,傳(chuan) 世畫卷《千裏江山圖》被搬上舞台,以此為(wei) 靈感創作的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兼具詩情與(yu) 畫意,耐人尋味的古典文化思想與(yu) 東(dong) 方哲學意蘊相交融,在演繹超越古今的詩畫奇情之餘(yu) ,也為(wei) 舞台藝術中文史題材的創作提供了別樣的思路。
對於(yu) 節目引發的讚歎和熱議,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景小勇坦言:“《隻此青綠》的創作是一次‘極難的跳躍’。《千裏江山圖》作為(wei) 中國山水畫傳(chuan) 世佳作,其影響力在藝術界與(yu) 文博界都相當之高。想要將這幅畫用舞蹈詩劇的形式表現出來,首先是一個(ge) 藝術門類之間的跨界——美術和表演藝術,所以難度與(yu) 新穎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能夠得到大多數觀眾(zhong) 的認可,給了我們(men) 不小的鼓舞。”
悠久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劇目的進一步創作提供了堅實基礎。景小勇表示:“大家看到‘隻此青綠’這個(ge) 標題的提煉,其實就是青綠山水在美術方麵的一個(ge) 符號,現在通過劇目的傳(chuan) 播與(yu) 影響,它甚至可以成為(wei) 宋代美學的一個(ge) 符號。”
景小勇還提到,《隻此青綠》遵循“以人民為(wei) 中心製作”的原則,通過劇目向偉(wei) 大的中華民族、向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向“工匠精神”致敬。他說:“我們(men) 想要通過這個(ge) 劇的表達,向國內(nei) 外介紹我們(men) 光輝燦爛的五千年文明。我們(men) 通過《千裏江山圖》這一切入點,去剖析形成這幅圖的物質基礎、思想基礎、藝術基礎,並將這幾條線索在劇中進行融會(hui) 貫通,最終完成這樣一個(ge)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信的作品。”
景小勇認為(wei) ,《隻此青綠》更重要的意義(yi) 在於(yu) 其社會(hui) 效益。很多觀眾(zhong) 因為(wei) 對《隻此青綠》的喜歡而去研究《千裏江山圖》,研究中國古代的美學,關(guan) 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他說:“我覺得這樣的效果是難以用經濟價(jia) 值來衡量的,所以我希望今後推出的作品能取得更加持久、更加深厚、更加有價(jia) 值的社會(hui) 影響。”
(統稿:邱慧 采寫(xie) :朱珠、袁銘、張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